SnRsMduK 发表于 2009-3-8 08:26:23

能否为南京长江大桥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前言:
  大凡国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每当南来北往的列车从南京大桥上飞驶而过时,列车广播室总能传来《长江之歌》那气势非凡的音乐,以及播音员充满自豪感的解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
  可以说,每次人们路过南京长江大桥时,就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故而,不能想象,如果有一天,南京长江大桥改变了面孔,让人感觉陌生,感觉时尚,或许与二桥、三桥相类似。那么,人们在心理上能否接受呢?
  因此,负重的大桥每一次“改造”、“维修”,都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甚至有人提出:“为何不将南京长江大桥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对这座承载历史的大桥的保护,就进入了法律的程序。”那么,能不能将大桥列入文保单位,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大桥“出新” “新”成啥样?
  为迎接十运盛会的到来,7月17日起,南京长江大桥又进入一轮“出新”维修中。然而,在“出新”之前,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对此次大修方案进行的公示,却让一些市民感到疑虑。因为,在该方案中,将把大桥上的所有白玉兰花灯全部换成新的,灯的图案分成两个方案,具体选用哪个还没有定。
  人们不禁要问,把这种早已与大桥、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的玉兰花灯全部换掉,真的有此必要吗?
  那么,在以后的维修、出新中,是否会把桥头堡拆除,把栏杆上的浮雕换掉,或是把工农兵雕像去掉呢?
  此次“出新”,一期的桥面整修工程要到9月份才能完工,“出新”后的大桥究竟怎样,人们会看到怎样的路灯、怎样的“新”大桥呢,这个问题,着实让人揪心。
  8月10日,记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看到的是一侧被完全放倒的玉兰花灯的灯杆,桥头堡上的三面红旗被绿色沙网罩了起来,两侧的人行道很大一部分已经被钻碎,工人在烈日下用水泥补着破损不堪的栏杆,而在正桥栏杆处,工人们在对刻满了“到此一游”及游人姓名的栏杆和浮雕进行打磨,然后喷上与原有色彩相同的灰色漆。工人们介绍,修好后的大桥铁栏杆和浮雕,基本保持原样。
  南京长江大桥管理处办公室叶主任告诉记者:此次“出新”,不仅媒体、市民关心,就连中央有关领导也十分关注,因此,“出新”方案是报铁道部批准的。“出新”是以修旧如旧为思路,基本保持原样,“内容”不变,只是在外貌上力求焕然一新。
  在具体负责此次维修工程的南京市市政工程建设处,办公室沈伟潮主任对记者说:南京长江大桥已连续通车37年了,现在的大桥可以说更加不堪重负,它的公路荷载量已经是设计时的5~6倍,列车编组也已经比设计之初翻了几倍。作为沟通我国南北交通的命脉之一,大桥的功绩实在太大了,因此,不仅仅是南京人民,全中国人民对她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由于责任重大,在承接此次工程时,他们是有顾虑的,但市政府要求他们要将此次工程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
  在此次“出新”前设计方案时,确实有人提出将玉兰花灯杆换成现代形式的钢管,因为原来的水泥直杆现在已经没有生产模具和生产厂家了,但经再三考虑后最终还是决定保持原样。在网上全国招标后,只有浙江一家水泥制品厂投标,经过重新刻模后,现在已经制作了110根杆子。到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和以前一样的玉兰花灯,只是考虑到亮度的问题,玉兰花灯的灯罩比以前要大一些。
  至于桥头堡、三面红旗、浮雕等大桥上原有的建筑,均保持原有的风格,即使全部敲掉的人行道用材,也力争和以前一样。在维修桥头堡时,考虑到如果以修补的方式进行维修,势必会造成色差,因此采取了将桥头堡的外层全部去掉进行重新贴面,力争达到和才建好时一样的效果。
          设想:将大桥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行文至此,大家似乎松了一口气,“出新”后的大桥,将和新建好时一样,人们不会看到一个被改造成不古不今、不土不洋的、陌生面孔的长江大桥了。
  然而,有关改造大桥的讨论仍不绝于耳。
  曾经有市民提出,为了使大桥色彩变得鲜艳,将大桥铁栏杆上现有的红太阳漆成红色,将向日葵涂成黄色;而不久前,东南大学教授卫龙武以学者的名义,建议在南京长江大桥原有基座的基础上,在公铁两用桥之间重新建一层公路桥,以达到缓解目前极其紧张的南北交通矛盾的目的。卫龙武认为南京长江大桥展示了那个时期中国的力量和中国人的智慧,但它不属于文物,能够改造。
  此建议一提出,立即在媒体和市民中引起轩然大波。
  有市民提出,大桥是南京的名片,提到大桥就会浮现出上层公路桥下层铁路桥的景象,说改就改,这是否定历史;还有人说,南京长江大桥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善、最富典型的文革时期的遗存,这样的建筑,其保存价值已远远超过了使用价值。现在有长江二桥,三桥也将不久完工,再让大桥承担如此重的通行重负,是对大桥的不公并且也无此必要。而对于卫龙武改造长江大桥的方案,有人说,这样的方案毫无可行性,费用估计能赶上造一座新桥了。
  更有市民提出,既然大桥的每次维修都牵动人心,同时每次维修又都有人提出“花样不同”的“改造”建议,那么,为何不将南京长江大桥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这样,被保护的大桥便不会轻易被“改头换面”了。
          产权方:从未有过此想法
  那么,南京长江大桥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呢?
  南京市文物局负责宣传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总则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其中第二款中:“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南京长江大桥完全符合申报条件。如果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那么以后大桥每次维修、改造,必须报文物部门批准后方能进行施工。但现在由于没有列入,因此,大桥无论怎样改造,文物部门都无权干涉。
  该同志还表示,曾经有过将大桥申报文保单位的设想,但由于大桥的管理关系复杂,而他们自身的权限也有限,故不了了之。
  那么,大桥的产权方有无此想法呢?
  记者致电南京长江大桥管理处党办,该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只是产权方上海铁路局的下属单位,只负责维修和养护,至于这个想法,他们既没听说过也没权过问,她建议记者直接与上海铁路局联系。
  上海铁路局宣传部阮主任十分为难地告诉记者,不知道哪个部门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铁路部门从没有想过、提出过此问题。同时,他也没有听说过有哪座铁路桥会被申报成文物的。至于公路桥上的那些标志性建筑,他个人认为,像三面红旗、浮雕等文革痕迹很重的东西,是左的思想的产物,并不会留给人们多少美的记忆。他有些激愤地说,文革时期的好多东西,不是不能改变,而保持原貌则不合理。
  他同时指出,从大桥建筑本身来说,是不太科学的,设计思路也有问题,大桥的高度太低了,以至现在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到达下游,当时设计时要是能高5公尺到10公尺就好了,而且大桥的路面的用料也不尽人意,使大桥总是处于修修补补之中。当然,他说,这也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但大桥的缺陷还是明显的。因此,南京长江大桥不是不能改动,而将它申报文物,不但局里领导不会想到,也不太现实。
          权威人士:历史时间短,整体申报渺茫


  南京市文化局文保处樊小林处长告诉记者:申请文保单位的程序是,首先要有人向政府提出申请,具体申报人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单位或法人。提出申请人一定要提供一套完整的,有极强说服力的资料交由具体文物部门,然后由文物部门组织专家对文物进行论证,如果符合条件,文物保护单位将实行立标志牌,划保护范围等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当然,媒体的关注和民众的呼吁,对文物部门安排申报计划,设定文保对象将起到导向作用。比如南京利济巷的慰安所,就是先由新闻单位提出,然后引起公众的关注,虽然它记载的是一段令人羞辱的历史,但作为历史的见证,它的史料价值是重要的。因此,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成为文保单位,但文物部门已经对它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对该建筑进行控制,不可以随意拆、改了。
  至于南京长江大桥能否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林处长说,南京市文物局目前管理的有关“文物”,最近的也是民国时期的,像上面的例子,也存在着时间太短的问题,更何况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历史时间如此之短的建筑实物被申报为“文物”,目前为止在全国的文保部门可能也没有先例。
  不过,作为那段历史的记忆,南京长江大桥又是最真实,最典型和完整的载体,她的历史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同时,她在中国建桥史上的意义也非同一般,其重要性不亚于古代的赵州桥。因此,她理应得到保护。
  但由谁提出申请,并且,长江大桥跨度如此之大,如果要划保护区的话,该要多大的范围?还有,她的铁路和公路仍然处在使用过程中,并且长期超负荷,势必使她处于不断的维修和技术改造中,如果每次维修都要申报文保部门批准,可能也不太现实。因此,以他看来,将南京长江大桥整体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实现的希望渺茫。但如果将其上面的浮雕、桥头堡、以及工农兵塑像等不可移动建筑具体申报,可能操作性更强,也更“现实”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能否为南京长江大桥申报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