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tTBLCT 发表于 2009-3-13 19:19:06

法官一上班就上网看法院负面报道的“底气”何在?

干部一上班就上网看负面报道的“底气”何在? 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会特别节目《作客中央台》。在回答主持人关于高法如何接受各方的监督、畅通民意表达方面的问题时,万鄂湘说,“我觉得网络媒体也好,主流媒体也好,每天都在监督审判机关、司法机关。我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到网上赶快浏览当天所有的新闻当中有没有涉及到法院的负面报道。平常我也潜潜水,有时候也挨一些砖,但是我感觉到跟网民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一种能够加深理解,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很好的渠道。”(2009年3月1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不怕媒体和群众监督,能够一上班就上网浏览涉及本部门的负面报道,了解媒体和群众监督的动态,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并与网友交流沟通。这种精神、姿态和魄力,实在令人钦佩。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作重要讲话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其实,干部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主动接受媒体监督,既是在网络时代和信息化的新形势下不得不培养的一种基本素质,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但是,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媒体面前,尤其在网络媒体面前,有点害怕,有点胆怯,不敢讲话,不愿上网,更不愿看到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负面报道,总是以一种“敌对”、“仇视”的心态,对待网上的一些负面报道和网民的批评意见,看了就不舒服,听了就不自在,大搞网络“言塞湖”。
万鄂湘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到网上赶快浏览当天所有的新闻当中有没有涉及到法院的负面报道,并且还经常性地潜水、主动挨砖,其勇气和底气何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必须真心倾听基层呼声,真情了解民众意见。在互联网时代,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养成上网的“第五习惯”,要勤上网,多看负面的报道,多听不同的声音、批评的意见,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推进工作。因此,关注负面报道,正是愿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一种自信、一种胆识,是群众观的最好落实。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营养液。司法机关,包括一些政府机关,总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但是,往往越神秘,越容易引起民众的猜疑和谣言,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敏感事件,越遮越丑,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根本也遮不住,还不如大大方方的亮出来!正如万鄂湘所指出的,“比如说三鹿婴幼儿奶粉案件,还有好多涉及到法院的本部门的一些腐败现象的案件,及时让网民知道。不要让媒体炒作到一个完全没有结论一个状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一个真实背景的东西出现,那就太被动了。我觉得最根本一点,就是法院工作不要让老百姓感觉到是神秘的,它应该是公开的。”不惧怕负面报道,正是一种勤勉敬业的具体体现。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部门、一位干部,往往自己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别人常常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尤其是一些隐性的、负面的东西,更是如此。正如万鄂湘所指出的,“我们法院自己在自己的小笼子里面自己感觉非常好,可是一跳出这个圈子、听到其他不同的评价,可能就相差太大。这就是我们感觉到接受监督的必要性,经常要跳出这个框框,站到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你所从事的这个事业和这个职业,到底在社会当中评价是什么样的。”所以,主动浏览与本部门有关的负面报道,是一种严以律己、勇于改正自身不足的勇气和素养,是自律观的外在表现。
公生明,廉生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党政部门,特别是司法部门,担负着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和司法尊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崇高职责,没有一个开阔坦荡、开明勤勉的胸怀,没有一种倾听民声、主动纳谏的魄力,是很难干好工作、服务好人民的。为了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敞开自己的心门,拆除心灵的围墙,勇敢地、自觉地到群众中去,到社会上去,到网络中去,听一听不同的意见,看一看负面的报道,摸一摸民众的脉搏,努力做一位务实亲民、诚实亲网的人民公仆吧。
声明:以上文字仅代表博主个人看法。
请点击查看博主博客原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官一上班就上网看法院负面报道的“底气”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