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迷系统”防不胜防
小李,南京某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虎踞路附近的一家网吧,玩一种叫做《剑侠情缘》的网络游戏,此时已近晚上10点半,而小李睡意全无,聚精会神地紧盯着电脑屏幕,在他的网络武侠世界“自由驰骋”。记者注意到在他的周围满是20岁左右的男青年,大部分都在玩着网络游戏。“不抓紧时间玩不行了,下个月游戏就要控制时间了。”小李说着,双眼还在紧盯电脑。
小李所说的“游戏控制时间”指的就是“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10月20日起,它将在国内目前最为火爆的10个游戏上试运行。
网游新规 5小时后“白玩”
网络游戏最早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随着网络的普及登陆中国,1998年联众公司推出的棋牌类游戏,那时在网上打牌下棋风靡了全国,之后,随着《传奇》等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大量涌现,游戏的玩家主体也由中年人慢慢演变为青少年,但因“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带来的社会问题却层出不穷,家长、老师也自然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电子海洛因”、“精神鸦片”也自然套在了网络游戏的头上。“网络游戏的沉迷问题”也成了制约游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怎样既能够防止青少年玩家沉迷网络游戏,又不制约游戏产业发展,这让行政主管部门、游戏运营商和社会各界大伤脑筋。
近日,这道难题终于有了初步的答案。
8月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国内首个《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该标准规定,玩家累计在线玩游戏时间3小时以内为“健康”游戏时间,在这3个小时内,游戏过程中的收益不作改动,超过3个小时不足5个小时,为“疲劳时间”,这段时间内游戏收益减半,一旦游戏时间累计超过5个小时,那么就被定为“不健康时间”,系统自动将收益降为0,也就是说过了5个小时,游戏中玩家的经验值和虚拟物品不再增长,完全是“白玩”。这时玩家只有自动下线,等“熬”到一定的时候才能继续正常的游戏。
业内人士称,这个新规的出台将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游戏沉迷的问题。
老师家长强烈支持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南京某中学教语文的许老师告诉记者,听说政府将用技术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老师们都很支持。以往在学校时,她一直要求学生少玩甚至不玩网络游戏,可有些学生听不进去,她所在的班级后进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网游”痴迷者,常常逃课去网吧玩,为此几个学生还受了处分。
而学生家长陈女士也为“网游新规”的出台而感到高兴,她的儿子小王就是网络游戏的“受害者”,小王是南京某大学的大四学生,他本该在今年毕业,可就是因为陷入“网络游戏”的世界不能自拔,临近毕业时还有7门学科未能及格,只能推迟一年毕业。陈女士感叹,要是这个新规早点公布实施,也许她的孩子也不至于到不能毕业的地步。
玩家:新规虽好却能破解
在听说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就要运行时,职业玩家和业余玩家的反应却各不相同。记者在一位“游戏发烧友”的指点下,找到了南京的游戏职业玩家陆飞,陆飞目前受雇于珠江路一家信息公司,工作就是在网络游戏里“打怪寻宝”,然后再把获取的各式各样的虚拟装备通过信息公司卖给网友。当他听说网络游戏将控制上网时间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网络虚拟装备的价格将大幅上涨。
他说,加装“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以控制上网时间,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很多“虚拟装备”本来一次就可以“搞定”,现在要分好几天、好几次。如此一来,“虚拟装备”必定涨价。他还认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虽然能够控制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该系统控制的只是某一游戏注册号,并不针对某个玩家,如果玩家在同一游戏中注册几个号码,一个号码时间到了,马上退出,接着用另一个号码玩,就可以轻松“骗过”系统的监视,况且目前市场上可以选择的网络游戏非常多,很多人同时在玩几个游戏,玩家完全可以这个游戏玩到“时间”,再玩另一个,这也是“防沉迷系统”无法控制的。看来要想真正以“防沉迷系统”来“防沉迷”,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
游戏运营商讳莫如深
网游新规出台游戏运营商的态度也很让记者捉摸不定,9月6日,记者联系了国内网络游戏巨头盛大网络在南京的分支机构南京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时又是国内最大的网络游戏测试基地之一,公司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听说记者要采访“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她立刻表示该公司不接受采访,具体细节要去问上海总公司。记者又致电盛大网络上海总公司公关部,电话却无人接听。
此前有媒体披露,网络游戏另一巨头上海第九城市有限公司代理的某款游戏,因版权问题,可能无法安装“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9月6日,记者就这一问题向该公司求证,并发去传真,该公司公关部张小姐表示她将尽快给记者答复,可直到发稿时,仍然杳无音讯。
曾经开发并代理过国内某知名游戏的李先生,现在是南京某网络发展公司的技术顾问,他告诉记者,“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对所有的游戏运营商来说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到公司业绩,盛大和九城都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业绩是上市公司的生命,在这个时候当然谁都不愿多说什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