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市司法局打造司法行政品牌侧记
“我的演讲题目是《小舞台大作为》。长期以来,我们司法行政系统有的干警经常抱怨司法行政工作在市里排不上位、挂不上号,埋怨在职责权限上没给司法行政机关更多的权力。但是,我的理解是,要想有地位,就得有作为,有为才有位……”4月1日下午,河北省保定市司法局会议室里激情飞扬、掌声阵阵,市司法局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主题演讲大会正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演讲人情真意切的演说和台下的“听众”———市司法局机关干警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为“没地位”把脉找根源
“这几年,全省11个市的司法行政工作总体排名,保定市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上边安排什么工作,到了这儿没反应,甚至让报个名单也没回音。就为这个,市司法局班子集体被上级诫免谈话。2006年、2007年市委对司法局班子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满意度只有56%。”
“开个会手机乱响,出公差回来报销甭想,几年不上班照样拿饷。”
“干警的精神状态不佳,心不齐,气不顺,劲不足,事不成。”
……
2008年12月,保定市司法局新一任领导班子上任伊始,“班长”———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立光就在与干警的座谈中掌握了市司法局机关第一手情况,也知悉了市司法局在当地党委、政府眼中的“地位”。
工作存在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干警气不顺、精神状态欠佳的根源是什么?
要治病,先“把脉”。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和对各方“信息”的综合分析,新班子找到了“病因”:工作缺标准———干得好不褒奖,干不好没惩戒,干好干坏一个样;管理不到位———“粗放式”管理造成队伍涣散,有人打半工(上半天班)、上一天歇两天甚至拿着工资长期在外做生意;机制不健全———缺乏优胜劣汰机制,选人用人渠道不畅……
“有为”自身边实事做起
找到“病灶”,新班子对症下药。
广泛征求全局干警对队伍建设、财务管理、机关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到意见、建议100多条;健全干部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河北省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出台机关工作“十不准”严肃干部作风纪律,着重解决不服管理、队伍涣散等问题;确立“主动、有为、有效”的工作思路,提出“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促有为”的口号。
很快,人们从一件件发生在身边的实事中受到触动。
以前,司法局机关各部门聘用人员都是部门自己说了算,由于把关不严,问题频出。为加强管理,减少随意性,司法局规定,今后各部门不通过局政治部一律不得自行聘用人员。对以往聘用人员也将进行考核。不久前,数名聘用人员经考核不合格被辞退。
为加大监督制约力度,司法局改变了过去有的部门既管钱又花钱的做法,做到分工负责,职责明确。
打破过去评先记功凭印象打分的模式,量化考核标准。全局干警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过去常年不上班,在外做生意的坐不住了,找到领导急于上班;以前专注于在外办案,单位有事也不露面的律师主动提出做法律援助工作,变化太大了!”面对记者,司法局干警有太多的话要说。
跨越从转变形象开始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为市司法局转变形象、实现跨越的“东风”。
今年3月13日,市司法局出台推动党风、政风、警风、行风建设五项制度,即建立责任制度,做到责权明确;建立学习制度,确保学以致用;建立监督制度,规范权力制约;建立追究制度,强化执纪办案;建立考评制度,保障执政为民。
由此,全局上下叫响“用真诚对待人,用实干带动人,用事业凝聚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实绩评价人”的口号。
高昂的精神状态带来良好的工作实效。
保定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杨海明告诉记者,大力整饬纪律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再塑司法行政机关新形象,带来司法局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大转变,这个转变体现在各项业务工作中。
律师队伍党建工作取得进展,截至3月底,实现全市律师事务所党组织全覆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深入开展,初步构建起市、县、乡三级政府律师法律顾问网络,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社区矫正工作建立起逐级分批、分期业务培训制度,前不久市司法局举办了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班,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年度综治考评内容。
“法律八进”工作强力推进,市司法局制定的《全市开展“法律八进”活动方案》正逐条逐项得到落实,全市“法律八进”现场会即将在涞水召开。
村级调委会建设得到加强,力争年底实现巩固型村级调委会达到本辖区总数的60%,规范型村级调委会达到本辖区总数的40%,提高型村级调委会全市达到100个。
市司法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杜林彬对记者说,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实效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日益增强,呈现出同心协力干事业的积极和谐局面;司法行政机关形象的巨大变化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前不久全市对机关工作和领导班子满意度测评中,市司法局的满意度一跃上升到90%。(记者 马竞 曹天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