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五保条例难载农村社保之重 2020年基本有法可依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05/10/xin_0320506101026187418814.jpg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只有《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这一部专门法规,其余工作仍停留在政策层面,尚未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保证,致使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不高
法制网记者 陈丽平
“防返贫、利致富、合作医疗好”,河北省阜城县建桥乡王雄村村民陈书凤的家人,前不久高高兴兴地将一面写着这11个字的锦旗,送到了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原来,陈书凤因患风湿性心脏病刚刚在北京市阜外医院住院治疗后回到家。住院期间,她共花了医药费55901.74元,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为她报销了10070.82元。
据了解,到2008年年底,全国累计已有15亿人次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住院补偿1.1亿人次,有11.9亿人次享受到门诊医疗补偿,另外还对2亿人进行了健康体检。
“目前,我国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些地方还探索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基本生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说。
李学举同时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只有《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这一部专门法规,其余工作仍停留在政策层面,尚未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保证,致使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不高。
为此,民政部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
定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家庭给予救助的制度。补助标准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以在核查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按照其家庭的困难程度和类别,分档发放。
现状: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后,逐步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目前已全面覆盖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正向应保尽保迈进。截至2008年底,已将4284.3万人纳入农村低保。
政策: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立法展望: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社会救助法草案,专章规定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专家建议,这一草案应增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规定,以继续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的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应通过立法,规范农村低保标准的制定,使其既能确保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又不超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定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现状:这一制度于2003年开始试点并推广,到2008年底已全面覆盖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农民达8.15亿人,参合率为91.5%。
政策: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决策。
立法展望:国务院正抓紧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专家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同时,要通过立法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还要建立方便快捷的农民个人缴费方式,逐步提高封顶线和医疗费用补偿比例。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定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建立的、为农村居民的老年生活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现状: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不同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到2008年底,全国1850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开展这项工作,5500万农民参保,参保率约占农村人口的7%,积累保险基金480亿元,400万参保农民领取养老金。
政策: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立法展望: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的社会保险法草案规定:“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求,研究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五保供养
定义: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基本内容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这是新中国第一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现状:2008年底,全国农村五保对象有543.4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其中,集中供养158.1万人,分散供养385.3万人,集中供养率为29%,全年共支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76.7亿元。
法规:1994年,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6年3月,国务院新公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立法展望: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社会救助法草案规定:“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公民实施的供养救助,由国务院规定。”
关键词:农村医疗救助
定义: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对患病且无力就医的贫困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按一定标准给予救助的制度。
现状: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从2003年底开始推行,目前已全面覆盖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这项制度建立以来,累计直接救助2024.1万人次,累计资助9458.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政策:2003年11月,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对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程序、资金筹集与管理等均作了明确规定。2005年8月,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
立法展望:社会救助法草案规定:“符合专项救助标准的家庭成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参保费用有困难的,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对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数额较大的,可以给予适当补助。”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定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为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现状:截至2008年底,有l300多万被征地农民得到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
政策: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出台了包括物权法在内的10个与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提出了社会保障资金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同地同价”和“先保后征”等要求,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资金来源、待遇水平等内容都作了原则规定。
立法展望: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的社会保险法草案规定:“土地已被全部征用且未就业的农村居民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从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支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