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远去的神圣──评安徽砀山替考系团伙案
曾几何时,高考让我这样年纪和我的前辈几多欢喜几多忧,那种神圣的感觉,至今还让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想着在十许年前,为了年少好胜的感觉得到渲泄,为了回报父母期待的眼神,更为了一个现在想来狭隘的理想──跳出农门,寒冬时不怕刺骨的风,酷暑不畏炙人的热,只为了有资本去迎接一个公平的决斗。那时的高考,充满了神圣,觉得当时没有人,也没有机会去想偷考,尽管当时对于高考的管理停留在人工时代,电脑那更是以后的事情。不知道是那时的人们单纯,还是现在人的狡诈,在如此高科技的背后,居然还能有如此嚣张的替考事件,是教育污染了人,还是人污染了教育!高考,也可以算作是当代的“科举”,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在我国实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目的只有一个,让读书人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分配他们做各级官吏,实现学而优则仕原则的精英选拔机制,这对于稳定人才a>的来源,激励社会上对教育的重视,都有很大的作用。无论是哪个年代,对于选拔人才a>的科举当政者无不重视,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关于严办舞弊的案件。科举从隋唐起直到清末,实行一千多年,各种制度都比较完善,要在科场中作弊很不容易。比如进入考场,要经过严格的搜查,搜身而外,用具(笔墨砚)也要检查,带进去的午餐干粮都要切开来看看,要夹带进入号房是很难的。收买考官也不容易,每次考试,一位主考三四位同考,只要遇到一个刚正不阿不要钱的,把你揭发出去,就要被判重罪。而且考试的文章是要公布的,称为“闱墨”,还要刊刻印书,卖给参加考试的人做范文。《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就是干这个行当的。文章不太像样,拿不出手,刊刻出来更会惹祸。朝廷对科场作弊都用重典,被处以极刑的屡见不鲜。咸丰年间大学士柏俊就因科场作弊被腰斩。鲁迅的前辈也因涉及科场案弄得倾家荡产,身陷囹圄。因此除偶尔有人铤而走险外,人们大都不敢以身试法,考试作弊的现象实属少见。
可以看出,从中国有了科举制度开始至灭亡,整个体系是完备的,虽然其科举的内容是大受抨击的。我国恢复高考后,高考成了中国人另一个“科举”情结,高考也成为了我国选拔人才a>的“独木桥”,同样的神圣!为高考为失常的人在我幼时时常听人提起。自从我们的高校直白的宣布有钱同样可以进入大学后,高校也在为了利益而大做广告,为了招生还下达了一些硬性的任务,高考不再神圣,烙满了市场经济的痕迹。民办高校在这样的利好声中成为了投资热点。在这样的社会风潮中,高考作弊屡见不鲜,央视的记者曾经化妆深入虎穴探究替考全过程,今天让我震惊的是涉案如此多的集体作弊事件,高考,如果作为一个品牌,你还有多少的含金量!我们废除科举不是因为他的制度本身,而是他所承载的内容。我的心里,相信大都人的心里,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高考既然不再公平,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但似乎我们不愿意讨论存废的问题,因为我们还对高考制度心存留念,与其废除,不如改良!我们的制度设计者,你们是怎么了?我不得不拷问你们,你们的制度设计似乎天生就有漏洞,就是为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门。也许,在你们的心中,没有法的概念,当然高考也没有立法!所以,你们的制度设计没有强力在后面作为保障。我再拷问操纵作弊的人,有很多就是教育者,你们的良心哪去了?一个学子,从幼儿园到高考,要历时多少年?他们的父母为了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而正是你们肮脏的灵魂,让这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一点小利就让你们的良心尽丧,你们的职业道德难道如此脆弱?
说到这,我不得不对这些人充满了一种恨,是你们剥夺了我们心中的神圣,因为我们中的许多人也是通过高考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你们让我们感觉我们以前的一切都是一场闹剧,因为你们可以肆意地让无知者走在有知者的前面!中国的法律并不少,在这里,作为一个从事法律工者的人不得不再一次呼吁,请为高考立法吧!不要让高考因为制度的缺陷而在我们的手中沦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