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公司 发表于 2009-5-29 18:31:49

“人肉搜索”:从道德批判到网络暴力

  [核心提示]

  备受争议的“姜岩死亡博客a>”事件,又被人们称为“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终于进入司法程序,再度引起了人们沸沸扬扬的讨论。如何在道德谴责和遵守法律中间选择一个平衡点,成为网络时代不能回避的话题。

  网络暴民

  还是道德民兵

  4月17日,“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原告正是前段时间北京白领姜岩“死亡博客a>”中出轨的丈夫王菲,而网名为“北飞的候鸟”的管理员和“大旗网”、“天涯”两家网站的经营公司成为其起诉的对象。这场由网络到现实的公共事件,被冠上“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的称号。庭审中,王菲本人没有出庭,代理人说,王菲承认自己出轨。


  
http://www.dffy.com/upfile/20080426204327-0.jpg


  在一个个被网民口诛笔伐的“大事件”中,“第三者”是经常出现的身影。从“3377”事件、“胡紫薇”事件,以及这起诉讼中的“姜岩”事件,“第三者”和出轨的丈夫均是网民道德批判的对象,“小三”随之成为网络上对“第三者”的代称。

  2007年12月29日,在记录了两个月“死亡博客a>”后,北京女白领姜岩从24层楼的家中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仅31岁的年轻生命。从去年10月开始,在丈夫王菲告诉她另有新欢并提出离婚的要求之后,姜岩用博客a>记录下她一直为用自杀来结束走向绝境的婚姻所做的准备。这个时候,不管是姜岩的自杀还是丈夫的出轨以及“第三者”的纠葛,还仅是这些家庭的“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众多网民还是愿意从自身对道德的理解进入裁判的角色。1月9日,天涯网友“av老太婆2002”在天涯论坛a>发帖,全文转载了姜岩自杀前的博文,另一个自称姜岩朋友的朋友的网友“撒旦的橡皮鸭”随即也发帖,提出更多的信息,包括男方的职业、“第三者”身份、男方和“第三者”的合影、所供职的公司等等。至此,姜岩事件进入公众视野,网友对此事唏嘘不已,绝大多数人都站在姜岩一边,对她表示同情,认为她死的不值,并对王菲和“第三者”展开了炮轰式的强烈谴责。

  第二天,王菲所在的一家广告公司发表声明,对王菲妻子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同时“在得知此事原委之后,公司即决定让王菲、东方两名员工暂时停止工作,以妥善处理此事。其后不久,他们二人即向公司提请辞职,公司已予以批准”。1月11日晚上,一个独立网站“北飞的候鸟”也正式开通,解释事件始末。

  1月12日,网友“stigmate2000”在天涯发表为王菲行为辩护的帖子,认为真相是“妻子看到男孩与同事照片勃然大怒,精神失常自杀,男孩悲恸欲绝,坚持处理后事,最终病倒,所以交由家人来处理”。也是同一天,有网友致电王菲代理律师a>,得知正在取证,准备起诉。

  网友的情绪不断在发酵,全国各地的网友自发来到姜岩生前居住的小区,摆放花圈祭奠姜岩。就在4月17日庭审当天,数十名网友赶到北京市朝阳法院亚运村法庭,旁听庭审。

  一边组织悼念姜岩的活动,一边则是对王菲的抗议和声讨。一位网友发帖详细介绍了他们上门“讨伐”的经过。之后,王菲父母家门口也被网友涂写上“杀死贤妻、血债血偿”等标语。

  3月28日,因此事再度患上抑郁症的王菲在经历了四个月“惊弓之鸟”般的生活之后,最终选择走上法庭,要求三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7.5万元工资损失及6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人肉搜索”带动人身攻击?

  在4月17日庭审中,原告方王菲的代理人称,姜岩的跳楼自杀,在三被告为代表的网站上肆无忌惮的宣传,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网络暴力,深深伤害了王菲。他们还指出,将事件引向网下的,是网友所称的“人肉搜索”,“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找人方式,它不通过网络的搜索引擎,而是将人定位在某个社区,直接发动‘人找人’。如此一来,个人隐私很快被暴露于公众面前。”

  代理人所说的“人肉搜索”不同于一般的搜索引擎,它通过在论坛a>发动五湖四海的网友以人际关系为线索,按照人找人、人问人、人托人的方式,以最贴近现实生活的途径来需求信息,其实就是更多的利用人工参与将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进一步萃取,进一步有序化的一种机制,真正发挥了网络“团结就是力量”的巨大优势。

  一位网友就发帖详细介绍了怎样找到让王菲出轨的“第三者”身份。他在王菲的声明帖里看到有人公布了一个据说是“第三者”的sohu博客a>,他就以博客a>主人的网名继续查找,找到了一个同名的msnspace,里面有篇日志内容与sohu一样,而且基本资料也一致,但仍不能确定是否同一个人。

  他又根据博客a>日志中提到的一位同班同学a>和“广2”的班级代号,找到这位“第三者”曾在2006-2007年延长学籍,并找到她的学号和学位证书编号;再通过学号找到另一位同班同学a>在BLOG里一篇文章里提及。同时,他查出一位大学同学a>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后,经确认是同班同学a>。

  而在网友剥丝抽茧一步步找出线索之后,一位和“第三者”认识的同学a>也发帖证实了这位网友的说法,并称“好多同学a>都说这事呢,我们老师也都知道了”。

  在这起事件中,王菲和“第三者”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工作单位等等信息通过“人肉搜索”不断被网友散发,有网友开始按照这些电话一一拨打过去求证,王菲和东方所供职的广告公司的对外电话也被一些网友不停拨打。

  人肉搜索就是这样强大,已成为网友最津津乐道的寻找信息的途径。网友“小7”说:“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福尔摩斯,从一个邮件地址、女孩子的衣服标志、室内外景都能找到线索。这个过程很有趣的。”网站主管月明风:“大量的网友参与调查。网络的力量超乎我们想象。当有丑恶的违法情况出现的时候,网友开始变得空前的团结,并且非常具备正义和责任感。人力加搜索引擎让调查的力量异常强大。”

  事情的利弊总是同时存在的。在人们渐渐熟悉了方便、快捷的搜索方式后,一些涉及侵权的行为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王菲案”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就是因为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将仅限于网络的道德批判变性成为现实中的人身攻击。网络的纷争转嫁为现实中的对簿公堂,让人们开始思考:“人肉搜索”应该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它的功效?

  网络暴力还是言论权利

  在王菲和“第三者”从原公司辞职之后,很多网友们看不惯他们的逃避行为,号召“让他们在北京、上海无法立足”。有网友报料两人均已找到新公司后,个别愤怒的网友甚至又打电话到这些公司表示抗议。而每一个被曝光的电话号码,都有很多网友拨打过去以求证实或者表达愤怒。从这点来看,姜岩之死波及到的不仅仅是姜家、王家及“第三者”了,还有那些被无辜曝光的手机号码机主。

  河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惠明认为,不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空间中,信息的公布必须在适当限度内,否则就会侵犯公民个人的权利。本案中,由于一些网友行为比较激进,不但将原告的个人隐私公布到网络上,还对其进行了人身攻击,很明显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而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会导致被公布人的社会评价降低,从而影响到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另外,本案还涉及隐私权的侵犯,但由于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隐私权这个概念,所以只能将其作为侵害名誉权间接保护。



  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是这起“网络暴力第一案”走上法庭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样发生在去年的2起“第三者”事件也为此埋下了伏笔。

  在去年10月,一位张姓女士在新浪的糖果儿屋博客a>里对丈夫的原配夫人发表了一些不堪的言论,被称为是当上最强的“第三者”而引发了一场超级口水大战。而姜岩在博客a>中也谈到她对3377的看法:“也许你们只是看个热闹,至多愤慨一下,骂两句无耻。在我,却是纯属雷同的相似,这种切身的痛苦,呵呵,别人真的很难体会的。”

  就在姜岩从24层楼上跳下的前一天,2008年12月28日,吴紫薇因为怀疑丈夫出轨而在央视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痛诉张斌,再一次挑起社会对婚姻的大讨论。

  姜岩用生命的代价,让网民的言论和行为再一次升级。

  正是网友的参与,让人们不仅仅停留在悲剧的表层,让简单的同情和怜悯蒙蔽了双眼。在悲剧的背后,隐藏的是关于婚姻和生命的权衡问题。在“死亡博客a>”发生4个月后,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婚姻和生命的讨论。天涯社区有网友对姜岩的行为提出了质疑:“一、如果婚姻是一种合作关系,那么当一方放弃自己的全部时,你还有什么资本和对方讨价还价?二、有许多女性和姜岩一样,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但这种付出实际上潜藏着一种交换意识,就是你必须把自己的一辈子抵押给我。有几个男人愿意始终接受这种方式?”网友逐渐深入的讨论,丰富了这件原本消极的案件,让整个事件变得丰满、立体起来,也让人们开始重新正视这一关乎个人命运和社会安定的话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肉搜索”:从道德批判到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