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MSsUWG 发表于 2009-6-27 09:30:36

农村骗婚案高发敲响警钟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女青年纷纷涌入城市务工,使得广大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农村男青年择偶空间大大缩小,不少犯罪分子利用农村大龄青年急于结婚“传宗接代”的心理,设下形形色色的“婚姻陷阱”,在骗取财物后伺机逃跑,骗婚案件的高发,不仅给受骗者带来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以笔者所在的海安法院为例,近几年来,审结的类似案件已达数十起。


  大龄青年终结良缘,谁知却是“温柔陷阱”


  小范是海安县李堡镇的一名大龄单身青年,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几年来一直没有娶得上媳妇,一家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几个月前,小范经人介绍认识了外地来海打工的单身女青年阿梅,阿梅人长的漂亮的不说,做起家务来也是一把好手,对小范更是温柔体贴,问寒问暖。“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可把小范一家人高兴坏了,没过多久,两个人就登记结婚了,小范寻思着自己苦点没关系,可不能亏待了阿梅,于是拿出了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又外借了两万块钱,作为结婚的彩礼交给了阿梅,还给阿梅买了项链、戒指、手镯等“结婚纪念品”。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小范憧憬着与阿梅未来的幸福生活时,阿梅却带着小范的钱财,一去不复返。结了婚的老婆跑了,几万元的钱财打了水漂,家中又欠了一屁股债,小范痛苦万分。5月20日,笔者到李堡某村走访调查时,受害者小范(化名)含泪讲述了他今年遭遇的骗婚事件。


  据了解,像小范这样遭遇骗婚事件的农村男青年,近年来在其他农村地区也经常发生。


  农村骗婚有特点,多加防范可避免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遭遇骗婚的男青年的“老婆”均来自外地,均为他人介绍而来,而且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多为团伙犯罪。内部分工明确,程序设计精妙。谁是“介绍人”,谁是“待嫁女”,谁是“待嫁女亲戚”,事先均有分工,而介绍、相亲、要彩礼、结婚、脱逃等一系列程序也经过了事前“精心设计”。


  二是被骗青年大多经济困难,或身患残疾。这些人渴望结婚的愿望非常强烈,而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被骗青年的这一心理,大肆行骗。


  三是被骗青年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受害人大多为30岁以上的大龄男性,文化水平最高者仅为初中学历,容易被犯罪分子骗取信任。


  四是被骗青年警惕性不强,法律观念淡薄。许多青年被骗后,怕传出丢了面子,往往自认倒霉,不去公安机关报案,让骗婚者得以继续行骗。


  笔者认为,农村骗婚案件频发已经给当前农村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这类案件的频频发生,不仅造成广大农村社会的家庭问题,也容易滋生买卖婚姻等犯罪问题,助长农村青年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更有甚者,利用少数“卖淫女”“发廊妹”参与到骗婚过程中,造成了性病甚至艾滋病的传播,严重危害了农村社会的善良风俗。


  在此,笔者提醒广大农村群众提高对骗婚犯罪的警惕性,然而,从根源上杜绝此类犯罪的发生,解决广大农村单身青年“结婚难”的问题,需要发挥村委会、共青团、妇联的积极作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重视,一起来为广大农村单身青年“牵线搭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骗婚案高发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