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jvbod 发表于 2009-6-29 18:42:12

关于司法改革的长篇小说《斗争》之序言:假如人生七十年

  由法官创作关于司法改革a>的长篇小说《斗争》出版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STRONG>

  《斗争》(原名《上帝不言》)自序?

  写下自序的那天,恰巧我和同事们出去执行——姐弟二人在诉讼阶段对母亲遗留的房产达成调解协议,房产归姐姐,姐姐给弟弟补偿。但弟弟后来反悔,姐姐不得不申请强制执行。围观的群众甚多,但支持我们的甚少——他们的意思是母亲的房子当然应该给儿子,可法院却来撵弟弟。我们无法细说端详,只能任由群众痛斥。一位年过七旬的大妈高声宣讲道:“现在还有法吗?他们就认得证据,什么都不认!”我不由对这位看上去很可能目不识丁极其穷困的老人投去敬佩的目光,暗暗为她的敏锐和高屋建瓴感到吃惊。

  我真希望这位大妈,还有那些围观的群众,以及社会上更多的人,包括我们一同前去执行的同事们,还有许许多多关心法院法官乃至法治的人们能看到我这篇文字——《上帝不言》,按图索骥,也许人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会走到这步田地——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你是法院的,或者其他执法者,总会被为数不少的群众抵制。

  
http://www.dffy.com/upfile/20090510110440-0.jpg


  写这篇小说的冲动,最初是因为在我而立之年后的某一天登上威海刘公岛的顶峰,俯瞰宽广无垠的大海,抚摸锈迹斑斑的红衣大炮,瞻仰从海底打捞回来的铁锚、炮弹和齿轮,忽然意识到假如我们面对远去的先人们,那些战死沙场的勇士们,那些以身许国慷慨赴死的前辈们,我这样一个也贲张着炎黄血脉的子孙,可曾有过这样一个瞬间,明知不敌也要象致远号那样冲向前方?

  第一次看《甲午海战》还是孩提时住在部队家属院里的露天影院,在怅然和悲愤中看完全片,老师站起来大声说道:“同学a>们明白了吗?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才能走向富强啊!”

  第一次登上刘公岛,我已经三十三周岁。老师的教诲还历历在目,她的学生也已经成为一个基层法院的法官,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指着青石构筑的战壕和模糊发黄的人物照片,给女儿讲述那场远去的战争。

  假如人生七十年,当时我已虚度近半生。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改天换日的时代。也许我们在涤荡中经历了挫折和坎坷,可这仍是我们的幸运。在这个时代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雨腥风,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在进行着猛烈的博弈和碰撞,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百年前黄海之战。固然我们每个人不能成为邓世昌,甚至不能成为致远号上那二百多名殉国的水勇,但我们至少能成为一颗螺丝,一枚子弹,一朵飞溅的浪花,或者是一台忠实的照相机,一部虽然沙哑但非常卖力的留声机,以便当后来的人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能意识到那是一场多么气势恢宏和意义深远的历程。

  也许有人会感到我有些矫情,因为《上帝不言》这篇小说不过讲了几个法官成长的过程,几件并不稀奇的刑民案件,还有几个或可爱或可鄙的人物,全是基层法院中常见的风景,除了个别激化事件,并无惊天动地的大事,如何能与黄海战役相提并论?

  黄海战役发生在洋务运动中晚期,北洋舰队是按照国际一流舰队的标准严格打造,其综合实力当时排名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物质硬件和管理体制世界一流的庞大海军,却在实战中败得如此狼狈,亡得如此可耻。

  “西化”乃至全盘西化是救不了国,也强不了国的。同样,照搬照抄西方法治思想和制度也不能让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与法治。当刘培信那样的普通群众陈尸街头的时候,相信有良知的法官都能体会到一种痛苦,那种痛苦就好比你虽然驾驶着最先进的战舰,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辜的渔民被炮火吞噬。

  然而这样一个现在看起来及其浅显的道理我却是通过法院十年司法改革a>和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得出的。

  1995年初我通过社会招考的方式进入法院工作。那时候法官职业在我眼中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曾经一腔热血却又漫无方向的人生仿佛一下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做一名德高望重的法官。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人们会指着我的墓碑说:这里面埋着一个法官,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她一辈子没有对不起过良心,没有办错过一件案子,她的许多当事人都非常感念她。

  十年后,我才发现这个理想实践起来是多么艰难和遥不可及,以至于我曾经怀疑自己是否不合时宜。在这样一个追捧物质利益和急功近利的时代,理想、追求、情感、忠诚不再高尚,甚至会遭受他人的冷嘲热讽。我得承认我困惑过,动摇过,怀疑过,放弃过。但是每当我重新温习古老的中华文化,想到父辈的努力和光荣,或者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一些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自己得到当事人的真诚感谢时,我就感到特别欣慰。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些精神上的目标,有“小我”之外的价值追求,更何况我们成长的时代和我所从事的职业,都要求我应该尽自己的力量为后辈留下一点什么。

  每天忙于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不觉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当偶尔遇到一个契机,比如在刘公岛上眺望大海的瞬间,我忽然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停顿,像一个疲惫不堪的游子停下脚步擦了把汗,回首走过的路,举目将走的路一样,我的人生也出现了一个间断,一个短暂的休整。

  我在问自己这十年你都做了些什么?你周围又发生了什么?你是否意识到这些事情的意义,而你又为此发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于是我想写本书,尽管我对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写作毫无经验。可是我非常想用自己的笔写下这十年来法院的经历,写下我们这一代法官的奋斗。我深知自己在思想上达不到那种深刻,创作上也不具备成熟写手的技巧,甚至当这篇小说完成后的四年里,特别是随着这几年思想界风起云涌的反思大潮,以及不断被曝光的一些丑恶事件,使我意识到当初的思想其实还是停留在肤浅和表象的起点上,更不消说创作中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生硬和稚嫩,这更让我深感惭愧。但我是一个急躁的人,一个知道什么就急切地想吐露出来的人。我是那么盼望她能早日和读者见面,以致我虽然了解她的软肋,明白她的幼稚,但仍迫不及待地将她呈现给大家,因为我太希望人们能了解这十几年来法院和法官们的风雨历程。

  假如人生七十年,我已经走过大半。假如这本书给你留下了印象,里面的人物引发了你的兴趣或者恻隐,一些事件也曾让你掩卷沉思,那么我就达到了我的初衷——一台忠实的照相机,或者是一部虽然沙哑但非常卖力的留声机。

  感谢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谢教会我做人的师长,感谢那些让我明白“人活着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人们,还有中国法院网a>的法治论坛a>,是她让我走出了单位和家的两点一线。感谢我所在的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的所有同仁,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教导了我,提高了我,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和帮助。特别要感谢的还有原人民法院出版社王运声社长、佛山中院陈陟云院长、百花文艺出版社任少东主任,他们为这本书的出版向我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我万分感激。

  最后我想说的是,假如这些文字能够面世,那将是我的幸运——我终于用我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不平凡的时代做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注,这将是我人生价值的华彩瞬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司法改革的长篇小说《斗争》之序言:假如人生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