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许章润-----学院路41号
这是法大所在地,京城里的大学区。十多年前,一纸令下,变为西土城路25号。拗口,别扭,不通,校友们还是径呼旧址。大门正面,一幢五层主楼,倒马蹄形,叭着,对眼前车流滚滚,目瞪口呆,心灰意懒。学院路老八大学院,如今都叫大学,每家都有一幢这样的仿苏式建筑,黄灰沙岩色泽,面朝正门,朴实厚重,典型的五十年代造物。曾几何时,家家门后站一尊挥手指引方向的大型塑像,万众景仰。大约二十年前,法大门后站岗的塑像不见了。又过几年,砂岩黄换成了白色瓷砖,主楼遂蜕身为巨型公厕模样。楼里,廊道暗黑,偶有顶灯燃放,可怜过往苍生。而厕味浓郁,一如既往,老传统至今相沿不废。九十年代初,我在顶楼觅得斗室一间,无分冬夏,每晚提一壶热水陪伴读书,摸黑上下,夜半始返,深悟黑暗启人心智,震慑灵魂,有助想象无远弗届,是培养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好方法。
楼后不远,原为一汪水塘,夏日荷叶舒卷,也曾暗香浮动,惹得倩影憧憧。冬季摇身一变,成了滑冰场,男女竞逐,那少年的心摇曳着,于是嬉戏连着诡计。此后水塘牺牲,变成一片棚户区,芦席油毡,竹木撑持,曾是图书馆阅览室、各教研室和校部机关的用房。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它们才陆续退休,鞠躬尽瘁,可歌可泣。记得为青年教师住房问题在茶杯里翻江倒海,与校长对话,故事就发生在某一片棚席之下。如今的图书馆就建在昔日水塘之上,地上三层,呈半园形,将后园的山石揽在怀中,是41号最美丽的去处了。图书馆规模不大,曾是校园里最新的馆舍,可能也是最让学子流连的建筑。毕竟,那里有书,光线充足,走廊里的灯也是亮的。
主楼两侧是宿舍楼,一建于五十年代,一建于八十年代,左右拱卫,分呈90度角,各自散开,均已斑驳淋漓。新建的宿舍楼,实际是多用途的,教学与行政机关,都曾在此占据半壁江山。1986年后,法律系、成教部曾经长期驻在,大小十来间房,专供行政之用。
这幢宿舍楼往后,与图书馆相对,是一幢三层红楼,学校的行政中心,俗称“联合楼”。此名口口相传,人人呼号,深意何在,却不得而知。询诸若干前辈,也都语焉不详。文革中法大解散,教职员工各到农场干校报到,洗澡洗身,脱胎换骨,校园被戏校、曲艺团和歌舞团等“文艺单位”分别割据,五马分尸,自此一派歌舞升平。1979年学院复办,此楼一半还归原主。都是“国营单位”嘛,大家共处一楼,你弄笙萧,舞翩翩,我谈法意,意沉沉,彼此看着都挺顺眼的,联合共事,相安无事,遂有此名。——这是我的猜测,并非信史。我在校十余载,每日必经此楼,却难得登楼,盖因无业务牵涉,更听不惯官腔,厌恶官脸也。整个中国一千来所大学,有大量类此官腔官脸闪烁,耗费资财,无情嘲弄着大学的主体精神,如主楼廊道氤氲的厕味。话说回头,情形仿佛是,门前洒水扫地,一直扫到主楼前,必是有上层要来视察了。平日里尽管尘土满地,落叶缤纷,也一任其然。夜雨灯深,春风寒浅,昼长人倦,有时听楼里莺歌燕舞,知道是“文艺单位”在排练,遥想舞蹈队小天鹅们的婀娜身姿,顿觉好梦无凭,一天云物浩无极,法学无趣,误了青春。
联合楼后面,四幢三层小楼,红砖红瓦,一字排开,既是学生宿舍,也有老师宿舍,俗称“筒子楼”者也。筒子里,各家占据三尺走廊,锅碗瓢盆,排阵布兵,即为厨房。一个个煤气罐兀立墙侧,大模大样,懒得理人,明白短缺时代人人离不开他。别小觑此处,二十多年来,中国的许多法学事件,与它脱不了干系呢!九十年代初期,老校长挂冠后,还曾蒙恩在此筑巢“办公”。他老人家每日骑车往还,心无挂碍,似乎怡然然自得其乐,看得一脸惆怅的我们“青年教师”好生羡慕。
法大校园里的主要建筑就只有这些,学院路上唯一没有变化的校园,也就只剩法大了。整个北京,翻天覆地。整个中国,日新又新。法大校园却依然一仍其旧。二十多年前,校园如斯。二十多年后,依然如斯。两相比对,愈显破败。——其实,哪有什么校园,大杂院也。不是说新比旧好,而是说兴学必需具备基本条件,总是常识。没有大楼与小楼,哪来大师与小师。大学是一种独立自尊的存在,体现着特殊的精神生活方式,而连立足之地也无时,谈何兴学,又谈何兴邦。单单北京一地,房地产商们就囤积着数万公顷土地,堂堂法大,两万师生,局处弹丸,竟无方寸腾挪,其理何在?其理何在?
五十多年来的中国法学史上,有多少活剧曾经在此上演。这边厢,群丑登场,狐假虎威,寂寞处,却也有人“英姿慷慨,独立风尘外”。也正是在这里,面对纷纭世像,法意阑珊,热血豪情,曾将三尺讲台拍遍,而启迪了一代代法科学子,中国文明法律智慧的建设者。这里汇集着中国最为优秀的法学家群体,这里是整个大中华地区最大规模的法学人才养成之所。值此国家经济腾飞的今日,校园竟然破败若此,难以为继,夫复何言。
二十四年前负囊北上,求学此方水土,不料随遇而安,一转眼盘桓十余载。夏雷冬雪,多少次徘徊于斗方之地,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夜幕沉沉,抚摩着校园里的每一寸河山,暗自琢磨,这法意与人情,不就是匹夫匹妇安宁生计的流水细帐吗!转眼离去,逆来顺受,又十余载,冬夜偶梦,竟然还是平屋依稀,青春激扬,久违的纯乐。
学院路41号,今夜复今夜,一年又一年,你是多少白发人梦中的家园,又是多少中年人怀里的心事,更是多少青春男女憧憬的未来。
轻问一声,你还好吗?
2007年5月9日 改定于家中
[ 本帖最后由 志言 于 2007-12-27 12:33 编辑 ] 此文说的是法大老校区,现在是研究生院。不过昌平新校区也是局促一隅,捉襟见肘,大楼既已不敢奢望,大师如卫方、章润者亦纷纷高栖清华、燕园。思之不免悲从中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