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UCxxZH 发表于 2009-10-17 20:01:37

“信箱门”:咱担心的不是信箱,是信用



  东方法眼a>特约评论员 南连伟FONT>


  “市民投诉噪音污染,公开信箱却答复的产品质量问题,令人啼笑皆非!”昨日,市民陈先生向本报反映称,市政府公开信箱里一起关于南岸区噪音污染的投诉,有关部门的答复令人摸不着头脑。(重庆时报10月16日)


  前有南京市长信箱,后有重庆政府信箱,“信箱门”俨然又将成为社会公众与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身很简单,回信时张冠李戴而已,只不过回信的主体不是普通公民而是政府。解决的方法也不复杂,“新人出错”、“信箱失灵”、“网络故障”、“全球变暖”等等,一万个理由也是能够找到的,有了理由便没了责任。进而“立即对回复予以更正,并将联系投诉噪音的那位市民,向其解释”,有了解释就有了态度。没了责任、有了态度,再加上公众一直以来对于公权力本身的敬畏和对公权力部门“委身解释”的感动,结果必然受宠若惊。于是,“信箱门”的问题似乎解决了。


  “信箱门”本身是个小问题,并不值得社会和舆论兴师动众,我们关注的是信箱背后的政府信用,担心的是“信箱门”背后的政府信用缺失。


  不久之前,胡锦涛总书记上网与网友聊天,通过网络了解民间疾苦的倾听民意举动无论是在庙堂之上还是在市井之间都引起了热炒,总书记的做法为我们的政府部门与官员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于是,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亲民形式与举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领导干部上网、领导干部公布个人电话等等。大量“政府信箱”、“市长信箱”、“书记信箱”等在沉寂了很久之后也焕发了“第二春”。


  这种做法无疑是值得褒扬的,不仅为公民提供了很多新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也为公权力监督提供了一些新的平台,对于国家民主政治的进步与社会和谐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民众对于上述现象的反映也说明了这一点,大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亲民行为无不举双手赞成,这些措施的出现在一段时间里的确是在发挥作用。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呢?现在似乎很少听到或者看到领导干部与网友交流了,市长信箱与政府信箱也开始“答非所问”了。试问,高调推出的上述亲民措施与利益诉求渠道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会完全沦为一场“秀”?这不能不让人担心,因为政府的信用正是通过一场场类似的“秀”在不断流失。失去了公信力,我们要打造法治政府、高效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无疑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当政府出台的措施无法使公众自愿于服从,当公民遇到困难与不公时不再相信我们的公权力救济,我们将会为因“信箱门”和其他一些乱七八糟门而失去的政府公信力而追悔莫及。“言必行,行必果”不仅仅是普通人应当遵循的做人原则,更是政府与官员应当恪守的执政理念。如果出台的文件、政策、措施无法真正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不如不出台,因为我们这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从来不缺少宣言,缺少的是实践,我们也从来不缺少会说漂亮话的官员,缺少的是能办具体事的公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箱门”:咱担心的不是信箱,是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