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茶 发表于 2009-10-29 01:01:12

社会需要这双抚慰心灵的手——读杨竹芳事迹有感


            “刑罚的目的不仅是惩罚,更重要的是教育。这些孩子最多获刑15年,出狱时30多岁,如果心理不健康,很有可能继续犯罪危害社会,必须对他们进行挽救教育,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009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再严密的法律在执行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个权力使用的好坏会使法律执行的结果起到迥然不同的效果,使用不当会使该严惩的减轻责任,使用的好会挽救一大批人。对一个初次盗窃的贫困大学生,杨竹芳本着救人关怀的心态,想方设法在法律的允许前提下,既让受害人得到了应有的惩戒,又不因此把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前途毁弃,对未成年人的执法社会需要这样的宽严相济的执法者。
杨竹芳的事迹看起来简单,做到却不容易。她在处理一起17岁少年凶杀案时,证据确凿,犯罪嫌疑人已逮捕归案,按说作为一个名检察官的事情圆满结束了,可是她却透过这起残忍的凶杀背后,执着探寻一名少年犯罪的背后心理,找出预防的机制,为挽救和教育犯罪青少年探寻新的途径,而这不仅要有对法律的敬畏,严格执行法律的精神,更要有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之心。
杨竹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要深入调查犯罪的社会背景和人生轨迹,审慎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失足青少年,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现一个母亲的情怀,一个女性的温柔,透过案件的背后,给当事人与心灵的抚慰,最大限度减少这些孩子的转化成本和增加对未来的信心,实现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值得推广和学习!
社会转型,传统的家庭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增多,对其处理和管教是社会面临的棘手问题,不仅要体现法律的威严,更重要的是要在透过法律彰显人性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把迷途的羔羊,重新纳入社会正常的轨道上来。(肖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会需要这双抚慰心灵的手——读杨竹芳事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