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徐宝宝事件中的三次PK拷问医德和良心
最近,南京一名仅有5个月大的婴儿徐宝宝死亡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徐宝宝因高烧、眼眶部肿胀等症状于11月3日中午入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次日清晨5点多钟不治身亡。而婴儿在住院病情恶化时,家属数次向值班医生和护士反映病情,寻求抢救,但由于值班医生上网打游戏、睡觉而未予重视,由于患儿病情拖延恶化,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导致其最终死亡。疲惫奔走的父母,在哀求、跪求等多种求救方式未果的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去。
http://www.dffy.com/upfile/20091215214155-0.jpg
截至笔者撰稿前(2009年11月17日20时31分),新浪网对你如何看待医生玩游戏致使患眼疾入院婴儿身亡事件的调查中,有73.8%的人表示气愤,医生隐瞒事实真相,缺少职业道德。同大多数人的感觉一样,笔者也认为这起本可以避免的悲剧着实让人气愤。而更让人愤慨的是,事发后,值班医生又通过隐瞒事实的方式企图掩盖真相,院方也通过草率调查的行为企图减轻责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对此事件做出的批示中提到:绝不允许任何对人民生命不负责任、并导致严重后果的现象逍遥于法纪监管和道德谴责之外。笔者梳理出整个事件过程中的三次PK,通过PK双方行为、态度等的不同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气愤和心痛,进一步拷问医德和良心。
患儿父母的哀求、跪求 PK 医护人员的睡觉、上网
让我们从婴儿父亲的陈述中去感受当晚有如生命接力赛般的一幕幕:11月3日晚6点多钟,婴儿眼部肿胀恶化,家属找到值班医生说明情况时,该医生称自己“是值班医生不是管床医生,婴儿情况不清楚,要等次日管床医生来了再说。”经亲属交涉,该值班医生到病房查看了一下病儿,没有采取措施。次日凌晨1点多钟,在病儿哭得更厉害、眼部肿胀加剧的情况下,亲属抱着病儿又找到值班医生请其查看病情时,遭到该医生拒绝。在亲属请求之下,该值班医生用棉签擦拭了病儿眼部,并发牢骚说“晚上把我叫起来,我不要睡觉了吗?”又过了10多分钟,家属再次抱病儿请值班医生查看,该医生仍表示要等次日管床医生来了再说。随后,婴儿母亲找到护士站向护士求助,护士的回答是,值班医生晚上一般都是睡觉的,今天都被叫起来几遍了,很生气。清晨5点多钟,婴儿变得呼吸微弱,婴儿亲属三人呼叫着去敲医生的门,一位李姓医生听说病儿挂的是眼科,就又掉头关门睡觉了。最后在家属的请求之下,该医生打了几个电话请来医生抢救时,婴儿已经没有呼吸了。
根据后来的电脑技术调查和值班医生毛晓珺本人的陈述,证实毛晓珺医生在11月3日事发当晚,存在上网玩QQ围棋的行为,此行为严重违反了医院值班的有关规定。从当天傍晚5点38分到夜里11时41分,QQ游戏是一直开着挂在网上的。
笔者试问:如果住院病人晚间病情恶化,值班医生是否可以以对病人病情不清楚为由而等到次日管床医生到诊再施救?虽然值班医生可以睡觉,但面对病情恶化的病人,作为一名医生是选择草草应付而闭门睡觉还是尽其所能联系施救?如果是草草应付而闭门睡觉,何必要花费人力成本而请一名专业医生来当班呢?
院方调查结论的避重就轻 PK 第三方调查结论的真实还原
11月10日,江苏省卫生厅、南京市卫生局联合对徐宝宝事件的调查结论进行通报。调查称,患儿从入院到死亡时间很短,医院存在着对患儿病情的凶险程度估计不足,对该患儿血常规的异常指标未能及时深究的不足。针对蜂窝组织炎的治疗相关措施已经实施,抗菌素使用得当,对患儿的抢救措施都是合理的,网络上对当班医护人员的指责与事实不符,医生不存在玩游戏、发牢骚等情况。
这一院方的避重就轻的调查结论旋即遭遇各方否定,11月11日,由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媒体代表、网民代表、医疗专家、电脑专家组成第三方联合调查组。其出具的最终调查结果显示:患儿家属的投诉情况基本属实。在此次事件前期调查中,值班医生隐瞒事实真相,市儿童医院调查手段简单、调查深度不够、调查结果与事实不符。
笔者试问:作为一家三甲医院的责任心何在?面对事故,坦诚纠错的勇气何在?如果没有第三方介入调查,患儿家属所要的真相是否能被还原?
值班医生的说谎和当事医院的草率 PK 患儿父母的坚强和宽容
毫无疑问,在院方给出的调查结论中,值班医生说了谎,而当事医院也存在草率的调查行为,对于一个逝去生命的答复显得如此轻薄。而徐宝宝的父母却表现出让人钦佩的坚强和宽容,“从头到尾,我们做了那么多,无非是想院方意识到并承认自己的过错,给我们一个说法。”“他们(指医院方)也不容易,只是当时能站在患者立场,多为患者想一想,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更不会弄得像现在这样不可收拾。”对于相关部门对几名当事人的处罚决定,家属也表现出了欣慰,除了拿到应得的51万元民事赔偿外,徐宝宝父母的代理律师a>也表示,家属方将不会追究当事医生的刑事责任。
笔者试问:值班医生的执业医德何在?事发后,值班医生对自己行为的辩白和说谎从其品行上又说明了什么?患儿家属所要的一个说法告慰着亡灵,同时又会给我们这个社会的正义和公平带来什么?
其实以上笔者的九个试问,每一个人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几乎所有了解该事件的人都会把愤怒的矛头指向医德。从值班医生毛晓珺上网游戏而草率应对病情恶化的患儿到他科医生李旭面对紧急情况而闭门睡觉的不负责任,从值班护士未予积极照料和联系抢救的冷漠到当事医院对调查过程和责任认定的轻率,都让我们对医生的医德和良心甚感寒心。正如媒体和评论界所反复强调的,哪怕医生能多一点点医德和良心,也许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不会陨灭。医生,之所以称为天使,他们的天职难道不是积极地去挽救生命吗?更何况在面对仅仅5个月大的如此脆弱的生命。
从这起事件,我们同时也看到了正义的光芒未曾陨灭,第三方调查机制让公众雪亮的眼睛和朴素的正义感直逼事件真相。这个调查组的分工高度合理,一组负责诊疗问题的调查,明确诊疗责任,另一组负责医风医德的调查,对患儿徐宝宝父母反映的医护人员不尽责、上网玩游戏等问题进行核查,还有一组是技术组,对毛晓珺医生的电脑上网记录进行调查,并查看11月3日晚到4日晨事发时的监控录像。联合调查组于11日下午进入儿童医院调查,并连夜与患儿家长、医生、护士等10多名当事人,进行了33人次的调查核实,在短短几十个小时内,真相被剥离开来。事实上,这一调查结论也最终成为定分止争的直接依据。
医患关系矛盾其实不仅仅是一次事故或者一些赔款,更是一个医德是否被认可的问题,在高调和谐医患关系的当下,医生的医德和良心难道还要在一次次事故中被反复拷问和质疑吗?如果医院能少争点所谓三甲、二甲,多关注点医德、良心,那么很多悲剧就能避免,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