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扩展到县委后的嬗变
因为贫困,而说到睢宁县的“难治”———2007年以前,睢宁县是多年的江苏省信访重点管理县,群众赴省进京信访量居高不下,一些改革发展创新举措也因此遭遇滞障。在类似睢宁这样的县域,要发展还是要法治?
也许,有人会说,两者并非一对“矛盾体”。但事实上,要真正践行“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困难可能就会接踵而来。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睢宁县委却大胆地探索向社会“零距离”开放“县委公权力”的大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睢宁县彻底转变了官风、民风,形成了“干部依法行政,百姓循法办事,企业守法经营”的良好工作格局,社会经济发展也由此呈现出腾飞的发展势头,仅财政收入就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各项经济运行指标的增幅均位列江苏省前列。
为了探究睢宁县委如何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新政”,推动县域经济、法治建设在短时间内获得“令人刮目”的巨变,记者近日专门赶赴睢宁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4个职能部门9名领导干部因不作为被处理,十余名干部因触犯“禁酒令”而遭到免职等处罚,引发了睢宁“官场”震动
一年多前———2008年7月,睢宁县发生了一件震动官场的事:县环保局局长被县委问责、免职,分管副局长及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被撤职。与此同时,城管局、地税局、工商局的6名领导干部也被处理。
这么一大批干部被严处,源于群众反映多年的“天天快运扰民”问题。
长期无证经营、无偿强占公共场地,甚至从未缴纳任何税费———位于睢宁县城某商城的天天快运公司,自2002年以来昼夜经营进出货物,重型货车发动机轰鸣声、小型货车鸣笛声、业主货主喊叫声相互交织,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休息和正常生活,而且还致使路面破损、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
群众多年举报、投诉无望后,上访到了县政府,但环保局在接到县主要领导批示后,仍然采用“敷衍塞责”的方式推卸责任,还把本应由环保局对城区噪声统一监管、督促、指导、协调的职能推诿他人,书面建议县政府“责成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进行调查处理”,从而把环保局摆在与依法应当担负的噪声监管职责“毫无关系”的位置上。
在随后的调查中,睢宁县委县政府迅速查清了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在为此特意举行的县委常委会会议上,直接作出了对4个职能部门9名领导干部的处理决定,引发了睢宁“官场”震动。
“对责任单位进行严厉的问责,不仅体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依法行政理念,还发出了‘有错是过,不作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不作为也要问责’的信号。”睢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晓明说。
“干部作风散漫,民生诉求强烈,严管干部成为县委的首要之急。”杨晓明向记者说起了另一起“治官”故事。
为了解决长期积弊的工作日中午干部饮酒问题,2008年4月,睢宁县委特意下文实施“无例外禁酒”措施。“很多人都在看,是不是做做样子。他们以为,为饮酒而处理干部,一定有‘弹性’。”杨晓明说。
不久后,民政局一名副局长和一名镇长在午间饮酒的事被人举报了。虽然属于工作原因,但两人还是被免职处理。在短时间内,又有16名干部因触犯“禁酒令”而遭到免职等处罚。2009年,县委把“禁酒令”延伸到了村干部,横扫了多年来在村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吃吃喝喝不干正事”的歪风。
类似的严管干部效应,不仅让群众“拍手称快”,也很快激发了睢宁县委对“用人”制度的深度思考和大胆革新。“我们在约束领导干部的执政行为、依法行政行为上,光靠现有的原则性要求,很难将依法执政的理念‘注入’到他们的骨髓中。”睢宁县县委书记王天琦说,探究一条以公开促转变、以公开求发展的道路,显得尤其突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