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学生误入歧途 滥用止咳水为何屡禁不止
未成年人滥用止咳水有升级趋向虽然不断有媒体曝光服用处方药止咳水成瘾的个案,但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止咳水这一看似普通的药物过量服用后能变成一种“新型毒品”,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埋下巨大祸患。根据卫生部颁布的《麻醉药品生产管理办法(试行)》认为,某些止咳水中含有的磷酸可待因成分属于麻醉药品,与同属管制药品的盐酸麻黄碱、咖啡因(可乐中含有此成分)等一起服用,可以令中枢神经系统短期兴奋,产生类似摇头丸的作用,如果长期服用也会成瘾。
记者在广州市白云自愿戒毒中心采访到雷州市某中学高三学生小林。读高一时,小林在网吧里结识了几名社会青年。他看到这些社会青年一边玩游戏,一边喝着一种用止咳水和可乐兑成的“特殊饮料”,喝过之后精神十分亢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林也品尝了这种止咳水混合饮料。他告诉记者:“喝过之后感觉很爽,人一下子变得有精神了。”于是,止咳水开始被他当作一种时髦的“饮料”。
和许多滥用止咳水的学生一样,小林起初并没有意识到喝止咳水会令人“上瘾”。朋友都说,“止咳水是药,不是毒品,不会对身体有害”。但这样过量饮用半个月后,小林突然发现自己对止咳水产生了依赖,根本没办法戒断。小林的主治医师吴海强说:“长期滥用止咳水会严重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患者的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其后果跟吸毒没有多大差别。”小林的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珠三角地区学生群体滥用止咳水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珠三角最大的一家自愿戒毒机构——广州市白云自愿戒毒中心统计,2007年喝止咳水成瘾来院治疗的青少年为105人,占戒毒人员总数的4.4%;2008年增加到152人,占6.1%;2009年1月至10月,数字上升到202人,占8.6%。
滥用止咳水在学生群体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高年级学生甚至从滥用止咳水发展到吸食K粉的地步。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三学生小邓告诉记者,在他所在的学校,喝过的止咳水瓶常常堆弃在学生宿舍的露台之上。另一名高三年级学生小吴说,读高一时寝室8名同学里有3名滥用止咳水,其中2名觉得喝止咳水不如直接吸食K粉过瘾,从此走上涉毒道路。
专家认为,学生群体自我约束力欠缺,一旦滥用止咳水成瘾便很难戒掉,最终容易上升为吸毒。一名滥用止咳水的初中女生表示,自己很想把止咳水戒断,但停服后总会出现心悸、冒冷汗、心绞痛、身体虚弱等现象,很难坚持下去。记者在东莞市光明中学附近的一家名为“仁明”药店发现,违禁药品被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当记者要求购买联邦止咳水时,药店推说“已经不卖此药”。光明中学高三学生小邓告诉记者,药店只卖学生和熟客。
受记者委托,小邓走进药店,不费吹灰之力就买到了一瓶联邦止咳露,售价34元,比原价高出3倍。药店老板还对他说,要多少瓶都“有货”。据小邓介绍,学校附近的“美宜佳”超市还可以整箱卖,并负责送货,前提必须是熟客。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这一隐蔽的销售渠道也加入到止咳水贩卖的利益链条。在许多网络论坛或是QQ群会出现卖主信息:“加某QQ号或拨打某手机号,购买联邦止咳露”,同时,买方也会在网上留下“长期求购联邦止咳露”等信息。
封堵止咳水泛滥渠道
面对未成年人滥用止咳水现象升级,利益链条日趋隐蔽复杂,专家建议,有关部门须加强药品监管力度,封堵止咳水泛滥渠道。
首先,药品供应商应从源头环节做起,严格控制违禁药品的销售渠道。目前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在网吧、便利店、网络上泛滥,主要是源头上没有堵住。
其次,药监部门要加大力度协同有关部门清查药店,发挥市场监管作用,一旦发现违规情况必须重罚,吊销营业执照。根据《国家处方药药品目录》,处方药在药店等零售时,必须凭医生处方、经药店执业药师签字认可方可销售,售卖处方药的审核、销售等人员都要在处方上签字。
再次,学校、社会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了解滥用止咳水的危害,从而远离这一新型毒品。(郑天虹 毛一竹)
新华网法治频道专题:打击毒品犯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