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2-5-16 23:36:39

[转帖]“课题申报”献疑

时下正是各种“基金课题”的申报时段,实际上仿佛一年四季,高校教师都在忙于此道。前几天在微博上见到几位著名学者发出感叹。究其原因,没有课题,便没有职称,便没有诸如硕导博导等各种资格,经济收益便会受到影响,学术荣誉也会矮人一截。反之,如果有了“课题”,则该学者立刻主流化,如果是“国家”、“XX部”冠名的课题更是显赫一时。对这个“课题”制度,生出许多感想。其一:高校本来就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做科学研究也是学者分内之事。但是是否承包的“国家”课题就要高级一些?社会项目就“低人一等”?区分横向纵向实在没有必要,而要平等待之。因为都是高校服务社会而已。其二:学者的职称评审、学术荣誉,应与课题脱钩。而应以其代表作的水平为标准,更应以公开透明、答辩听证、接受质询的程序为保障。因为课题乃是学者个人服务社会的个人行为,如其成果作为代表作,也应接受答辩质询。现有的职称评审与课题挂钩毫无道理。因为那些不愿意申请课题的学者就被排除在职称之外了。而“有课题”丝毫不能说明学者“水平高”。且不说评审过程中的猫腻,就是申报书的填写、发论文、出专著这些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找人捉刀代笔。更有不少教授以自己名义申请下来即“分包”给研究生做,甚至找社会刀手代笔。很多学校职称评审不公开不透明,考虑了很多与学术无关的因素,其中的程序问题尤其严重。课题制度使得即使是潜心多年、学有所成的著名学者也失去了安全感,年轻人更是战战兢兢。而一旦有人侥幸报中,则误以为自己果真学盖神州,小人心态溢于言表,比范进中举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很多学报发表学术文章,则对所谓课题稿件“情有独钟”,从而恶化了正常的学术竞争,滋长了浮躁的小人学风。其三:课题制度十分不利于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每年的所谓课题,都有“课题指南”。而且还每年都不一样。众所周知,要有好的学术、好的学者,需要数十年如一日专钻研,其研究内容不可能朝令夕改,一年一换。而学者要申报成功课题,就不得不跟着这个申报指南东奔西突,沦为学术流寇,降低学术质量,迎合所谓指南。很多学者不得不“揣测圣意”,甚至曲学阿世,以至于发展出“课题申报学”。如果真有具体问题需要研究对策,就应该公开具体问题,招标委托(保密问题另说,毕竟多数与保密无关),而不应含含糊糊的支个方向,更不能随意将某些领导的一句拍脑门的随意话神化为科研项目。如果不是随意的方向,换言之就是哪个方向真的重要,那么就不应该每年都不一样,缺乏稳定性,因为真正重要的方向不可能去年重要今年就不重要了。而且,申报政策规定,凡是没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年轻人申请,还需要两位正高职称的推荐,要他们签署意见。这更是对思想独立的青年人的歧视和扭曲。大凡思想独立、卓然不群的社科人才,决不愿入此彀中。能设想康德去找卢梭签署意见推荐他的三大批判申请德国国家社科基金么?尽管众所周知康德十分崇拜卢梭。 丁东先生曾有一篇文章《中国大学精神的演变》(网址: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17865)其中提到了课题制度的这层意蕴,惜乎很多学者未予重视。其四:真正的好大学绝不是靠“课题”建设出来的。哈佛大学并没有以美国社科基金为荣,甚至联合国课题也不会高人一等。高校服务社会本属正常,这一功能并不应比传承性的教学功能、创新性的科研功能更重要。申报成功了一个课题什么也说明不了。其五:课题制度滋长近亲繁殖、党同伐异。虽然说课题申报的时候不能出现申报者姓名,但是却有申报者的“前期成果”。评审专家只需要根据这个线索一查,是谁申报的昭然若揭。此外,很多学术滩头都有自己的一套话语。评审专家本来就是很多学术圈地运动的山寨王。从其论证过程的话语中立马就能看出是自己人还是外来人。观点、理念、话语都成为过滤机制。这样一来,永远是那几个一贯正确的观点,永远是“他们的人”在打转转。像福柯、德里达这样的大家(当然其思想如何评价是另外一回事),几乎不可能成功申报社科基金。这样一来,人文学术的多元化、创新性就被严重损害了。学术滩头的近亲繁殖通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洗钱手段正当化以后,反而理直气壮。其六:本文只是质疑制度化的课题,质疑课题强迫症,并不反对高校从事社会乃至于国家需要的科学研究。只是反对其权重过高,尤其是将课题与职称、荣誉挂钩的制度。而主张将课题回归到高校服务社会这一功能上来,而不要过度拔高。对潜心学术并申报成功课题的学者,并无酸葡萄心理,也无羡慕嫉妒谴责之心。因为一个制度如果恶化学术生态,劣币驱逐良币,对每个真正的学者,都是不利的。他最终毁掉的是学者群体的价值和荣誉,包括申报成功的学者在内。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2-5-17 00:34:57

上文中指向的丁东的文章,给出的网址已经失效。搜索到一个,发于此处。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xpl/sx/article_2011111048493.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课题申报”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