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看唐诗——重读《唐诗三百首》18:塞上曲、塞下曲
王昌龄是盛唐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齐名的还有岑参、高适、王之涣等人。名为《塞上曲》者,戎昱、李白亦有诗传世:
塞上曲 ·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塞上曲 ·戎昱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名为《塞下曲》者,卢纶、李白、高适、常建等人有诗传世:
塞下曲·卢纶
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李益
其一: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其二: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塞下曲·王涯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通观这林林总总的边塞诗篇,回顾王昌龄的二首,便知此二首入选之深意。边塞诗在唐诗中可以独立为以流派,参与者之众便可想而知。盛名如李白者,其诗比之王昌龄者,实则逊色。因为众人之诗多以描绘边塞征战之艰以托壮士报国之雄心大业。卢纶之诗则更以描绘英勇无敌的将军形象,为戍边将士而歌。以今天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战争的拥护者,甚至自己都有报国戍边的愿望,想要积极投身于此。惟独王昌龄二首,在盛唐的戍边之战的背后,看到了“征人的泪”——“皆共尘沙老”,“白骨乱蓬蒿”,写的便是战士们老去的年华和为战争而付出的代价。这些,使得“咸言意气高”的赫赫战功,都被上了难以言说的苦涩,令人深思。
上列诗人,多活跃于盛唐。盛唐是中国乃至世界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世界各国派来的“遣唐使”,相信会让每一个学习过中国历史的人印象深刻。一个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完全有实力抗击外族,打几次战争,完全不在话下。可是王昌龄偏偏看到了这繁荣所仰仗的残酷,这强大所依靠的累累白骨。其中的悯人情结,和那朴素的非战思想,以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心系平民、反对战争——远在唐代便能有如此警醒的目光,岂不令人钦佩?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我们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沾沾自喜于眼前的成绩,而忽略对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等现实问题的关注,就容易陷入“矜夸紫骝好”的浅薄之中。“莫学游侠儿”,这是唐代诗人对我们的警示!
http://img2081.poco.cn/mypoco/myphoto/20120521/16/64321855201205211621231666608005346_026.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