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11燕美同 发表于 2013-10-30 21:56:04

法2011级课堂辩论总结——发掘人才是否主要依靠考试(第八组)

                                                                                                第八组:发掘人才是否主要依靠考试
正方:发掘人才主要依靠考试(考试指笔试)
反方:发掘人才不主要依靠考试
[成员] 崔新月,董康,景涵彬,燕美同,程听听,潘国威,戴崧榳
我组代表正方,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
1.        从古至今,中国有多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从世卿世禄制到养士制到察举制,再到九品中正制再带科举制最后是高考制。历史是一个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过程,今天广泛存在的考试制度是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制度。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历史之必然。
2.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以考试的之外的其他方式选拔人才不免费时、费力,而统一考试只需一张卷子就能筛选出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所以考试作为目前最经济、最便捷既可以节约物质成本又可以节约时间成本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必然为社会普遍利用,成为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考试从历史发展至今,还没有一个选拔方式能够更好的代替,但从长远角度来说,不用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        人才作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的界定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社会的发展使过去的学科都得到了更加细致的划分,社会需要的人才更要具有专业性。考试可以根据试卷题侧重点不同有目的地发掘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因其比其他选拔人才的方式更具针对性,能够避免“大海捞针”的失误。
4.        考试是一种规范化的机构,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是发现人才最完美的方式。从总体层面上来说,考试对大多数人而言,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考试具有客观性,避免了主观偏向,任人唯亲,更加公正、公平的选拔人才。
5.        考试虽然无法检验人的德行,但仍可以考察许多能力,如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只是理论水平等。
6.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的广泛性,普及性。国家对人才需要是巨大的,要求人才发掘应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现阶段,考试普及率最高,无数人才正得利于考试实现自身价值。
7.        我方承认考试确实存在着种种弊端,但考试敲门砖,实现自身价值的门票,没凭证连机会也没有。况且考试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考试的方式和制定考试的人,事物发展的关键是内因而不是外因,是人的问题和考试无关。就是但目前没有更好更为合理、客观行之有效的制度取代考试。
8.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其他方式的就完全没有瑕疵,选拔出来的就是人才。

反方观点:
1.        考试只能考查技能和专业方面的掌握程度,而无法了解是否具有创新性。当今社会所需的是创新性的人才,因为只有创新可以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可见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而考试是无法考察出创新的。知识是死的,而只有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创新才是社会所需的。
2.        发掘人才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如果单依短期的考试来批评是否为人才显而是片面不足的。另外,考试是无法考查出人的德行品格的,仅有知识而没有良好品德的人是不能够成为人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我们所需的,才能给社会作出贡献。
3.        每个人都是有不同的兴趣特长,也许在某一方便不行,但其他方便他就是很好的人才就会被埋没,这就是考试制度的弊端。实际上,因为高考,所以出现了文理分科,使得一些人得不到全面发展,或者说一些人就只有某一些科特棒,但是高考却是要求各科都要好,这样一些偏才就会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这难道不可惜吗?古代人都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之说,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去做不到呢?
4.        考试的成绩并不能真实完全地反映知识的掌握水平,因为如今有很多替考,作弊现象使得考试不公平,过于形式化。就算考试成绩真实,但是也不一定说明就理解掌握了知识,因为大多数考生都是在不断的复制,所谓的重难点知识、机械地接受记忆并没有真正的消化理解。
5.        考试无法考察应变,交际能力、社会是沟通的。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沟通才能了解、合作,在职场是,更需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光有知识,却不懂得融会贯通,不知道如何变通,那样的人就只是一部机器而已。
6.        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实践却是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知道,实践能力很重要的。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实践,而考试是考不出是否具有实践能力的,所以那些考试得分高者的人未必实践能力就强,未必就是我们所需的人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2011级课堂辩论总结——发掘人才是否主要依靠考试(第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