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141刘晨
发表于 2016-10-18 18:43:09
对大学生评优现状的看法
现在的大学生评优奖学金感觉还是会存在一下几点的问题:
1.现在的大学生评优还是不够公开,很多因为家庭贫困作为选择条件的学生却没有因为这个条件而取得优势进行评选,希望能够完善调查,查出真正需要奖学金的同学。
2.投票制度不够完善,很多同学并没有因为评优而认真负责的进行投票,导致投票结果不公正,不正确,投票制度应当适度半公开。
3.因为不公开制度的问题,有很多因为内部关系,人缘关系而产生的拉票,对于其他评优的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
对于以上评优出现的问题,我不能说是概括全面了,但是要是能改进的话会使大学生评优的现状得到改善,进而促进公平公正。
法14张馨丹
发表于 2016-10-18 18:51:21
大学生评优
观察:大学生评优评奖出现了难以服众的现象。
分析:
大学是小社会,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或多或少都会比原来要复杂一些,,我们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想法,除了学习之余完全可以培养、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大学生评优,顾名思义,有学生群体中评选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通过评优的方式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今大学生评优评奖出现了难以服众的不公平的现象,我认为有两个原因:1.学生群体之间出现了抱团现象,毕竟评优评奖不可能人人都得到,评优时投票环节难免会和入选同学的平时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人缘好的同学票数往往会很高,一些普普通通的同学票数平平,再者,难免会有拉票的现象产生,提前订好投票的人选,互利互惠。2.民主背后的不民主现象,关于评优评奖,有首先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大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有必要的是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等。说到锻炼能力,不得不说的就是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平时除了接触学生群体外,还会与更多的老师有一定的接触。老师在需要干活的时候想到的是学生干部,在例如评优评奖的问题上,同样也会优先考虑学生干部,这无可厚非,但是把要求能力同时对学习成绩有严格要求的评优评奖建立在了工作多少的基础之上,难免让其他不是学生干部又学习很好的同学觉得不公平,毕竟做不做学生干部是个人的选择,人各有志,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愿意去做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在工作的同时也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建议:
1. 评优评奖采取多方投票决定,把教学管理的老师、学风建设的老师和班级同学都作为投票参与者,以综合的方式决定最后评优评奖的名单。
2. 最终的评选结果公之于众。
综上,评优评奖关乎学生切身利益,从制度上做到绝对的透明,公平,公正,公开
法14何梦凡
发表于 2016-10-18 18:59:14
学校的评优活动有很多,评优的奖项也有很多,但评优的时候一般都是集中在一学年结束后,成绩符合的时候才有机会参加评选,所以成绩是最重要的部分,评选投票的是同学,据我观察,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去投票,开班会投票的时候,没有在评选范围内的同学就会走,让别人帮自己投票。所以很多时候,参与投票的有很多是被评选的人,这些人,不仅有自己的票,还有别人的票。更大一些的评优,例如励志奖学金,就基本上是主任和导员来决定是谁获得了。而这些人,大多数肯定是学生会的,主任和导员认识的,导员和主任不认识的,获得的希望不大。我觉得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自己的权利意识淡薄,还有某些人的武断,评奖时只评上台说几句话,多流的几滴眼泪,或者单凭和决策者熟就可以被选上。我认为评优并不是看几句话或几滴眼泪,而是要充分考察学生的真实情况,否则评优评奖就只是一种变相给决策者个人认识的人的奖励,这样并不公平。真正需要的人就没有办法获得,我觉得真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决定评选人员之前向其同学调查情况,向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只有充分了解之后才能有决策权。
法14项依琪
发表于 2016-10-18 19:05:15
大学评优现状: (1)评选活动参与性不高。投票人不知道要选什么,就是简单写个名字,然后对被投票人也并不了解,就是看对这个人的感觉。(2)不公开。一些评优活动,我们都不知道就已经有结果了,都是等事情过了好久,被评选的人已经享受完待遇之后才知道。这个真是太搞笑了。难道我们就不应该知道么?还是一些部门故意封锁消息另有所图尼? 分析:对于现状(1)情况无参与感,主要活动范围较小,陈旧,无新鲜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于现状(2)不公开。一些评优活动,所选定的结果取决于一定的关系网,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让人充分的感到了不公平感。建议:(1)将奖励分类:学生会成员之间,班级干部之间,普通同学之间。(2)另给学生会成员,班级干部任职证明,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同时,不要因为,不是学生会成员和班干部就没有竞选资格,剥夺平等竞争的权利。(3)信息公开化。因为每个人都有信息的知情权。
法14何珊
发表于 2016-10-18 19:14:15
大学生评优现状的观察:评优设立的出发点本是好的,但现实并不一定会和出发点吻合。在大学的评优中,形同虚设,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就像完成一项任务,机械又被动。每次评奖都会让学生投票,但结果却还是有内定?民主意义何在?考察一个学生,应该是多元的,有的人学习好态度认真,有的人努力但可能结果没有别人好,许多因素是老师看不到的,更何况还有许多和老师根本没有交集的人。所以,有些评优的资格给的都是老师觉得好的人,情感上你们是相同的是要好的。但是他平时却是个总爱逃课,学习成绩不靠前,甚至还出现过挂科的人,仅凭你们关系好,就可以轻松松地拿到奖,那我们以后是不是都不要去学习,和老师搞好关系就行了?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可以把不公平变成公平的能力实在太弱,所以通常选择沉默或是愤愤地道几句不公,仅此而已。
分析:造成这些不公平的因素有很多。
1.没有明确的评优标准。
2.老师的权利过大。
3.学生没有可以改变现状的方式和途径,大多数人选择沉默。
4.选举过程结果不透明。
建议:
1.制定明确的评优标准。比如学习成绩的比重,投票的比重,平时的出勤率,参加活动的多少等。
2.选举应该透明化。
3.不应该赋予老师太多的权利,权利会滋生腐败。
4.学生应该积极维权。
法14张晓
发表于 2016-10-18 19:18:07
一.现状分析 现如今,在大学校园里总有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围绕着我们,例如颁发证书,颁发奖学金,争取出国留学资格等,可能有的同学学习很刻苦努力,可是到了最后也没有评上奖学金,而有的人却会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名额名单里这些都是不公平的现象。这使我突然想到我们的人权是不是就此收到了侵犯呢,尊重和保障人权既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法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我们或许本来有得到奖学金的机会,本可以有去某个重大比赛项目的资格,就因为有些消息有关部门没有公开,造成了权利的丧失。 二.建议 1.当学校有某些和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评优评奖学金的活动时,各相关部门务必要做到公开信息,并且要公开到每个学生处,使每个学生的权益得到保护。 2.各学院都应成立一个监督与管理部门,由院和院轮流监管,以保障学生的权益,如有发现不当行为,应当进行检举并惩罚。 3.要将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平等化,不能因为是学生会成员就给予多种奖项,普通学生的权益应当得到维护,普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积极主动的行使自己的权利,监督各种行为,切身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14李晓君
发表于 2016-10-18 20:07:32
在上了大学评优评奖的事件每年都会评选一次,大体上是根据学生的学生成绩来进行评选,最靠前的奖项当然也只能由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进行参选,选择的方式在大学看来是很公平的有同学投票选举,对于评优,主要考虑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有时选择出来确实会让学生心服口服,但是在大部分,大家内心可能都不大赞同,评优真的能展现出究竟谁是一名好学生呢?我觉得在现在看来并不如此,其实,对此有着司空见惯的感觉了,但是这些最容易发生在社会中的现象现在在我们的校园中也遇到内心也是感到无奈,现在社会的黑暗逐步转移到校园中,我们值得反思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这种现象在所有的大学中都能见到,必须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也不愧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还记得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东北就是一个拿钱就能办事的地方,想想也不尽心酸。其实社会的过程就是这样。
但是经过了两年我现在真是不由的感叹到,同学之间的投票真的能算是一个公平的方法吗?可能老师们会觉得同学之间的投票有何的不公平,但是我们身为学生的会了解到,说是投票评选优秀三好学生等其他奖项,其实不就是一个看人缘的过程吗?在大多时候,大家都可能不会考虑他真正的学习情况了,要是碰到自己关系好的寝室同学,不管他的成绩等比不比的过别人,那一定是会投跟自己关系好的了。我觉得真的越来越演变成这样了,有些同学很热情或者在快投票之前假热情搞好同学关系,但是有的同学却不是很开朗的但是他的素质确实会更高,最后完全是比不上那些热情的人缘好的学生。导致到后来大家都很畏惧投票这件事,说是评优,其实就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谁的人缘好,谁的人缘不好,难道现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都得是靠人缘的好坏来评定了吗。我真是不理解这一点,经常有人为了投票故意打好同学关系的人,最后比过了成绩更好的人,这样的评选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建议将同学投票及最后期末取得的成绩按比例来计算看谁的总比例高,这样才能一味避免投票的弊端。
此外我认为同学们应该主动提升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评优考虑的第一位一定是成绩,不要每天只顾着在老师面前献好干活自己学习成绩什么都不是,学生干部怎么了学生干部你就了不起了觉得你得的都是应该的吗,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别人更瞧不起你。
法14姚有成
发表于 2016-10-18 20:22:22
对大学生评优活动的看法
大学中的各种评优活动层出不穷,从只有奖项的三好学生等奖项到既有奖项又有奖金的奖学金等,项目繁多,看似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投票权,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候选人的确定过程没有民意参与,所谓投票与最后的结果之间的关联性让人存疑,学生的投票本身就存在问题,评优本身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和鼓励,但不意味着这个同学和“选民”的关系良好,这就出现了投票中只投给和自己关系亲近的同学,评优投票变成了人气投票,班级中认真学习的同学大家有目共睹,但我心中品学兼优的同学从未获得过任何奖项的提名,那么这些评优评的到底是什么,我权当是评选最佳人缘奖,这是我对候选人提名过程的看法;候选人确定之后,权当确定的公平合理,但评选采取的是差额选举,这就使每个选民都要在候选人之间做取舍,投谁?不投谁?大家都是同学,关系都不错,纯粹靠综合素质,实话讲,大家都一样,那么情况往往是,只有两个名额的奖项,就投给前两个人,三个名额就给前三个,这和提名名单的名字先后又有很大关系,我比较接受的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序,但我的发现是,名单排序就不是姓氏笔画也不是拼音排序,原因大家各自深谙。这是我对投票过程的看法。
针对以上看法,发表一下不成熟的建议,评优活动开始之前半天到一天通过班级群通知同学,可以有限的防止拉票等作弊行为,召开班会,原则上全员参加,未到者不得找他人代投,缺席人数多于班级总人数五分之一时投票无效,每个同学选出自己认为品学兼优的一个同学名字,采取无记名投票,当场由2人以上唱票,选出候选人,并直接进行候选人之间的选举,原则同上,个人建议老师在评优活动过程中应该有限参与,对于老师的一票否决应该向同学说明理由。只有每个同学充分参与到每个过程中,方能服众。
法14路遥
发表于 2016-10-18 20:50:19
大学生评优
观察:在学校,部分同学对于评优进展,程序都不了解。这之中我看到的有两种原因,一是程序不公开,一是学生关注度不够。这样的结果导致同学们对评优不那么认可,也就难免有非议情况。
分析:关于程序不公开,这个我是不理解的。因为如果说贫困生的评选大家会不好意思难为情的话还可以理解,但评优就不一样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认可。而程序的不公开,就可能出现问题,问题就是平时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就是学生,但部分学生在中间不仅没有投票权,连知情权都没有得到保障。程序的不透明会引起结果的不公正,也可能成为学生间的隔阂。
关于学生关注不够,这跟第一点是有关系的,因为如果我连具体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参与?怎么关注?这一点也有部分同学是因为自己知道自己没有评选的希望主动放弃有关。
建议:1.程序公开,不仅只有部分学生参与。
2.提高参与度,使全体同学共同投票。
3.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法14任珊珊
发表于 2016-10-18 20:53:06
现状:很多奖项不公开,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已经有了人选。民主投票产生的结果未必是最后的结果。 分析:有些奖项本来就很少再加上多数人并不知情,就产生了突然听说某人得了某奖或者是某个机会的现象,这不由得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并没有被公平待遇的感觉,还有那些民主投票,虽说什么都不是绝对的,可在结果产生时发现并不是当初的结果,也难免让同学们产生落差。站在不同立场也就有了不同观点,从学校及老师的角度来说,难免有与学生的师生感情因素及其他可能的因素在里面,我们没法评价也无从探究。也只能从我们的个人角度抒发一些不满。 建议: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这就需要最大程度的完善机制,先做到公开,让同学们知道每个年度有的奖项,以及其需要达到的条件,这样的话同学们也能早些为其做出努力,如达成条件也能公平竞争。说起民主,自然是大家所接受的,一切靠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可既然民主就应该彻底民主,这样结果才能为大多所接受,如果不能彻底,又何必走一个民主的程序呢。什么事都是事在人为,能做到什么程度要看你怎么做。
法14马忠先
发表于 2016-10-18 21:30:34
关于大学生评优评奖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评优评奖是个很好的方法这样有利于促进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大家对学习的热情,增加大家对学习的兴趣,评优评奖是个很好的方法。有了评优评奖之后即使没有得奖的同学也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加强自己以便下次得奖。通常评优的方式是由投票决定的,投票的权利在全体同学手中这样的投票方式有一定的缺陷,同学之间肯定有关系好的与关系不好的这样的投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的,还有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就是由学校内部决定给谁评优评奖,投票之不过是一种形式。我觉得这样的话就失去了评优评奖的真正意义,有悖于公平原则。我认为评优应该由大家决定,由评优者自身的行为决定,不能掌控在学校内部手中,如果由学校掌控这和独裁有什么区别呢?
这就是我对评优评奖的全都理解。
法141裴依菲
发表于 2016-10-18 21:34:25
大学生评优现状 观察:又是一年开学季,高校的各种评奖评优活动也多在学期初开展。评奖评优活动既是对学生过去一年取得成绩的肯定,同时也激励着学生在接下来的新学期再接再厉。班级评选过程中进行班级投票评选的方法,这种方法看似很民主,但也不是完全客观的。有的同学性格开朗,善于表达,人缘好,票多自然被评选;而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同学关系一般,即使优秀也不被大家投票。有些老师会严格按照要求推选符合要求的学生干部或是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更好地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分析:我们首先将自己所得到的结果与自己的努力进行比较,然后再将自己所得与付出与其他人的所得与付出比较,如果二者不相等时我们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当我们主观感觉到不公平时,工作积极性和个人努力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评优评奖过程相对比较客观和公正,就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相反,只会使我们失去信任并消极怠工,正确对待和处理大学生评优评奖问题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建议:提高大学生个人对公平的客观认识和判断公平理论提出的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公平本身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个人所持有的公平标准、业绩的评定等都有关系。公平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不同,某个人觉得不公平的事情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是公平的。细化综测评分内容,收集各项考评信息学生综合测评评分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次评优评奖,落到实处,对于弄虚作假现象提出批评并严格惩罚。
法14张钰
发表于 2016-10-18 21:57:08
大学生评优问题思考
一、问题现状
以我们经法学院来说 1对于同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入党推优、优秀学生党员等的评比没有具体的标准。基本就是在看人缘问题。
2、对于老师.在评奖评优的过程中,因为某些老师或传达学院精神的学生干部存在着照顾或偏袒等思想,对个别学生或受评集体给予特殊的照顾.有时甚至悄悄内定.内定的确省事高效还能能维护自己利益,但评奖评奖不单有奖还有评。
3、对于学生干部:因为个别奖项好友,同学间明争暗斗的,不利于班级和睦发展。
4、学校还有这么个说法班级干部、学生会成员在总积分里各加五分,因为他们因 为他们为班级、学校做了工作,花了时间和精力。有了这条附加,结果就会发现,积分最高的不外乎是班干部或学生会成员,一般的学生虽符合三好条件,但很难评上。
这些问题其实不单单是我们学院、学校会有,应该说是有评选的地方都会遇到吧,只是轻重不同。
但是评优评奖制度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并对以前的学习是一个肯定。对以后的入党和就业是一个有用的支撑材料。而且前期的评优会影响后面很多相关评优和活动,企业校友招聘很多会看相关证书。大学中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肯定是最重要的,评优评奖更是促进知识和能力提高的一大重要动力。还有其悠久的历史更是证明它的不可替代性。
二、几点建议
评优评先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综合考评体系的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地扩大奖赏面,合理设置特殊奖项以符合激励大部分高职学生群体的要求。 比如增加奖项种类,多进行比赛等。此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先进院校的经验教训,增强其实际操作性,也必不可免,有革新才有进步。名校为何称之名校是有其实力和历史的。学习借鉴未尝不可。完善监督机制和实施流程。 学校有那么多举报箱意见箱不是装垃圾和灰尘的地方。最后,建设高尚校园文化环境,而不是将不足看做优点。
评奖评优制度虽有不足,但不失其效用我们不能因其消极一面就以偏概全。人情世故,喜怒好恶必不可免,公平却一词代代相传,我们虽不能做到绝对但我们可以做到越来越好,越来越暖。
法14兰昊天
发表于 2016-10-18 22:32:18
评奖评优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得重要手段,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它与学生在年度综合素质测评紧密结合,既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为学校、家长、社会提供了评价学生在校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在实际中,我认为学校暴露出来很多问题,为广大学生诟病,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入党推优等的评比缺乏具体的指标,各种标准显得空泛,所以一般都是与成绩挂钩、班级的推荐、导员直接确定等推选方式,评选方式形同虚设。此种情况在某些学院极为常见,导员就是决定者,民意投票就是所谓的参考,而且仅仅是参考。 2.对学生平日的监督不到位,待到实际参评往往由于缺乏确切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考量,所能凭借的只是学生个人的总结和班级同学的相互评估,而这些往往都是不准确的。 3.在评奖评优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同学和老师接触较多,存在着照顾或偏袒等思想,对个别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导致一些学生的严重不满。 4.一些获奖的学生在获奖或获得荣誉前后表现的反差太大,个别的甚至是不思进取,沦为负面的典型,如在得到某项荣誉之后就不再担任学生干部为其他同学服务。这些行为举止已经严重的损害了这些荣誉的可贵性,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5.最令人诧异的是,本就不多的评选标准,学院却时不时自己下手破坏。规定的成绩优先,其他方面基本接近的同学中,成绩差的被先选中,老师把荣誉“送”到手中,反过来老师还会很暖心地找其他落选者谈心。这种情况已经不罕见。 我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作为规则的创造者,学院的导员有必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更多的同学心服口服。规则的制定方面,也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评奖评优标准更明确,才能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和他人的口舌。
法14王子乐
发表于 2016-10-18 22:51:05
首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评优一事对我的影响不大,不是不求功利只是觉得没什么影响,我不是三好学生也没有拿过奖学金,可是拿三好学生和奖学金的就会比我高贵么,我想绝不尽然。当然,这些理论并不能说明我个人的消极不思进取,这只是一个态度,如果我被评为某事的标榜,无非是有些地方做的突出了,现在看看身边装证书的牛皮纸袋也是鼓鼓囊囊的,毕竟落了很多尘土谁会无聊的拿出来翻阅一下呢?
再谈谈现状,优秀毕竟是特例,大多数人也是拿着高高挂起的态度去做这些事情,想不想评优?想!但是这些东西往往也受着一些东西的影响,比如备选人。备选人往往是固定的,但这毕竟不是选择题,选择题是有正确选项的可是这些备选人中如果没有心目中的正确选项呢?这就是大多数诟病的地方。
换个角度,在学生办公室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给大家备选选项?为了稳定。简单举个例子,中国的基层村民民族自治中的村委会选举理论上是全体适格村民民选举的但是很多地方从村民代表开始就被有关部门给控制着,就是为了稳定,我们国家的村民选举大会不会像台湾的政坛一般上演闹剧,往往是一片祥和众望所归。
榜样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让奋斗的人有个方向,或许只要“举高高”让大家看到了,然后让“标榜”放着光大家逆着光就看不见原本的模样。
至于建议,建议谈不上,如果这个榜样的力量很重要不如就全民参加选举如何呢?让所有人都去参与,俗话说的三百六十行都出状元,咱们就不要限制什么东西了,一切都是透明的,然后大家一起搞,没有怨言。
可是如果这个榜样不重要呢?不重要我们要他干什么?就是这么简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看中能力,而一纸证书就代表着能力么,不如从刷盘子开始证明自己来的实在一些。
一点愚见,我自认为自己不该是什么榜样,可是我有着证书,自认为自己有着他人难以超越的本事,可是凭什么别人去相信你呢?所以我只是一个默默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有人说,这种人能干大事,可我这种人也就是一介凡人。呵呵。
法14朱庞慧
发表于 2016-10-18 23:06:58
大学生评优:
说到大学生评优,在我看来应该是对学生一年的评估和认可,既不是良好的竞争机制也不是很好的奖赏机制。说到我们学校的评先评优,主要是先看成绩,然后由学生选举。实践证明,评先评优,评得好就能有效激发竞争活力,相反评得不好也会适得其反,引发内部矛盾,原本亲密的同学之间产生芥蒂隔阂。那么如何评、评谁,是否公正值得大家信服等等,都没有定论还有问题,也正因为如此,评选乱象时有发生,有点“不讲规矩”。
评先评优“不讲规矩”的形式很多,一些喜欢“搞平衡”,比如有的平衡关系,谁跟我的走得近、玩得好,谁家有“背景”,等等,那就首先考虑这部分人,如此评先评优,是极其不规范的,是不讲规矩的,危害也是不小的。俗话说公平正义比黄金更重要,如果评先评优不能真实规范,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就会伤了正在努力的付出努力的、优秀者的心,久而久之,只会有两种结果,其中一部分同学会转变方式,通过谋人处关系,争取评得先进、选上优秀;另一部分同学就是彻底灰心,不再认真努力,应付了事亦或是不再积极争取荣誉。评先评优风气如此,肯定也会传导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公平公正更难保证。也许对于学校来说评奖评优是为了激励我们好好学习,但我们更多的人却容易把它当成简历上的敲门砖!
凡事都是干出来的,评先评优也得“讲规矩”,它是树立优良作风的重要方式。最好学校学院能够列出哪些是决不允许的,哪些标准是要严格执行的,都作出明确规定,并在公示名单期间允许几天时间考核,同学们之间有异议的可以在这时提出并出示相应证据或说出理由,只有这样,才能将“劣币”挡在先进、优秀之外;其次,可以增加任课老师对本班优秀学生的评选,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与同学接触的时间最长,所以也更为公正合理;还有要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只有程序合法、合规,才能确保评选结果公平、公正,否则就会沦为“一言堂”或少数人说了算;要对结果进行公示,接受所有同学的监督,如此一些人就不敢违规操作,这样也为真正优秀的同学评为先进、积极分子,优秀学生等清除了“障碍”!
法14朱琳琳
发表于 2016-10-18 23:32:59
大学生评优制度 现状及其分析:现在的大学生评优制度,说是民主,但是真的民主吗?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既然这个事情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和反感,就一定是有问题的。投票就真的公平吗?不知道。但是事实却摆在面前。选出来的人选就真的让大家心服口服吗?不知道。但是每次投完票和最终人选公布后,真的是哗然一片。。。是真的不知道吗?也许大家只是抱着单纯和阳光的心态,认为每次都是偶然的,但是我们本以为的偶然,却在每次投票之后都成了必然,真是每次都给我们一个大大的surprise。其实我们不是为了争什么,也许是法律学多了,养成了一种习惯,凡事都想要个说法,这样起码能让大家不那么迷惑,例如,评优真的要靠人缘吗?人缘好的人成绩都好吗?也许有人说,能力更重要,但如果只会左右逢源,连一个最基本的小事都协调不明白,这也叫能力的话,那么同学们都无话可说,心服口服。此外,其实同学们都有一个疑问一直得不到解答,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破格录取,或者好的评优名额直接给学生干部,普通同学连听说都没听说,而证书都已经到了个别同学手里了,学校学校,凡事不应该成绩第一吗?学生干部有多少挂过科还不止一次的?就因为多跑了两趟腿?多跟老师聊过两句天?就能抵得过普通同学一年的努力学习?而且,最终决定评优人选的,却并不是最了解本班同学的,这个制度是不是有一点矛盾?如果一年的努力学习还抵不过两句甜言蜜语,那还不如直接定好,还能节省大家投票的时间,既节省时间又不浪费感情,岂不两全其美? 建议:1、严格执行学生干部选拔制度,成绩低或者挂过科的不允许参加选拔,真正靠成绩说话,如果学生干部真的品学兼优,又哪里会出现这么多人的反感?如果光有能力,或者只会甜言蜜语和老师沟通感情,那大学生不用学习了,每天练习怎么说话就好了,这样所有的评优评奖都有了,毕业之后就有一份完美的简历,还要学习干什么。 2、最终的决定权交到最有发言权的人手里,全程公开透明。评优制度应该交到同学和任课老师手里,最后按比例计算,只有同学和任课老师才最了解学生平时的日常表现,这样选出来的结果才让众人心服口服,也会少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3、避免破格制度,全院每个年组二三百人,为什么偏偏破格录取一两个?难道全院那么多人,就真的只有那么一两个能力出众?而且,确定能力出众?难道没听到过大众的质疑声?所以,既然定了制度,就要严格遵守,这样,才会让同学真正心服口服。
法14刘子豪
发表于 2016-10-19 08:54:01
观察:现如今的高校评优已经大搞形式主义,很多没有达到相应资质的同学,也获得了评优资格成为了所谓的优秀分子。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本应获得评优的资格以及相应的荣誉,却没有得到理应属于他们的优秀资格。究其根源,从高校这一方面来看是因为监督不力,缺乏有效的控制民主流于形式。从学生角度而言,同学们过早沾染了社会上的风气,大搞迎来送往人情拉票,圈子文化盛行。至于其他的方面,正是因为评优评先流于形式,导致一部分同学心灰意冷,或者是因为缺乏人脉支持,而并没有被评上先进。高校评优从本意上来看是好的,理论上可以激发同学们想上的热情,学习的热情。但是因为形式主义的存在,高校的评优已经丧失了原有的目的。不可否认的是,评优这项传统从建国伊始就已经存在,所谓存在即是合理。可是这项制度的内核却在高校的实际操作当中就走了样,变了形。
不少掌握这项权力的人大搞人情往来,封官许愿。不仅寒了同学们的心,更是玷污了这项拥有悠久历史的活动。
分析:
从高校这方面看,评优是每个学校必须搞的,现在的高校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经费的拉取,校园的建设以及其他流于形式。评优这项活动并不能给高校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既然没有利益,高校也就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办好这件事。所谓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不少单位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都是敷衍了事。也正是因为领导层这种默许纵然的态度,给了下面办事的人更多上下其手的机会以及可操作空间。不少老师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各种原因,都或多或少的会将干活多少听话与否当作评优的资格和主要的标准,学习成绩反而成为了次要方面。这也是不少学习好的同学不敢评不想评不能评的原因所在。从学生方面来看评优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发热情,鼓舞斗志。
在学生层面被分成了两个群体,一方是既得利益者,另一方是更大基数的同学。既得利益者在评优过程中有一部分大使手段大显神通,将评优活动的某些黑暗面赤裸裸的展现在同学面前。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同学也产生了分化:一些同学看到了黑暗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肆加以利用。将大学搞成了小社会,乌烟瘴气烟雾缭绕,使大学失去了本应有的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作用。剩下的部分同学心灰意冷,对评优这项活动冷漠以待,不再关心。这样,评优活动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变成了无根之萍,成为了门面装点,失去了本应有的激励作用。凡此种种,就是我对大学评优的分析和理解。若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加以更正和指导。
建议:
任何的活动,都是应该有相应的群众基础和根基。从学校方面看,应该将评优这项权力好好的监督和利用,将权力行使在阳光下。评优应该更加看重综合素质考量人品,而不是仅仅的以一方面的突出而论成败。学校应该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应该更加倾向于全面发展的同学。在评优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监督,并且发动广大学生自下而上的监督。在评优后应该注意收集整理学生相应意见,安抚部分落选同学,做到和谐稳定过度。
从学生层面来讲,应该端正自身态度正确认识评优这项活动。广泛参与,树立信心。积极的想学校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
法14马宇航
发表于 2016-10-19 09:20:03
如今社会不公平的事情比比皆是,当然学校里也不能免俗。比如我们身边发生的关于评优评奖的问题。其实说实话之前并没有太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每次都是投完票就好了,并没有发现有些人并没有投票选上,也拿到了奖学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我看来这个投票可能只是一种形式,有时候甚至都没有底线。我认为既然我们都是学生评优评奖当然学习成绩必须优秀,必须符合评优评奖的资格。然而老师却不顾成绩给老师自己看重的人名额,这是不公平的。既然规定是成绩符合,之后同学投票选举出来就应该按着规定来。不然投票有什么用呢?而且老师只能看见同学在老师面前的样子,并不能看见同学在生活中在班级里的样子,怎么能全面的了解一个人是否优秀。或许站在获奖同学的角度来说,反而觉得委屈,我平时帮老师做了那么多,凭什么不可以有我。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帮老师工作是可以锻炼能力,但是评优评奖评的是学习优秀!
我对此现象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必须是成绩合格,之后由同学投票选举选出才算。第二最后无论什么奖项什么名额必须公示,以保证公开,透明。
法14李明成
发表于 2016-10-19 14:21:27
对于大学生评优现状的观察,分析,建议
观察:大学生评优,是对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量。当然这样就会考察同学们两种能力,一个学习能力,另外一个综合素质,而对于学习能力的考察,我们从期末考试的成绩就可以看出同学们一学期的学习状况,当然分数只是一个对学习能力的表现,也不能完全凸显一个同学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还需要同学的综合素质来辅助凸显同学的整体学习状况。那么综合素质如何来体现,这对于学校以及同学来说是一个困难,然而学校化繁为简的方法来考察同学的综合素质,那就是同班同学对于各种素质能力的相互投票,当然这种方法只能一定的反应同学的综合素质,而不能完全反应,比如武汉大学原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王敏学约炮事件以及河南工业大学KAB主席朱永博开房事件等等,这些同学在学习上可能是我们心目中所说的学霸,比如武汉大学的王敏学,学习相当好,个人能力也很强,当选为学院主席,还保研为武汉大学研究生,这些都是对个人学习能力和个人能力的肯定,但是他们出现约炮事件,让我们对学霸“刮目相看”,因为接受如此高等的大学教育,个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如此低下,这让我们很诧异,当然这是个人的隐私,我们不应该讨论,但是单纯的依据学习成绩来判断个人的整体素质,这样也太片面了。
分析: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评优状况, 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认为这与学校的现有评测方法的不健全和现有评测方法所得数据的不真实有很大关系。学校的现有评测方法也就是老师打分,同学投票以及学习成绩,这种单一的方式肯定带来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全面的反应同学的整体素质,而且这些数据就一定是正确的,真实的?恐怕这些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建议:出现现在的大学生评优的混乱局面,我觉得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同学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光有好的成绩,就不一定说明这位同学的文化素质也一样好。我觉得我们的素质教育不应该还由单单的考试成绩来判断,而应该结合多样的评测方法,可以借鉴国外的评测模式,开展课堂以外的活动来判断同学的整体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好的文化素质修养成长在我们的观念里,进化我们的心灵世界,而不是做在表面。学校在评优时也不要一味的用成绩来衡量,应该多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健全这方面的衡量准则,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做到实处,让评选出的优秀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学生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