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旧账”:谁当官都应该埋单
在种种民生问题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今天,一大批事关上访人切身利益甚至身家性命的“上访事由”,被视为往日遗留问题;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群众来信不看不理,或者模糊处理,造成很多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更有甚者,山东新泰市的几位“老上访”,上访问题未获解决,人却被送进了精
神病院。84岁的时亨生是一名退休干部,因与邻居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曾多次到北京上访,2006年6月14日,时亨生被天宝镇信访办人员从泰安火车站拦截下后,直接送进新泰精神病院。时亨生的儿子告诉半月谈记者,他的父亲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重民生,除了要注重解决当下的民生问题,前任、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问题,对当事人的权利侵害、情感伤害时日更久,更应得到重视和解决。
在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的“集中式”接访活动中,有部分“老上访”所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镇十家子村前任村主任王子臻,今年71岁。当年在任时,为村小学建校舍,向村民借款十余万元。换届后,新的村主任却不承认这些借款,法院判决后也未能执行。随着乡镇、村的班子不断更换,王子臻借下的建校舍款成了一笔陈年旧账,谁都不愿管。于是,王子臻从2002年开始,每年两会和中央全会期间,都到北京上访。令王子臻四处奔走呼告的建校舍款总额十余万,而有关部门对他的接访费用累计竟达9万多元。
“王子臻每次见我都哭,说乡镇干部都在欺负他,他死也要死在天安门广场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宏伟对半月谈记者说,“去年以来,我们几次到他家做工作,并帮助他把将要倒塌的三间房翻盖,由多方协调资金,连本带息补偿19万元给王子臻和村民。”
2007年6月起,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立了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宏伟一年多来持续参加“大接访”活动,对“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有着深切体会。“近年来处理信访案件,我感到‘新官不理旧账’是产生信访难点的重要原因。乡镇、村的班子三五年一换,过去的事我不管,新发生的事我负责,这就算好干部了。对过去班子遗留下来的问题,特别是涉及面广的棘手问题,大家都躲着走,使很多信访案件久拖不决,最终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案件。”
“大家都躲着走”的恶劣后果,是政府和当事人都不得不为信访积案付出高昂的代价。像王子臻信访案中“接访费用比攀信访案值”的,现实中并不鲜见。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阜新县,法院每年进京接访都要投入10多万元。
王宏伟向半月谈记者谈到了另一起“新官不理旧账”的典型案例:10年前,山东省一位老汉卖给平安地镇价值10万元的扁杏苗,这些扁杏苗运到本地后在冬储时,镇里没有照顾好,第二年开春种植后都死了。镇里拒绝支付扁杏苗的费用。县法院判这位老汉胜诉但无法执行。于是,他多次从山东到阜新上访无效,转而多次进京上访。后到任的干部说,这件事时间太长了,解决不了。王宏伟说,这件事的责任完全在镇里。无论谁当镇长,老汉的问题都要解决!2008年,镇政府支付10万元给这位老汉。镇里财政困难,先由县财政垫付,再从镇政府经费中分两年扣除。
“新官必须理旧账!”王宏伟介绍说。现在,县里已将“新官理旧账”全面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对“新官不理旧账”的干部在组织考察时“一票否决”。同时,进一步强化干部的离任审计,绝不提拔那些遗留问题多、矛盾多、农村稳定工作处理得不好的干部。前几年,县里后备干部提拔后要到信访局锻炼,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已经获得提拔任命的干部没有危机感,在信访局岗位上缺乏迎难而上的工作动力。现在,县里将其改为后备干部在提拔前到信访局接受考验。在已经抽调的25名到信访局锻炼的干部中,已经提拔7人。2008年7月初,又抽调10名优秀后备干部到信访局工作。
编后:将“新官理旧账”全面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让那些对“旧政”中的民生问题百般推诿的干部“下”,让真正善于处理矛盾凸显期复杂利益关系的干部“上”,这正是阜新“大接访”活动取得的最可贵的成果。 (任鹏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