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和正义
这是一个纯真的理念在现实的黑暗压迫下被扭曲、异化并最终与之同归于尽的悲剧。影片名“Sleepers”在美国俚语中指曾入少年管教所之流。影片正是关于四个Sleepers为他们在管教所里的非人遭遇复仇的故事。主人公John、Tommy、Micheal和Snake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活于纽约下层街区情同手足的一帮淘气鬼。在一个炎热无聊的夏日午后的街头闹剧中,他们误伤一名无辜行人,因而各自被判入男孩管教所(boys reformatory)一年。黑暗而漫长的一年中他们在这个与世隔绝的高墙内受到以主管Sean为首的一伙教官的性虐待和百般折磨……十多年后,沦为毒贩兼杀手的John和Tommy在一家酒馆中遇到了Sean并将他当场击毙,因而被提起公诉。此时身为检察官助理的Micheal表面上大义凛然主动要求担任主控官,私下里却与以报社记者身份活动的Snake联系并巧妙计划,使得当年管教所里的黑幕在法庭上被公之与众,而John和Tommy也获无罪释放。
Micheal是这一起复仇行动的核心人物。法庭上的所有活动相当于一场精彩的演出,而他身为导演兼编导。这其中涉及的技术步骤为四步走:首先他秘密指导Snake为被告安排了一位年老酗酒、反应迟钝的律师担任辩护律师。这位律师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按照他事先拟好的台词——对证人的发问和对指控的反驳等进行表演。这样看上去双方对峙紧张激烈的诉讼变成了Micheal自编自导的独角戏,于是自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是最终成功的前提。然后他以赢得陪审团对被害者的同情为借口,请当年Sean的同事——曾参与恶行的一名教官出庭作证。他在庭上巧妙地击溃了已经年迈并饱受良心折磨的证人的心理防线,使证人将少年管教所里的一切黑幕和盘托出,并因此引发媒体大众对这一事件的强烈批评。接着他通过影子律师之口对酒馆里的目击证人当时在饮酒过量情况下所作证词的可信性质疑,尤其是针对证人当天饮酒量和其平日里饮酒量之差别进行反复论证和强调。最后,他通过Snake说服了看着他们成长并与他们情同父子的街区神父Bobby出庭作伪证,证明John和Tommy当时不在现场而是一同在球场观看橄榄球赛。这是证明两人无罪的关键性一步。最终,法院做出了无罪释放的判决。他们如同自己少年时崇拜的文学角色基督山伯爵一样,完美无缺地实现了自己的复仇,也实现了他们从管教所里走出时立下的誓言。
"Do you still sleep with the lights on ?"
这是Micheal在实施复仇计划前向Snake说的话。眼前仿佛又见这样的镜头:深夜,Sean闪入Snake的单人间,灯亮了,随后听到Snake的哭泣……灯一直亮着,伴随着Snack的抽泣和其他三个恐惧受伤的心。
这样持久的痛苦和摧残又岂是几个孩子能够忘却的!当看到几个主人公在被从管教所释放前立下要靠自己的力量秘密复仇的誓言时,观众都会是站在同情这几个受害者的立场上的。但是看到影片的结尾,观众又不禁在心里打个冷颤——对Micheal将这样一个被公认为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秩序作为私人的复仇工具的行为。因为既然Micheal可以成功使两名杀人凶手无罪释放,其他人也应该可以做到,那么作为社会基本制度之一的法律秩序如何保证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复仇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复仇来自人之本性。一般说来,人记忆的强弱总是与其本身承受的痛苦程度成正比,痛苦越深记忆越强而且往往强到不做些什么就无法排遣郁闷再找回快乐的地步,压抑这些只会更加痛苦。虽然圣经中说上帝要我们爱我们的敌人,但是古今中外又有几个常人能够做到?对于几个主人公在那样的境况中所承受痛苦的程度,我们不可能有多少了解和感受,因为这毕竟只是电影里的一幕幕,而我们只是旁观者。至少我们没有见到国内气势微弱的心理学对性犯罪下未成年受害者的受害程度有什么研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伤害在生活中也不会多见。于是大多数观众都只能并永远站在观众的角度去看这个悲剧故事和几个悲剧人物,怀着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施舍的几分同情和自己没有过这样遭遇的庆幸。
问题在于复仇的方式和程度。对主人公采取这样的复仇方式旁观者是否可以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从而得出其行为合理或不合理,正当或不正当的结论呢?基于前面所陈述的理由,我们至少不能草率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不知道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里是否也在上演,如果说这个据原作者洛佐伦 ·卡卡特拉称为真人真事的故事在美国被出版并被搬上银幕还算是幸事的话,那么国内对于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版之史无前例的状况也许该让我们的感官提高几分警惕了。
Justice is truth in action------ Benjamin Disraeli
影片的结尾是这样的: Tommy和John 在黑帮中越陷越深,29岁的Tommy死于仇人的枪下,同样29岁的John则醉死家中;Micheal“败诉”之后退出法律界,独自隐居于郊外,郁郁一生;而Shakes一生纠缠于往事的回忆中无法自拔。这四个铁杆兄弟除了在官司结束后有过一次悄悄庆祝胜利的聚会外再也没有碰过面。于是所有人都付出了代价。
在这里来讨论正义的话题,似乎不合时宜。首先“正义”的内容和外延总是因人而已,不同的人对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的理解不会相同。正如博登海默所说,正义有着一张protean face。其次,正义的话题通常与人群、社会、国家、民族、制度等等这样一些非个体性的概念相联系。如博登海默说“正义侧重于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的内容、他们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增进人类幸福与文明建设方面的价值,正义的关注点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群体的秩序或一个社会的制度是否适合于实现其基本的目标”。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是四个人的故事。
。这的确只是几个人的生活,但是个人生活的叠加、冲突、融合才构成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如果说这四兄弟的复仇行为因为对社会整体的秩序造成威胁和危险的隐患所以是不正当的,那么这四个兄弟本该受到保护的健康与安全、自由与安全又有谁能以合理的方式来弥补呢?难道他们应该默默承受被强加的种种不公与摧残吗?对于他们四个人来说,正义究竟能够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既然Micheal可以如此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那么他应该通过一种合法的途径来伸张正义。有过一点法律根底的人自然想到的是这样一种过程:可以请求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或是先收集证据材料,然后提起高额民事赔偿诉讼。问题在于证据在哪里。且不说多年过后这样一种造成人身精神严重损害的侵害行为即使在美国也不可能通过客观上的身体检查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即使是当年又有谁能够在那样一个充满暴力无法无天的管教所里搜集到教官性犯罪的证据呢?而仅有当事人的陈述是不可能定罪的。仅仅知道真相是不能够将凶手绳之以法的。
法律从来就不能够解决生活中所有的冲突和纠纷。当一种解决纠纷的模式可以不断被重复运用以尽快解决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将一部分冲突和纠纷挡在法律大门之外,由于诉讼成本、诉讼技巧,诉讼造成的当事人个人信息的公开化等等问题。Then,what’s the justice in action?这其中的受害者又应该以怎样一种方式去寻求救济呢?
正义应该注重于大多数人的利益,但是首先应该充分关注每一个体的利益,这是多数人利益得到重视和保护的重要条件。毕竟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何时会论为那些被忽视的个体中的一个。
影片最终如此表达了一种社会正义:杀人者没有好下场,知法犯法者永远受内心谴责。它暗示了这样一种私力复仇所必然导致的悲剧。也许我们只能说这个故事从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
【写作年份】2002
【学科类别】法学理论->法理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