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志于宪法学与行政法的学生的年度读书计划
半年前,我写下了这个书目,如今,书目上所列的书我已经基本读过一遍,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像这样带着一颗纯净的心去读这样的著作,而且我也注定至少在几年里走一条追逐金钱的路。于是,就把这份书目当作是我的逝去的理想的墓志铭吧。本年度个人读书计划及理由
前言:
该前言为此读书计划的必要说明。
第一,因为本人的学术志趣在与宪法与行政法,希望将来能够进行宪政研究,所以在这个书目中所列举的大部分著作都是作为具体部门法的宪法与行政法的学术著作以及宪政理论著作。但是书目中所列举的著作并不仅仅限于宪法与行政法著作,还包括了法学其他领域和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科学的著作。这主要是考虑到宪法、行政法问题,并非仅仅是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更多的,可能起到更主要作用的,是一些其他方面的难题,这些难题往往是根本无法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的,所以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了解与研究。
第二,书目中所列的著作有许多都是我以前阅读过的,但是由于读书时的态度和个人理解能力的问题,许多著作需要重新自习的阅读,从而能够使我个人有更多的收获。
第三,附注是我认为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书目中凡是我以前读过的著作,我都会注明已读。
1、 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 林来梵 法律出版社 2001.5
理由 不容否认,中国的宪法学研究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有学者认为当代宪法研究并没有超越三十年代王世杰、钱端升诸先生的著作所达到的高度,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内容雷同,缺乏新意的著述,学者们永远在重复着相同的讨论,而中国的宪政建设却不见有什么起色,林先生的这本书我草草的阅读了其中的一些章节,感觉作者切入的视角同其他的中国宪法学著作有很大的不同,令我觉得颇有新意,因此列入本年度读书计划,用来督促自己认真的阅读,得到些许启示。
2、 论美国的民主 托克维尔 商务印书馆 1988 已读
理由 这是一本被奉为经典的著作,作者用他优美的文字讲述了他所观察到的和它所理解的美国,其中大量的段落被诸多学术论文反复的引用。我在大一的时候曾经阅读过这部著作,在那段颇有些浮躁但又是充满了求知欲望的日子里,《论美国的民主》是我所涉猎过的大量学术著作中少有的几部认真的一口气读下来的作品,读完之后,我对民主制度有了相对来讲比较理性的认识,也真正的开始了对宪政的兴趣。在我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没有理由不重新抱起这本1000页的大部头的著作,纠正我以前理解上的偏差,重新体会美国民主制度的真谛。重新理解托克维尔的用心。
3、 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商务印书馆 1992 已读
理由 李猛先生在他所开设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中,花了不少的时间来讲这本书,来讲他从中看出的是民主所带来的暴政,以及民众之治的局限。不过,在我去年读这本小册子的时候,我的着眼点并没有落在这个问题上,说实话,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毛骨悚然,这个词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我个人觉得托克维尔所描绘的大革命前的法国同中国有许多的类似,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巨变,统治者(或者合法的执政当局)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制度改造,这个社会处于向前进步的剧变之中,而法国18世纪的统治者们却没有避免一场虽然被后人任为是彻底,但有确实是血腥的、可怕的革命。如何让社会的变革脱离革命——压制这样一个历史的循环,宪政改造无疑是出路,这也是我决定再次读它的原因
4、 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 卡尔·J·弗里德里希 三联书店 1997
理由 这本小册子我曾经三次拿起,有三次放下,不知道这回列入这个书目是否能督促我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仔细的读完这本在我看来描述宪政思想由来的著作,耐心去体会一些西方宗教思想,包万超博士在《北大法律评论》第一卷第二辑上的那篇《儒教与新教——百年宪政的本土情节》在我看来或许是受这本书的启发而产生作品。毕竟,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宪政毕竟是西方几千年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缺口,在我们认同它并试图移植它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探讨它的一些理论基础的问题,一次次南桔北枳的悲剧已经一再的提醒我们要注意深层次的文化的差别了
5、 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 (美)爱德华·S·考文著 三联书店 1996
理由 这又是一本关于宪法理论基础的著作,我选择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译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强世功先生,他的文字功底与翻译水平是我所钦佩的,这是我阅读的理由之一,一本学术著作,往往因为它的翻译的蹩脚而让人倒了胃口,我不希望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啃晦涩的文字。另一方面,毕竟最完善的宪政始于美国,我作为学习者无奈的发现,宪政同中国的国情总有些脱节,我宁可相信这是经济基础始然,但又不能回避文化的差异是否令宪政同中国根本不合拍,中国是否需要totally different 的制度建构。于是,我试图阅读一些西方宪政思想来源的著作,希望能够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没有必要另觅它途。
6、 宪法的司法化 王磊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已读
理由 这本书是我大一的时候阅读作品,竖我直言,我所钦佩的,为了中国宪政进程而不懈的努力,摇旗呐喊的王磊先生在本书中表现出了一种“宪法原教旨主义”的倾向。王磊先生似乎过多的强调了宪法的刚性,用一种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诸多的立法、司法实践,把其中的许多批判为违反宪法,他的许多观点,我不能苟同。重读这本书,是为了让我能够给重新考量自己的判断,是否自己因为过于的自负和当初对宪法理解的不足而错误的理解了王磊先生的良苦用心。
7、 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龚祥瑞 法律出版社 1985
理由 很惭愧,作为一名对宪法与行政法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竟然没有读过这本经典的著作,我之所以没有阅读过这本书而称它为经典,是因为我非常尊敬的北大法学院龚仁韧教授曾经高度评价过龚祥瑞先生和他的这本书,而其他阅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也告诉我如果不读这本书,恐怕很难学好行政法。所以,我想用自己的经验来证明我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
8、 奥本海国际法 (英)詹宁斯, 瓦茨修订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已读
理由 这是一本国际法教科书,虽然中国的学生,至少是我的同学,并没有几个人在学习国际公法课程的时候阅读过它。我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北大法学院突出的,我也并不认为在老师划了范围,考试成了一种记忆力比拼的情况下高分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是,我只对我在一门课的考试中取得了高分而感到沾沾自喜,因为可以说是北大法学院最严格的龚仁韧先生给了我91分,能够在他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我在那个学期中每周都拿出半天的时间阅读《奥本海国际法》,整整用了一个学期才读完了这本国际法经典著作。以前的阅读,我汲取的主要是知识,国际法的知识,这次的阅读我也许会重点理解书中的人权思想和国家主权观念,这些观念也许会给我一些启发。
9、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苏力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已读
理由 对于这本引起了法学界很大争议的,几乎已经成为苏力先生“商标”的论文集,我不想做任何评论,一年多前我在“北大法律信息网”主持“法学研究”栏目的时候,仅仅因为自己说了几句话,就曾被人在bbs上斥责的体无完肤,被指责为“嗟食”者(因为我在那个网站工作的时候有不错的薪水)。我这一届的本科生的第一个老师便是苏力先生,最早接触的法律思想便是苏力先生的思想,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苏力”情结,几乎所有的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不停的“点头”,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有重读的必要了。我相信经过了3年的学习,我应该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10、 比较宪法 王世杰,钱端升 商务印书馆 1999 已读
理由 这本书虽然有大量的知识性的制度介绍,但是这对一个本科生来说,确是给自己打好基础必修读物。而书中的宪政理论,即使到今天,也并不过时。我重新读它,是因为我需要查漏补缺,尽量少忘记一些重要的知识。
11、 平衡论 一种行政法认知模式 沈岿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理由 沈岿先生是我的班主任,但是这并不是我选择读这本书的理由。当宋功德博士在他的课上向我们讲述“平衡论”的时候,我很奇怪为什么那时候我的许多同学都对这一理论表示了或多或少的不认同,我没有系统的研究过罗豪才先生的平衡理论,但是对在中国具有特殊宪政意义的行政法,作为一名宪政爱好者,我觉得我有必要对它的基础理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因为,也许未来的几十年,研究行政法将成为我的职业。
12 行政法 (英)威廉·瓦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已读
理由 虽然,我自己不是什么精英,我个人对英国精英化的统治于整个国家的绅士派头还是颇为欣赏,也很羡慕英国发达的法律文化。在很多人眼中英国的行政法是英国法律的阿喀琉斯之踵,因为英国人的高傲让他们很晚才发现自己落后于世界。韦德挽救了英国的名声,他的这本集英国行政法之大成的著作让英国人感到自豪。也引发了我阅读的兴趣。可惜,在上个学期,我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读完了这本书,很多时候,我读它时根本是心不在焉,也许,今年我应当对得起学问,认真的阅读英国人的智慧。
13 Administrative law by Sir William Wad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理由 青年学生总有些大跃进式的热情,在暑假的时候,我曾经很认真的想阅读完wade先生的这本最新版的行政法著作,不过,在读了200页之后,我不得不放下这本书,准备对我来说不算困难,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的TOEFL考试,本科生往往不能尽情的读书,因为他们往往不得不把时间用来对付各种必需的考试,不过在经过了TOEFL之后,我还是很欣喜的看到自己的英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许可以让我有能力至少是浏览完这本大部头的学术著作
14、 公法的变迁 法律与国家 (法)莱昂·狄骥 春风文艺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1999
理由 学习行政法的人不学习法国行政法是荒唐的,当我看到我对门的同学霸占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最后一本《公法的变迁 法律与国家》,之后,我倒决心一定要读这本书,看看被学者们常挂在嘴边的狄骥到底说了些什么,有什么思想。
15、 行政法与公法精要 (法)莫里斯·奥里乌 春风文艺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1999
理由 “正当法律程序”被写入了美国的宪法,它的内容之一就是裁判者应当听取对抗双方的意见而不能偏听偏信,否则便是不公正的。如果说狄骥和奥里乌两个人之间的分歧就是一场诉讼的话,那作为裁判者的阅读他们的人,就不应当违背“正当法律程序”所代表的自然正义,而且,违背的结果受到损害的并非已经作古的行政法学界的先贤,而是我这样的毛头小伙子。
16、 法国行政法、英国行政法、美国行政法 王名扬 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已读
理由 我找不出什么理由不读这本书,所以我花了2个月的时间读了它,为了表明我的郑重,在别人看来是发神经的,我做了数万字的笔记。“王名扬的这三本书”中的文字已经成了中国行政法著作中被引用频率最多的文字。王名扬可以说是中国行政法一个时代的符号,刚刚诞生的中国行政法急切的希望获取外界的养料,而资料又是如此匮乏。王名扬先生提供了人们最快捷的获取这些养料的途径。即使是仔细的阅读了这三本书,我也没有理由把它们扔到一边。案头常备这三本书,既可以让我的同学在经过我的时候对我肃然起敬,满足我的虚荣心,又可以让我虽是查阅需要的资料,不被某些不实的文字所误
17、 国富国穷 (美)戴维·S. 兰德斯 新华出版社 2001
理由 我的一位现在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经济学专业的朋友,当他在北大和我一起上大一的时候,曾经在英语课上坐在最后一排,不理会老师的讲授,自顾自的痴迷的看一本大部头的英文原版书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也就是今年刚刚翻译出版的《国富国穷》,所以最近媒体对这本书的赞扬对我已经不新鲜,我需要做的是自己去阅读它。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值得人们赞赏。经济学同法律的联系总是那么密切,而且我毕竟学了十几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无论如何,必要的经济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中没有数学公式的部分我已经读过,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斯蒂格利茨的教科书我也浏览了一遍。该看看最新的“经典”了
18、 联邦党人文集 关于美国宪法的论述 汉密尔顿 商务印书馆 1980
理由 上考研班的时候,是我可笑的优越感是最强的时候,因为我曾暗自嘲笑过一位不知道联邦党人文集为何物的外校女生。但是回头想来,我不过仅仅是知道这个名字而已。又有什么资格嘲笑别人?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他的著作《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中强调,美国宪法的指导思想源自汉密尔顿,因此,我似乎应有读这本书的必要。
19、 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 罗豪才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理由 我在上面的介绍中提到了我要阅读沈岿先生的那本“平衡论”著作,自然,我不能不阅读更加正宗的平衡论了。希望书中的一篇篇论文可以说服我或者让我消除自己对控权论思想的最后一点疑惑(我不讳言因为是陈端洪先生给我们讲授的行政法,我和我的同学们大多成为了控权论的坚定拥护者)。
20、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 已读
理由 希望读者看到这个名字不要笑,这一套书确实不是什么学术著作,花几天时间我就可以轻松的读完它。不过,这本书确实有它的价值,中国当代的政府架构,治国思想可以说是毛的这套书的反映。即使很多人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不愿意读曾经被当作圣经来读的书,我也还是要仔细的再阅读它,不带偏见的的,寻求对中国当代政治问题,宪政问题的解释。
21、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邓小平 人民出版社 已读
理由 我已经记不得自己逃了多少节公共必修的邓小平理论课了,但是这不代表我忽略这本书的价值。我阅读它的理由和前面提到的阅读毛选的理由是一样的。我希望能够得到启示
22、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 已读
理由 读书,尤其是读学术著作,是一件苦差事,即使是最勤奋的学者,恐怕也不可能埋头于书山中不给自己一些喘息。累了,读读王小波,可以让我在得到休息的同时,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些。
23、 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
理由 这是一份期刊,是我读过的最高水平的期刊,我曾经专门些了一篇书评来向它致敬。我的那位到英国学习的朋友就是通过彻底的模仿经济学家的文风而在雅思考试中的了7.8分,一个惊人的分数。我也是通过这位朋友认识了《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的文字被一位朋友用“性感”来形容,这点我虽然没有体会到,但是我还是又冲动翻译《经济学家》的文章,这个学期,我立志每周翻译一篇(通过它的网站),虽然时断时续,没有坚持,但是我还是翻译了不少,阅读《经济学家》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后记:
写完这份书单,我惊诧于自己列出了如此多的书,一年内是否能够读完是个严重的问题。也许在长者看来,这正是后生的狂妄与浮躁的表现。不过不管怎么样,目标总是要努力实现的。如果我没有能够通过我所厌恶的考试,考上北大法学院的宪法学研究生,或许我就要离开北大,不能再做学生了,或许我成为一个在学者心中市侩的律师,为了钞票而奔波。正因为如此,我觉得自己才应该有一些学术的理想并尽力的实现它,不至于老的时候回首往事,看到的是一个劳累的,被金钱征服的自己。
【写作年份】2002
【学科类别】宪法->中国宪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