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ccDIt 发表于 2009-2-5 19:59:29

法律与爱情

  如果说爱情是火,那么法律是冰;如果说爱情多了几份激情,那么法律就是多了几分理性。二者似乎相差甚远,但在现实生活中,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一个民族如果缺少爱情生活,这个民族就会走向衰退,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爱情生活空间,那么这个社会将是静止不前的社会,甚至是走向倒退的社会,君不见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一度禁止人们听音乐、剃胡须,阿富汗文明倒退了几十年,结果美国兵一开到阿富汗,姑娘们就换上漂亮的裙子,跳起轻快的舞蹈,男人赶忙去剃胡须。而法律是社会生活的调控器,法律与爱情表面上是火与冰,实质是水与乳,且不说一部婚姻法就调控爱情生活法,就是校园生活中点点滴滴爱情花蕠,无不烙上法律的烙印:


  校园爱情公示的方式:跟班、喂饭、X臂
  民法物权篇中有公示公信原则,是指物权的享有及变动可取信于社会公众的外部表现形式。物权是绝对权,具有排他性。要防止人对物的争夺,对他人财产的侵犯,法律就必须明示物权公示方法,使人通过一定的外部形态,一见而知某人对某物享有物权,某物的物权在某人与某人之间发生了转移,不动产主要是登记,动产是占有与交付,这是物权公示的两种方式。
  现在有许多校园爱情高手,尽管不是学法律,但都精通民法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这也难怪,民法本身就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谈恋爱就像取得物权一样,同样实行先占取得,抢夺爱情最好办法是先下手为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有的爱情高手不惜花重金在意中人的寝室里布下内线,了解对方的一举一动,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样就为先占取得奠定了良好基础。参加英语沙龙时候,经常发现许多漂亮女孩子身边有个男跟班,男跟班在英语沙龙既不讲英语也不听英语,只是一往情深如影随行伴着女友在人群众四处游动。男跟班参加英语沙龙目的,也只是想向别人展示自己是女孩子的意中人。其他不怀好意者,请勿打错了主意。男跟班在英语沙龙中的作用与物权中的公示是何其相似:我就是她的男友,所以我跟着她。另一种公示方法是在食堂相互喂饭,本来即使是大一学生,年龄也应在十八岁以上,按说自己吃饭不是个问题,男给女喂饭,女给男夹菜,那种一往情深,举案齐眉的神态很令人感动,那么这种喂饭和夹菜的背后真的是这样纯情?喂饭夹菜一方面固然是少男少女的纯情,但另一层含义是向饭厅的公众展示;罗敷有夫,使君有妇,是用民法上的物权公示方法向社会公示罗敷与使君的身份。
  爱情的另一种公示方式是勾肩搭臂,在校园里时常见到热恋中的男女搂搂抱抱,似乎有点与公共道德不相吻合的味道,但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何况他们这种行为也谈不上犯错误,君不见夜总会里大男大女同样在搂搂抱抱,何必为此而独责青年?少男少女勾肩搭臂只是为了向其同类公示他们之间关系:他"是"我的男友,我"是"他的情人,(请君自重,切勿做第三者)"是"本身表示一种所有,是民法上所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行为心理学角度看:人们相互之间的身体距离等于心理距离,如果男女之间一起行走,相互之间距离比较远,说明他们是刚刚谈恋爱或约会,距离远说明他们之间公示公信力弱,身份关系还没有确定,第三者自可以大胆插足,因为此时罗敷乃是待嫁闺中,使君自可求。男女之间距离越近公示公信力就越强,如果达到搂搂抱抱程度,这种公示公信力就得到校园社会承认,自没有人再去打搅她们了。


  交通法规与共同语言
  法律就是为人们生活提供一种秩序,交通法规就是为行路提供一种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是交通法规的最基本要求,遵守或不遵守交通规则往往是决定爱情成功的因素之一,因为恋爱中的男女总喜欢散步,总会遇到红绿灯。
  多年前笔者参加江苏省一个教育工作会议,会上省教委主任周德藩同志讲了这样一只故事:金陵某张姓青年,有幸留学美国某法学院,一次在与美国女友去看电影,准备穿过马路时,恰巧红灯亮了张姓青年见路上无车亦无警,就大胆往前走,走到路对面回头一看发现美国妹子仍在傻呆呆地等绿灯,于是张姓青年吆喝一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结果美国妹子并没有大胆地往前走,而是丢下一名:by-by,理由是:你连最起码的交通秩序都不遵守,我们有何共同语言可谈,道不同,不为谋,by-by。不久这张姓青年带着爱情的失落回到中国南京,毕竟是海龟派,有一位秦淮女子主动向他抛来媚眼,张姓青年在陪女友散步,准备横穿马路时,恰巧红灯又亮了,由于他有了前车之鉴,乖乖地等绿灯,他的秦淮女友却不管路上车似游龙,像条鱼一样灵巧地穿过马路,然后向张姓青年嗲一声:你快点过来!不知张姓青年是出于害怕还是出于自律,没闯红灯,等到绿灯亮,他通过马路时,没想秦准女丢下一句:连红灯都不敢闯,傻冒一个,by-by。张姓青年在美国因为不遵守法律失去爱情,在中国因为遵守法律爱情与他擦肩而过,这对是幸耶还是悲耶?看来这种情感只能由张姓青年独自去评尝。
  爱情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对知识青年来说乃是共同话语,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步向小康的人们选择爱情,经济因素已不再是主要决定因素,而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操已成为决定爱情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公民的权力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增强,因而法言法语自应成为青年男女的热门话题,一个公平意识,秩序意识很强的人很难与一个自私,偏执不讲诚信的人交往,就更谈不上二者结合为夫妇。诸如约会要守时,这是民法诚信原则的具体要求,待人以诚,诚人诚己。在交往过程中要相互尊重,把对方看成是一个伙伴,一个平等的对手,而不应有大男子主义,也不应有大女子主义,这都是合同法的基本要求。有人说古代的爱情婚姻是由身份到契约,现代的婚姻是由契约到身份,一部婚姻法就是调控婚姻爱情法。如我国新修改的婚姻法,强调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忠贞,禁止家庭暴力,禁止非法同居。非法同居是对合法婚姻,社会秩序的一种冲击和破坏。如果青年男女之间多一些法言法语,少一些闲言碎语,爱情不仅容易成功而且今后的家庭生活也会更加美满,因为法律强调的是一种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如果法律意识很强的人进行婚恋必定做到各守本份、各尽其职、平等相待。以法律调控家庭,既使达不到举案齐眉那种状态,但评个三好、五好家庭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情人节与六礼
  大凡最近几年度过大学校园生活的人都会感到情人节浓浓的暗香扑面而来,每到情人节前后,校园里花市行情看好,玫瑰花身价倍增,据说送三枝玫瑰代表"我爱你",送十一支玫瑰代表"一心一意",在女友生日时要献上蛋糕,二十岁生日时要送上一份定情物。据校园爱情高手们称,一月份给女友送什么,二月,三月送什么?都是很讲究的,这与中国古代的六礼很有相似之处。
  中国古代婚姻有六礼之说:(古代婚姻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先结婚后恋爱),六礼婚姻是重程序重形式重礼品与流行在校园里爱情生活颇为相似。中国古代的六礼是按照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聘取六道程序。纳采就是下聘礼,问名是男方请问女子的姓名年龄,然后把女方的性别、年龄、属相与男方的性别、年龄、属相占之主庙,如果卦相上呈现的是吉利,就将爱情进行到底:纳吉。也就是男女双方正式定立婚约,在古代定了婚约就等于我们今天领取了结婚证书,订约之后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就得法律和社会承认。爱情的第四步是纳征,男方向女方交纳货币或皮帛,请期就是确定婚娶吉日,亲迎是新郎亲自去迎娶新娘,一般来说亲迎这一步别人是不好越俎代庖的。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关系一般都是比较稳定,这与结婚的六礼繁锁程序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性,经过复杂的六礼,使男女双方感到缔结婚姻非同儿戏,程序每向前推进一步,使人们感到爱情的严肃性与庄重性,婚姻缔结之后,使双方当事人不敢轻易对婚姻说不,相反他们都会珍惜这来自不易婚姻。


  目前大学校园爱情程序首先是问名,在英语沙龙或舞会上,男女双方如果都有点意思,就会相互留下通信地址,问清是那个院系、芳名。第二步是约会,通常是由男方主动提出,理由通常是看个电影、听个讲座之类的,当然看电影、听报告之类都是幌子,目的是进一步考察对方,如果双方还满意,男方就主动发出要约,请吃个夜宵或喝杯咖啡之类,进行物质贿赂。如果咖啡喝得还有情调,男方就会不失时机地向女方献上一枝玫瑰,如果玫瑰被对方接受,也就是缔结了校园婚约,最后一步男方邀请自己寝室同学a>与女方寝室同学a>大聚会,算是男方家庭代表和女方家庭代表对这桩校园婚约的承认。两个寝室的男女同学a>之间可以进一步互相走动,进而演绎出更多的爱情故事。


*本文写作受到师弟任江海、余小君的谈话启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律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