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cbbn 发表于 2009-2-17 13:00:59

专家:户籍制度必须改革 但应该避免浪漫主义

各地户籍政策时有松动 引发社会持续关注
户籍之变为何令人心动
   
尽管近来一些地方传出的“户籍松动”消息,何时变成现实还不得而知,但“可以变成大城市人”的希望,还是让不少身居城市多年、身份却长期“错位”的人,心里发痒。

    研究者认为“这些地方户籍制度的所谓松动或许有限”,“之所以引人关注,户籍本身并不是要害,而在于附着其上的各种社会福利甚至是一些基本权利”。专家认为,户籍制度必须改革,但应该避免浪漫主义。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02/17/xinsrc_3020206170831765139883.jpg
   
 “上海市户籍政策有所松动”,听到这样的消息,即便不是上海人,也会心动。
    在上海“两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公开宣布:今年二月将出台人才居住证转户籍办法。
    记者发现,近来,传出“户籍松动”消息的不止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提出,将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在有条件的城市放宽购房入户政策。

    尽管所有“松动”还只是在提出阶段,何时能够变成现实还不得而知,但“可以变成大城市人”的希望,还是让不少身居城市多年、身份却长期“错位”的人心里发痒。

    “从已有的公开资料看,这些地方户籍制度的所谓松动或许有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今天(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提到户籍二字就会吸引无数渴盼的眼球,但户籍本身并不是要害。

     户籍制度本身没有什么不好,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把很多的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务都和户口联系起来了,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得到它而不惜代价

   
多年从事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的唐钧告诉记者,户籍制度首先是一个登记制度。一个人出生就要凭着出生证登记,等于向祖国报到“我来了”,中途你要离开出生的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就有一个迁移的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户籍制度就是一个人一生时空轨迹的记录。

    据介绍,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有一段“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减少城市的压力,就在户口上划了一道鸿沟,明确区分农村人和城市人。到60年代以后越来越紧,户籍制度变成人的一种身份了,就是说,出生在农村的就永远就是农村人,出生在城市的就永远是城市人。两者之间不是说绝对不能变,但是很难。

    60岁的老郝,是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的普通农民,对于城市户口,他“又恨又爱”。“我没有城市户口,只能当农民。我的孩子受我连累,连个技术学校都不能考,当不了工人,后来只好也务农了。”

    来自河南新乡的李宝田夫妇,租住着老郝家的一间房子,靠卖菜供两个孩子上学。
    “我们没有北京户口,公办小学不收,只能上打工子弟小学。老大要考大学了,说是让回原籍,这不正发愁呢。”李宝田对记者说。

    唐钧把户口比作一棵树,上面长着很多的枝杈,这些枝杈就是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果是结在枝杈上的,不结在树干上,现在问题是,怎么把枝杈上的果子跟人联系起来。

    “人们真正关心的,是户籍制度后面所包含的社会福利和国民待遇。”唐钧觉得,户籍制度本身没有什么不好,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把很多的福利待遇和公共服务都和户口联系起来了。要是放在计划经济时期倒还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比如一个人在北京工作,为北京创造财富,他所有的青春、汗水都献给北京了,你仍然让他回到户口所在地享受福利待遇的话,这不合理。应该是北京的税收、北京的财政来给他福利待遇。”

    当人为地将户籍与就业、上学等社会福利甚至是人的基本权利联系上之后,它便显得弥足珍贵,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得到它而不惜代价。

    2006年大学毕业的苏敏,为了留在北京,一咬牙花4万元买了一个北京户口,“毕竟我以后要在北京生活,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上学,没有户口就很不好解决。”

    苏敏告诉记者,每年北京各大高校毕业的学生中,都会有不少人通过买卖获得户口,而且,随着近年来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户口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现在,4万元已经买不到北京户口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同样是北京户口,因为其所能享受的福利不同,价值也差别甚大。
    一位资深地产中介公司人士说,在去年北京低迷的二手房市场上,惟一价格保持坚挺的,就是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地区的二手房,比如北京中关村地区与一些著名小学对口的小区的房子,哪怕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二手房,价格都在百万元以上,挂牌后很快就会被人买走。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newscenter/news_xy.gif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户籍制度必须改革 但应该避免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