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507|回复: 0

南京多位名教授遭遇“假院士”风波

[复制链接]
xuedongdy 发表于 2009-3-19 17: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三四万元,也许就可以成为“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拥有所谓“我国管理科学和科学管理领域的最高学术职衔”。记者调查发现,这所在北京运作的“学术机构”,原来只是一所在香港注册的商业机构。该院邀请多位知名学者以及“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著名学者出任“终身院士”,提高自身“学术地位”,然后再广泛向社会兜卖“院士”。7 C1 x/ c  N2 Q; l3 w9 c
  茅于轼、张曙光等著名经济学家位列该院高级顾问行列。南京数家高校的校领导及知名教授也陷入此次事件的风波,成为这个骗局的受害者。! G! i0 d4 {* ^2 p: Q1 p
          事发3万元兜售资深院士+ P: E' m5 ?' {0 t+ K7 t9 \9 a
  据湖北媒体报道,今年4月,湖北省宜昌市中医师蒋地厚突然收到“中国管理科学院”的来信,希望授予他该院“资深院士”。蒋地厚满心欢喜地寄上个人资料申报,对方却执意要先付3万元,再颁发证书,让他深表疑惑。8 d- t  P5 }. Q. J, q
  蒋地厚,56岁,职业为医生。今年4月6日,他收到了一份“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邮寄来的申报材料。" d/ ^2 a7 S6 |4 F; D
  材料称,该院2005年度第一批院士申报工作正在进行,鉴于蒋先生在科学管理及其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该院学术委员会特邀他申报本院院士的评选。
8 h! |. q7 G# ~0 ^1 ^. Z1 A0 O* Y  蒋地厚接信后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不过是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平时从未涉及管理领域。但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认真填写完申报表,并附带了一份1500余字的个人说明发了出去。7 {! r% t+ ]1 J2 b
  5月18日,中国管理科学院再次来信,称蒋地厚已通过初审,“拟批准为本院卫生与医药管理学院部资深院士”。
- z  L+ H4 a# \1 _& c9 u  蒋地厚用一句“天上掉馅饼”来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最终,3万元左右的高额“院士评审费”让蒋起了疑心,并放弃了这个“荣誉”。9 i' p9 k- J+ {+ d' u1 y) l
  直到现在,社区医生蒋地厚还是没彻底明白,“中国管理科学院”到底是怎样一个组织,所评出的“院士”是否作数。+ s! `- b9 A$ l# N9 Y2 C4 r
          中国管理科学院的根底9 `3 `/ ^1 L& B
  为了搞清楚这个中国管理科学院的根底,记者登录“中国管理科学院”网站(http://www.cmas.cnA>),该院自称是“管理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高层综合性研发、教育、培训、咨询、评价与策划机构”,院风为“严谨、忠诚、协作、自律”,机构相当庞大,包括有各地分院、国际管理学院、工商学院等十多个“研究院”。- d  f/ D# S# }: }6 f7 |+ C1 Y
  之前,一些媒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站称,院士是该院主体,‘是我国管理科学和科学管理领域的最高学术职衔’,现设68个学部,设有院士、资深院士、终身院士3个级别。最令人惊讶的是,有数十名两院院士是该院的资深院士甚至高级顾问。”
# }, |4 U3 q/ I7 [  而记者于9月22日登陆该网站,发现以上一些段表述已经不见踪迹,代之其办院宗旨是:以建设现代化的管理科学学科体系为己任,致力于解决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领域中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使管理科学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 r3 }' M* h; t; R; n5 ?  而据《新京报》记者调查,“中国管理科学院”是在香港注册的“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的分支科研机构。该公司还有中国管理学会、中国管理学院两个分支机构。“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为关制钧与妻子全资所有的公司。5 [( ~# j1 t# c# z' X. f9 Y
  但当记者问到,有哪些工作和活动支撑起科研活动时,该院负责人关制钧承认,这家2002年成立的“科研机构”还没有来得及“做任何科研工作”。" Q( O* Q* r' _
  该院却经常以名称类似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http://www.cncai.comA>)的名义在外面活动。- v$ T/ @4 e2 [2 q, c
  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则是在当时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下,于1987年经国务院科技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家科研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为国际管理者协会联盟(IESAM)理事单位。; w1 o5 {4 W! n0 ?
          北京警方已经展开调查
5 }* ^6 @$ l& g" Y/ G$ J7 ~4 }  蒋地厚医生收到的一份《关于院士评审费用的说明》文件称:“凡通过本院正式序列院士资格审批者,本院须向通过院士资格审批者收取一定数额支付给院士评选委员会委员的初评费、终审费。相应标准为:院士档次为25000元,资深院士档次为35000元。”文件还提到,“汇款可直接汇至本院学术委员会所属‘中管研(北京)顾问服务中心’。”
! u- Q2 B/ b6 T" |* }* V5 Y  大连新技术产业园区高级顾问鹿道发去年11月也收到了类似的信件。但“价格”上已有了变化:“院士档次为20000元,资深院士档次为30000元。”而且这个价格并非严格固定,存在浮动空间,文件注明,“属于本院专家的可各相应减免五千元。”' {6 r7 ^* m0 T1 r/ q- ~
  与蒋地厚收到的信件一样,该文件还注明,费用事宜出自“院发[2001]18号”文件规定。. \4 v; d! w4 l. q/ @+ z
  在另一份附件中,几行小字标明:“依据《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评选办法》第八条第三点规定精神,如您的企业捐助本院学术委员会经费8万-10万元,本院学术委员会可建议‘院士评选委员会’直接授予您终身院士学衔;同时,建议本院所属的‘中国管理学会’聘任您为中国管理学院常务理事。”费用须汇往“北京陶钧管理研究院”。7 K/ e8 _* }8 R2 l. j
  炮制“兜卖院士”事件的关制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闪烁其词。这位“常务副院长”承认自己在香港注册的是“中国管理学院有限公司”。他不承认自己是“兜卖院士”,称收取的费用是“自愿性的捐助”。
0 a0 z' M. K8 [+ ^: z: a% Q  《河北日报》8月8日的报道称,“经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2005年院士评选工作会议研究决定,邢台学院院长边守正被授予‘中国管理科学院教育与体育管理学部院士’学衔。”8月26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该学院院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张九波称,院长正在出差,目前无法取得联系。
: X6 {' T+ c, V! l# T  张九波说,“院士”办理工作由他经手,他“比院长本人还清楚”。记者询问,评审过程中,对方是否提出数万元不等的评审费用?张回答说,他记得当时汇出过10000多元。
( o! c# B; @9 v- a8 [# h" ^; [' C9 @  但次日,张九波主动致电记者,对之前所说的10000多元为评选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澄清。“我记错了,10000多元是学院进行其他活动的花费。”张九波强调说,参加这次院士评选并没有花任何钱。
$ E# h  U7 V6 V' u8 n( v7 C  教育部新闻办一位官员表示,一家香港注册的商业机构兜售假院士的做法,“是非常丑陋的违法行为,也是违反社会公德的,媒体应该让它曝光。”他说,这是另类的“学术造假”,“学者应该有明辨是非能力,不应该追求虚假、浮夸之风。否则,和街头买假文凭有何两样?”- E) `( ?1 A0 A( K' ^* K
  有报道称,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许嘉璐担任名誉院长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日前已向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寄去了举报信,指控关制钧控制的“中国管理科学院”利用与他们单位名称上的相近,在社会上大搞“院士评选”等非法活动。另外,北京警方和工商局已经展开调查。 - }+ L0 D4 |+ O/ ~* G
          南京数名学者涉及此事件" M/ c+ N7 t. }
  在某报的调查中,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名列该文化管理学部资深院士一栏。
( ]2 Y( v) D# z  记者登陆该公司网站查询,发现名列院士的南京高校人士并非仅仅方延明一人。
- U* z1 l" ?" {4 \( L+ `! f  在该院网站上,记者稍加统计,发现有如下一些人士也是该院院士:
- z# i, ?' L2 t4 r/ h! o$ x9 _7 F9 v  宋永忠,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该院教育与体育管理学部终身院士。$ K$ n' z8 V( D+ h+ Y2 e# m
  李宴墅,南京师范大学工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该院工商管理学部资深院士。/ m% C' S$ k3 w# J" \
6 f0 J0 O2 t" a1 x
5 A+ B, y* O, `9 V$ n& h4 t
  高兆明,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该院管理哲学与机制学部院士。
4 P$ }1 k: H9 X9 i9 S9 m6 U, T2 M) ^  刘思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该院经济管理学部资深院士。; k$ I2 K1 k* X+ Z. s
  侯立军,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为该院营销管理学部资深院士。
" L2 H; [5 t6 B6 W% C" w! k  高觉民,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为该院经贸管理学部资深院士。9 s0 \1 K' g8 }* L$ A* V0 L
  王顺庆,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教授。该院保险管理学部院士。8 D/ F& \- K: K
  “我们成了他手中的枪。”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教授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网站上,方延明位列“文化与文物管理学部”资深院士名单。
4 o2 J5 i, t0 F$ B+ B  而在南京一些大学,有不少人私下议论这些所谓的院士,都是他们花了两三万块钱买来的。" b5 b% W$ H7 S4 X
  方延明回忆,2004年,他接到一封来自“中国管理科学院”的申报院士的发布函,这封信件让他感到“非常意外”。信中称,他已经被评为该院资深院士,并附有一张表格。来信表明,只要填写表格,寄回“中国管理科学院”就可以。一段时间后,方延明真的收到了该院寄来的院士证书,他就填好寄了回去。
7 ~! z& }! b& C" M& \# P* o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思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是收到中国管理科学院用邮件寄来的材料,请他填写一些材料,然后将个人的一些成果按申报表填好寄回。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回文告诉他已经被评为该院的经济管理学部资深院士。
1 J6 I7 X% R0 F, q  刘院长说,他们没有提过钱的事情。后来他也看到相关的新闻,说了中国管理科学院的一些事情。但当时他是看到有那么多的两院院士都在其中,所以也就没有多想。而且,他们寄过来的文件中有政府的批文公章,自己也没有多想。后来他们给寄的文件中还有些带有他们单位的字头的信笺纸。6 Q2 q2 i. u" @
  不过,自从他被聘为该院院士后,该院就一直没有和他联系过,他也没有和中国管理科学院联系过。) z6 A; u( X, H' p. ^' ]. N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办公室人员则称,在他们那查不到院长的电话。1 v7 Y7 m) D& c* W3 k
  记者发现,江苏省内,一些企业家和政府工作人员也称为该院的资深院士或者研究员。
0 N8 V( m, r7 m6 h9 X% ]5 \2 ]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南京教育界人士表示,这表明我们的学术界风气浮躁,这些中招的人大多是成名人士,担任着高级领导职务,只要他们当时稍微多个心眼也就没事了。9 v4 g) r* F3 D$ Q. d
  刘思峰院长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如果当时中国管理科学院向他要钱的话,他肯定会发现其中的猫腻,但是当时确实没有提钱的事情,而且又看到那么多两院院士也在其中,就丧失了警惕性。
( G" Y8 f8 F& B: a  一位南京某著名高校新闻院系毕业、现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士称,关键问题是,如果出钱了,这些钱是否是他们自己出的,要是单位给报销了的话,那就太不应该了。
5 H( a# p& s1 Q  据记者了解,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单位已经在内部贴出公告,提醒大家不要上当。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3 20:51 , Processed in 0.0764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