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548|回复: 0

秦中飞:不后悔写过“彭水诗”

[复制链接]
bUcZvLdV 发表于 2009-6-5 18: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势台历
5 g0 _' X6 g8 C- V7 L
5 B/ N, P9 j( p4 u; Z" s  彭水诗案曾被人尖锐地形容成 “现代版文字狱”,其实相对此后发生的稷州文案、山东高塘网帖案及孟州文案等,彭水诗案只是其中一个典型。而随着因言获罪版本的不断刷新,类似案件所传递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信号,值得人们重视与反思。
/ f+ |9 r, S$ _/ o8 L$ Y  R$ t2 S, b0 ]+ r; z4 B  c  o3 ?+ ]
  ( ^8 H0 A4 `- y1 d6 T# y5 H
& ^7 A1 i6 u) _- N

/ r9 Y  r/ [; W% O0 I, Y$ {2 B  E. _
  人物档案
" c( c+ `* J* u8 l- o) Q" v% y' A# U$ y& S
  秦中飞 33岁,重庆市彭水县教委人事科科员。2006年8月,秦中飞因制作打油诗,被指有影射当地官员之嫌,被当地司法机关以涉嫌“诽谤罪”送进看守所关押了29天。9月29日,他被取保候审。10月24日,彭水县公安局对秦中飞涉嫌诽谤一案宣布撤案。10月25日,受害人秦中飞从检察院拿到2125。7元的国家赔偿金。
8 G% X. X! I. U$ Y) ^7 @* L& q! Y; c- v6 K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2008年8月11日,按照约定的时间,秦中飞主动给《法制周报》记者打来了电话。事隔两年后,再次提起彭水诗案,在此案主角秦中飞的眼里,依旧如同一个敏感词汇,让人感到脆弱而感伤。; A" r8 p. c* g3 R( K7 y  c

' e3 t9 n/ q+ I7 V, G) G7 W  用他的话说,彭水诗案对他的影响,“一辈子都刻骨铭心”。
$ l5 v. o) |/ F% [/ K3 T. ]- W, ~6 o$ U4 a
  平日在小说里才有的虚构情节,却如法炮制在现实生活中,而他却不偏不倚地对号入座。因为一首即兴而作的打油诗,秦中飞的人生戏剧性地上演了一场“无罪——有罪——无罪”的曲折故事。3 H2 Y6 o; Z+ a6 u8 {
- Z% [3 [' i4 x
  不过,秦中飞坦言,他并不后悔曾经的所为。# e  u9 n3 B. |/ k- A. Y

% S- F3 \2 k. N7 q  Q2 f; Z) [  因言获罪
0 x4 v. `) \  |9 }8 b: k2 B; Q  }+ |- T3 L$ ?9 z
  现在看来,秦中飞并没有预料到打油诗造成的后果。' x3 f; {. r) W# |) u, E
& x5 T. D! ]  k2 ]% T( A
  2006年8月15日中午,他在办公室准备午休,难以入睡,便摆弄出手机短信,翻阅到一则《虞美人》。这是一首反映彭水现状的词:“彭水腐败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白云中学流产了,彭酉公路越修越糟糕,学生走光老师跑……”2 ?7 h3 C5 E5 ~
/ S" u$ y& v2 K& \  t
  秦中飞觉得这词有点意思,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不押韵。一时兴起,他用了20分钟的时间,将这首《虞美人》改成了《沁园春·彭水》:“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看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 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7 T* q% j4 J) a5 X, H% T% P# s
  y, E" o6 X9 O' T" w1 ~
  “仅是个人情绪的发泄,没有任何目的。”好舞文弄墨的秦中飞通过手机短信转发给了10来个朋友。兴头上,他又通过QQ传给了几名网友。0 n- C* e$ V7 Y9 g: T- s, ^

" Q. d' J4 v! o4 z$ u9 M( D4 l  而接下来的故事却颠覆了他当初天真的想法,甚至来不及多加思考。  |& I: v* q7 ?8 |, {9 x: W
1 x4 N0 T& g3 [4 v
  时隔半月后的8月31日5时许,两位警察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警察搜查了他办公室的书籍、电脑等,并没收了他的手机,随后将他带到了公安局国安大队。2006年9月1日晚,公安局决定以涉嫌诽谤罪对他实行刑事拘留,转移至彭水县看守所。
* f4 A# W& L! L+ p  W$ ?; C9 [# Y9 G' P
  办案人员反复追问秦写《沁园春·彭水》的动机,并怀疑背后有什么力量指使。秦中飞说:“这仅仅是填写的一首词牌,不针对任何人,也没任何目的。”) |6 q5 q; B3 ?0 x' N1 n4 @

* v; [/ g7 `/ _  10天后,经过数次提审,公安局于2006年9月11日对他正式下发逮捕令。6 Z% k' D) \5 R: k! j2 J2 {+ \

4 i. A' A2 p; x9 G1 y  此后,有40多名收到过秦中飞这条信息的朋友和同事被传唤到公安机关询问,以追查短信背后的动机。
1 A* n2 y5 W# x2 m# D9 l3 f4 M; t2 F& x; L0 Q
  秦中飞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极力为自己申辩,但警察并不相信他所说的话。
8 ]# p- c9 X: e4 @0 \  m7 T+ Y& m, J, ~( V! d/ j3 e
  公安机关称,在这首词里隐喻了彭水县委县政府3位领导——前任彭水县委书记马平、现任县长周伟、县委书记蓝庆华以及两件轰动一时的官民纠纷,3个政府公共工程。“骚搞”是当地方言,瞎搞之意。
+ n+ X3 Y. F* J! v! ?& c$ }2 [' f1 Y
  检方的起诉意见书称,秦中飞捏造了一首引起群众公愤的词,利用QQ和短信方式进行发送,严重危害该县社会秩序和破坏了蓝庆华、周伟的名誉,触犯刑法246条之规定,涉嫌诽谤罪。
2 B6 R/ k% C5 b0 e. I
5 F' J7 K2 U: ?. x6 }( c  在看守所里,看到一屋子剃着光头的陌生人,秦中飞不能接受他是一个犯罪嫌疑人的角色,也不能接受他被剃成光头的样子。
* C- w# }( A9 v8 @2 \  F& {
0 m2 t& q5 o& P1 ?0 l9 u  秦中飞的代理律师a>李纲认为,词里面所写的并非捕风捉影。“你可以从字面理解到任何意思,但不能因此认定诽谤了谁。缺乏了主观意图,诗词中没有指名道姓,也没说什么坏话,只是描述了彭水的现状和事实。”2 }3 Z' Z/ ~' d

3 J/ V8 h6 D( }( b; ]% O  此外,李纲对此案的法律程序提出强烈的质疑:“诽谤罪可以自诉和公诉,公诉必须是危害特别严重的,比如被害人自杀无法自诉,或者引起两个国家争端等。法律上有个概念,对于公众人物和行政领导是一种有限度的保护,他们应该接受民众更多的监督。”
1 X1 a( D$ N, I8 ?# {
' ^2 [5 z5 P5 e6 C  “这首词几乎把彭水的成绩都否定了”。 彭水县分管政法、意识形态和科教文卫的县委副书记孟德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下面的公务人员看到了,会对彭水对外工作造成极不利的影响。”
$ B( n% W& M  E
5 R. K! u. E3 A( I' D. v  转机出现在9月29日,秦中飞被取保候审,他共被关押29天。+ T9 R6 k( Q# L" G9 y0 K. U

; Z( `* e+ U! _& M  2006年10月24日,彭水县公安局对秦中飞涉嫌诽谤一案宣布撤案。10月25日,受害人秦中飞从检察院拿到2125。7元的国家赔偿金。
' t" O5 Y. T  v9 ?7 |1 `% N! P1 A$ I7 \% F
  仍有担心和顾虑) m8 J# ^6 {  \) h2 \
* q# ?9 t- i* w) Q
  表面上看上去,事情圆满地画上了句点。实际上,秦中飞称,他仍有些担心和顾虑。
! ~" c2 N' s5 ^& z, y; b  v  H+ m. k$ P1 F
  公开报道称,“彭水诗案”发生后,经重庆市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政法部门不依法办案、党政领导非法干预司法的案件。2006年12月9日,重庆市公众信息网干部任免栏目发布关于“市管领导干部最近任免动态”,免去蓝庆华彭水县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4 T" I# y1 @' O: u

& b) y6 \' g! B2 ^7 w) w  a  2007年2月1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决定:任命蓝庆华为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不降反升”的质疑迅速成为网友争相议论的焦点。) g. p" K& Z0 l4 S% [
" x7 q0 d  z; l; B8 }4 h. n1 H
  2007年3月,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回应此事提出说明称,彭水县原县委书记蓝庆华到重庆市统计局任副局长是待处理,而非平调。; X! @2 e8 C4 [4 M+ G

/ y. J2 o' m5 K3 m: I& F; b  对于不少人指出,关于县长周伟等相关当事人目前尚未受到处理的情况,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是出了一个事,所有人都要受到处理,这个事情主要由一把手负责。1 d1 g! C" v% g  S4 E

' T% r. [5 l$ e8 v; R+ N  2008年8月11日下午4时,《法制周报》记者致电重庆市统计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蓝庆华目前担任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至于具体分管什么,则不便透露”。; v: z( y; j; q4 M, R
7 m$ c& h1 U; r& A& ^% m1 ^2 z8 q
  近日,秦中飞在电话中不停地向记者表示歉意,说感谢媒体的关注,但是,“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不想再提起过去。因为我还要在这里继续生活。”他说,希望记者能够理解。: K+ y* |6 q  I. t+ M3 m
- }  g2 B2 K5 a1 A" I3 j1 Y
  今年33岁的秦中飞已是一个7岁男孩的父亲。1998年7月,他从绵阳师专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高谷中学教语文,2003年5月调入彭水县教委。
& ?* b  p  ]" V, t0 V' s$ Y
8 T, h# [% {5 b  秦中飞说,当年国庆后,他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班。回到单位后,单位领导和同事还像以前一样。工作没有受到太大影响。9 A1 c$ D  L6 T, C3 B# A3 E3 [$ k2 E
9 T8 `0 \& ]2 s
  在媒体公开报道中,曾披露这样一个细节:《南方人物周刊》记者给他发了3条短信,均无回复。给秦中飞打电话,他说,不要发短信,有事打电话!; i( {; \5 h" w

, B6 u! C- s+ l+ x3 Q6 P$ P$ ?, O. B8 P- T  v
$ X+ l. `7 e& `5 O$ K
  见面后,该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发短信,秦中飞迟疑着说:“短信几个月过后都提得出来!”他得了短信恐惧症,听到短信就紧张。
+ n, C7 v: Y2 X8 _3 Q/ c  d* j' O+ ^3 K: ]
  当本报记者再次提起这个短信恐惧症的故事时,秦中飞一改严肃的语调,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他说:“其实也没那么严重。”( k6 u5 }2 Z, ?8 E! V

9 o8 p  T  ?. U7 J4 f& W% f" N  秦中飞7岁的儿子虎头虎脑,很是可爱。但他并不打算主动将这件事告诉儿子。他说,等儿子长大后,儿子自然会知道。
+ i) |; D" o4 U" L1 E
3 O# V- N+ c" H, ^) L  本报记者曾在今年6月份时报道过山东高塘的网帖获罪案,原县委书记孙某被免职。秦中飞称,该案他有所了解,只是,对类似案件的核心问题,他避重就轻地说:“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想去提这样的事。”: h- a. f  y9 `# k4 z- Q: x* H6 v

% w  V0 W2 V8 N8 `6 j* W* b9 h  偶然,面对记者的提问,秦中飞会选择沉默,然后无奈地叹气。: [3 p, t! M' O4 C( g

$ w& ?! G, J4 C  在秦中飞的个人博客a>中,首页个人档案一栏,除了一张照片外,其他内容都未具体填写。最新更新的博客a>显示时间为2007年3月4日。
9 E5 s: t8 o" `/ S4 K
/ l2 ~3 P" ~* M! W' o$ J' c  在这个久未打理的博客a>里,曾记录了他的愤慨与不满。相形之下,现在的秦中飞显得更为理性和慎重。' U7 m( V0 {  B+ h4 B
0 ?! X) ?" X/ b) ^1 O/ S, T% A
  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Y; ^/ s: Q5 A+ {5 z! `* G
( c2 Y: s; c9 x- F8 u
  《南方都市报》记者龙志是彭水诗案的首发记者。也因为这篇报道,龙志获得了报社年度嘉奖。! F/ I. W1 q9 B4 h4 h
9 C8 E+ \6 ^7 O3 A: U
  龙志在博客a>写道,第一次见到秦中飞,是在凌晨2时,“一个神情黯然的男子,了无生气”。 “这近乎落寞的男子竟会搅动这场‘文字狱’的祸水,让我着实有些突然。”在证实眼前的人就是秦后,龙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惊讶。
! G3 g" Y, Y8 C
' H+ r+ X/ n4 g; _3 n1 A; V  秦的身世与大多数人的成长与社会背景并无太多差别。
& L! Z% X% w5 S& z+ J. l$ d6 r* g/ D8 }- \" W/ E2 x
  在秦中飞11岁刚进初中那年,他的父亲——一个“勤劳,爱打抱不平”的生产队队长去世了。他一度陷入“孤独,自卑,不自信”的绝望中。事实上,至今他仍试图彻底摆脱这些性格的阴影,他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但只有他进了政府部门,吃上了“皇粮”。
+ b0 j2 b! y4 P. M$ y$ q6 b, u" x+ w- R# ]
9 h9 ?; C! z0 }# l# U8 d& H  “就算能够选择,我还是喜欢现在的工作。”这个靠努力读书,成功转型的农家子弟仍然如是说。& E& c. v. n- e) @/ {. }4 @

1 v% ~, X7 H. f) m+ n4 ^1 H  他笃信时间是解除痛苦的良药,他尝试着用一种原始的方式抚平心中痛楚的记忆,不再触及任何与彭水诗案有关的话题。% }8 g9 v& k" D; m
, G) ~- C5 c' v7 W9 P, r! X. i
  “我只想过平静的生活。”一切归于正常后,秦过着普通公务员的生活,按时上下班。
& D' V4 }2 H+ R% ^& K; L5 ~( p& Y: e! l+ E  h7 ^% t; T% _
  法治刻度/ l  U/ H1 [( C1 r3 A. _6 ~1 t

3 R: c, \0 B# u; v# Z; Y' y  清除彭水诗案生长的不良土壤
* Q0 ?. {2 F, i; ]9 x' [, e
: t" V1 p7 J. D! r: ?8 k4 p  细看彭水诗案戏剧性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诸多荒谬之处。首先是办案过程中充满了权力干预司法的阴影。县长周伟从他人那里获知那条惹祸的短信之后,便要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编写短信者有无“政治企图”。在秦中飞被抓后,一名县委领导又提出具体要求:“出手要狠,效果要好,五天内办结”。在多名党政领导的强力策动下,一顶“诽谤罪”的帽子很快就扣在秦中飞头上。且不说所谓诽谤罪根本不成立,办案程序就大有问题。我国《刑法》规定,诽谤罪“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诽谤才定罪”,此类案件为“告诉才处理”。而几位据称被“诽谤”的官员并没有提起诉讼,公安机关却心领神会地主动介入了。这不是以法律的名义轻薄法律吗?! h$ q1 {2 M7 U7 c

0 [/ |  X# _" R5 j  “彭水诗案”出现种种悖理之处,首先在于当地权大于法的现状。权力能够透过法律戕害公民,除了一些领导特权思想严重外,也缘于民权在公权面前的渺小。所以,“彭水诗案”虽然有了一个妥善的结果,该纠错的纠错,该赔偿的赔偿,该撤职的撤职,对保障言论自由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人们应该对案件背后的诸多潜规则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保证司法的独立性,从法律条文上加强对民权的保障,清除其生长的不良土壤,才能避免类似案件的重演。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 17:10 , Processed in 0.0792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