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645|回复: 0

文明是法律之上的一种生活

[复制链接]
SMfSLVjn 发表于 2009-6-21 12: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讲来自印第安原始部落一位叫纳瓦霍的学生,当他从家乡第一次走进大都市的豪华火车站时,看见墙上贴着醒目标语“请勿随地吐痰”,他以为有这样的提醒,车站里一定都很干净,但当他低下头时,却看到地上仍然有许多痰迹。后来纳瓦霍在奥克兰市热情接待他的恩赛德太太家里,看见到处都干干净净,心想这家里一定贴满了“请勿随地吐痰”的标语,于是他四下里寻处,结果一张这样的标语也没找到。终于纳瓦霍明白了,标语就像法律,只是一种生硬的约束,视而不见的人照样我行我素,而我们在家里的所作所为才是道德,因为“我们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家,真心地爱护它,不需要任何警示,也会做到最好”。
) ?, w5 s# ^# w$ e& K( S9 |9 Y/ s  ]( ~* h3 Z. ?

4 k# }4 F' d9 Y1 |- q2 s  纳瓦霍在美国碰到的情况,在我们这里同样存在,甚至要严重得多。一幢楼里住着的人,各自家里都打理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也井然有序,但各家门外的公共区域就不太那么在乎了,一年到头也难得有人来动一笤帚,公共通道有时也会被一些杂物占据,既妨碍通过,又影响卫生,但谁要是对此向主人表达一下不满,他会反诘你:“这地方又不是你家的,违法吗?”当然,这种情形在现在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已越来越少。但即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变,我们的文明素养是否也更让人乐观了呢?$ P5 l9 b' k4 s

# K/ m, Y+ X7 Q' @: N7 a
$ Q8 C' N$ B* H# u: _3 G7 _  当我们指责随地吐痰,听到的是“违法吗”;当我们阻止在禁烟场所吸烟,听到的还是“违法吗”;当我们在公共场所提醒不要大声讲话时,听到的仍然是“违法吗”。似乎只要不违法,别人什么也管不着。听起来这些人似乎很有法律观念,其实不然。- d9 Q. j' \' r7 d6 m
5 w+ @, ~0 ~* v! [
; |/ e/ D) c) f9 h- ?3 ^! v% t
  法律属于强制性规范,但法律没有也不可能规定社会生活的全部,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主要还是依靠道德来支撑的,法律只是守护文明的底线。因此,文明从本质上讲属于在法律之上的道德生活,与人们的日常行为密切相关。现实中,像排队买东西、乘车让座、听课开会关闭手机、如厕后放水冲洗等,都不是法律所规定的,但却是社会自然形成的公德,只有这些公德得到遵守,我们才能感受到那种并非法律强制的秩序、关怀、尊重与安全,这些出自人自觉意识的行为更加真诚,让人更觉温暖而可靠。如果以为不违法就可以我行我素,那就等于贴着“底线”生活,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放纵的惯性会时不时地穿过“底线”,加之法律不可能时时处处监控人们的行为,于是一些事实上已经违法的行为就会由于习以为常而不为自己所警惕,如闯红灯、无照骑摩托车、乱贴小广告、违法摆摊设点等。当这些行为变得理直气壮时,“违法吗”这样的诘问也就可能转变成“违法又咋样”的蛮横,当生活中这些细小的却是习惯化、规模化的违法难以遏制和修复时,作为“底线”的法律就被篾视了,文明也就变得难以期待,而为此付出高昂生活成本的,仍然是我们自己,甚至还要累及我们的后代。
. X" U7 _7 g+ `
# h5 \3 Q. S6 P) L0 G
: ~- r' v: z( ~  e  纳瓦霍悟出的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我们不可能只生活在自己干净明亮的家里,现代人更多的时间其实都交给了这个社会,我们更多时候都身处公共场所。所以,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我们的城市吧,让文明从你的小家走入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过每一片水面、每一块草地、每一处广场、每一个店堂,在这城市的人群中,激荡起美丽的回响。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12-22 01:24 , Processed in 0.0688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