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1413|回复: 0

“丢身份证不挂失不担责”背后所诠释的法律规则

[复制链接]
运恒 发表于 2010-4-1 08: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 Q. i0 L3 b& e/ O: ?5 ~( z, @$ o. O% x: u
  近日公安部在回答网民提问时明确表示:公民丢失身份证后,无需办理挂失和登报声明。如果居民身份证a>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证件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 X- ~& P, x( o( e6 Y6 N( ?3 D2 H- Q+ R% p
& Y* e5 R7 Q7 y) ?, H& K) D
  这则消息经媒体报道后,似乎没有炒作成热点。6 S5 ^4 h  L1 ~4 l' m

# U( v6 [  Y; k9 |( {2 s+ I0 ^0 P6 G
  或许大家认为这太平常了,公安部本身不过是在释法。
% R$ ~& t6 K* H3 S
* Y8 N/ \/ B1 G0 \% {" ]. @, I% }& z& r/ p
  
: @3 ]. z9 S; \' H: ?" Z4 i+ a. ?" J# [8 N$ Y8 ^

) \1 c$ f) ~9 L- z
- t6 c" x) k! k* Z
# A2 f% }. h# c9 n; n  “居民身份证a>丢失的,应当申请补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a>法A>》第十一条),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的行政法制原则,自然强行要求公民“办理挂失和登报声明”无法律依据。6 s% Q2 n. n5 Y) J* n! Q% A! @
8 l6 m% u- c/ h6 _. s. c2 @' N- I7 Q
& S2 }' a$ |& |- t, }+ q/ ?
  至于说“如果居民身份证a>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证件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似乎仅仅指刑事或治安责任,因为公安机关是无权对民事侵权、行政赔偿等责任的承担与分配进行确认的。( {: x$ f1 j8 e; }7 u" A

" [7 G2 J4 ~9 i% v0 C0 R, b1 N6 V7 ^3 L  ]+ k& \" D
  尽管从理论上分析,确实“如果居民身份证a>丢失被他人冒用,丢失证件者不用承担民事责任”。7 o+ R7 F; ]$ v7 _) |
" d" ^* o7 Y4 I6 }

; f1 P/ t! ^- G; H7 ]  我们知道,身份证作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a>法》第一条)。尽管该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a>证明身份:(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二)兵役登记;(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但事实上,居民办理业务需要使用身份证的地方可真不少。我们行走在今日的社会中,身份证是最重要的识别和认证符号,买飞机票、办理银行存折、证券交易、签订合同、购买房产……身份证承载了太多的功能,也附加了太多的责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身份证,我们寸步难行。
; B$ c0 e1 U1 Y% s9 X4 P2 S& W* j. P( m) U

3 |, b6 J9 G; X7 B0 @' r* B. ^  [& F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a>法》第三章明确规定了“使用和查验”制度。通过研读法条,我们不得不肯定地发现该法只赋予了“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法定情形,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a>”。该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还明确宣告“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a>。”由此可见,法律只规定了人民警察对居民身份证a>的查验权,除其之外,任何组织和个人是无此权限的。
9 \6 ~8 e' N, X
% f$ e; p8 J6 C- {4 ^
- S9 N  z) ?) J; p' @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一个作为服务企业的电信运营商,你去办张手机卡消费都得出示身份证。在中国,这样的垄断消费行业你都不知道它是政府还是企业,干脆称之为“二政府”吧。偏偏是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你又无法可逃避。那你不得不给人家出示身份证。
  x0 V% m+ o% j) E3 l. `5 P2 o: C1 B
: s/ i2 W7 b: Y
, K, Y3 K; I2 p# ~- P; i! T  为何“如果居民身份证a>丢失被他人冒用,丢失证件者确实不用承担民事责任”?/ {, _7 B& Q5 k; p; @1 e( K

7 {4 q' _! ^/ e+ h* e0 R; D2 A! s6 l
6 Q* O& y# j, }. w, u% i5 i  因为身份证只是身份证明。而居民与对方进行的消费、服务等合同中,除了出示身份证明,更重要的是要用双方签字,合同才能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a>>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五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 \2 X5 h; v- S" c/ L  t9 l( e( N0 v9 J/ O

9 j2 N9 O2 d) N* O6 W  可以说,签字/盖章才是合同的成立要件。而且,按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将签字与盖章是区分的。2008年第1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在裁判摘要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a>》第32条规定:“当事人采取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因此,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的签字、盖章的效力,是表明合同内容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据此享有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的签字、盖章,还具有使合同相对人确信交易对方,从而确定合同当事人的作用。( l4 ~; U, f6 O4 M  f

' T5 `% Z- t5 n7 c4 F
. ^2 f6 z: Z4 ]. [  在这个意义上,合同没有加盖单位的公章但是有法定代表人的签名,该合同有效。1 K7 r; w5 [* s/ F7 z

1 |0 k: M6 h  S( r3 X0 Q& _9 i" o9 f0 g$ V, n7 V6 C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冒用身份证并不产生实际作用,当然“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不是丢失人。
* \* b+ Y, f/ c+ z6 @' B9 H, O% ]& n4 r7 B+ E
1 C6 n1 D" N  K  V, C
  就我看来,公安部的这个解答好就好在承认了“签字”在法律上的意义。认字还是认章,一直是我国法律上悬而未决的争论A>。道理倒也简单,古代我国国民素质低下,教育不普及,许多人不会也不可能有自己的签名。但今天,似乎再过分强调认章没有必要。" s% N5 X+ L) |( C3 ?$ g+ |; }
, o# V2 C  b. k% }
5 z6 l) n6 W6 L' m8 J  n
  这才是这个解答的最关键之处。2 |/ }( u7 v- ~/ i( ^1 N

; B: G7 U2 C5 D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26 12:40 , Processed in 0.0660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