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现有14个省辖市;100个县(市、区),其中17个县级市,27个县,56个市辖区;539个街道办事处;4266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3344个,县(市)、镇社区922个。全省现有人口42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9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4.2%。
6 B$ e- D% l+ K5 `自中办发[2000]23号文件下发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把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全省重要工作之一,给予高度重视。先后三次召开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辽委发[2004]3号)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具体目标和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促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建设现已成为党政主要领导关注的重点,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的热点,整合各部门工作的切入点,造福百姓的闪光点。
6 b6 W# X/ K8 {一、我省社区建设发展的主要成果和基本经验$ T5 t- ~$ E3 d: A* \' o, Z( w2 x
(一)主要成果
; ?0 c' K+ O6 e3 J0 g" o5 H; r1、树立社区建设观念,完成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从1999年开始,我省深化居委会体制改革,在试点基础上,把原10913个居委会调整为4266个社区,社区规模一般在1000-3000户之间。调整后的社区普遍建立了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居委会。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决策机构、以社区居委会为工作执行机构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社区建设这一现代文明理念,已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影响和凝聚了广大居民的生活。通过采取理顺政府和社区的关系、聘请社区人民联络员、居民评议政府和社区工作者、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各类活动等措施,让居民更多地参与社区管理,行使民主权利。目前,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得到一定体现。
! n6 s, B: i" \* h1 M8 R1 ^3 H0 Y, l- `2、社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优化了社区队伍。几年来,各地采取政府投入、部门包建、单位赞助、资源整合、开发商提供等渠道,全省累计投入约16.5亿元,其中2004年投入3.5亿元,主要用于改善社区公共用房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全省现已建立了区、街两级社区服务中心484个,社区服务网点10.38万个,还有3711个社区服务站、375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510个社区警务室和2600个社区医疗室。社区一站四室(服务站、办公室、活动室、医疗室、警务室)总面积达96万平方米,平均面积达225平方米;有90%的社区配备了微机。社区干部补贴由每月100余元提高到平均每月580元;社区办公经费由年均不足500元,提高到平均每年1万余元。全省有8个市将社区办公经费标准调整到年2万元、社区干部补贴提高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社区组织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普遍对党员实行属地管理。暂住人口、无工作单位的40.5万名党员的组织关系,均转入社区党组织,占全省党员总数的13%。在职党员建立“党员联系卡”。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使党员成为社区建设骨干力量。社区干部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现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69万人,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48岁下降到40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由12.4%提高到40%,几年累计培训社区干部5万余人次。可以说,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社会事业。
2 x+ L- ^- e# X. T1 s, I3、城市基层管理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奠定了较好的服务基础。一是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几年来,全省社区安置和介绍就业200余万人次。其中,社区安置就业70余万人次。全省现有无失业社区614个。二是为搞好社会保障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目前,全省通过社区提供管理服务的社会保障对象有低保对象150万人(占我省城市人口的7%)、企业退休人员23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超过90万人,总计达470多万人。三是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全省有1279个社区建立了扶贫超市,每年接受捐赠款物折合5783万多元,并及时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2004年通过社区共发放临时救济金1.82亿元,救助困难群众83.4万户。四是促进了社区的便民服务。全省累计投入资金5.58亿元,实施“星光计划”项目1821个,50%以上的社区有了“星光老年之家”和活动中心。有了一批高水准的社区服务中心(站),形成了75万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沈阳市沈河区、和平区、鞍山市铁东区、大连市西岗区、辽阳市文圣区建设了高水准的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快捷、良好的服务。鞍山市在全市创办了524个保安、保洁、零售商品配送和家政服务公司,深受居民欢迎。目前,大事小情先找社区已经成为居民的习惯。五是参与了防治非典工作。防非期间,全省发动了30多万名街道和社区干部以及居民志愿者参与了非典防控,社区每天排查的外来和返回人员在30万人左右,充分显示了我省群防群治的社会动员能力。此外,社区卫生、治安、环境、体育、教育等服务蓬勃发展,体现了服务居民的宗旨。
6 g- R' c/ p, v! F. s(二)主要做法; v, ?0 Y( p( e0 Y: O
1、领导重视,大力推进。中央23号文件下发后,引起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听取省民政厅关于全省社区建设情况汇报,出题目,作指示,搞调研,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了3次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各地纷纷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现场办公会、部门协调会等,制定方案、出台政策、营造氛围、全力推进。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社区调研,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推进工作,社区建设工作已成为“一把手”工程。如鞍山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社区建房难点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相关费用,为保证工程进度,建社区用房可采取先开工后完备手续的办法,提出了社区建设工作要在全省站排头、全国有影响的目标。营口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参与规划设计,带领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进度和质量。为加强工作指导,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社区建设指导中心,中心设在市民政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增加编制5人。省民政厅每年组成工作组对社区建设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办。0 J% T% Y' g# _; s
为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省、市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厅、局,负责社区建设规划、综合、指导、监督、协调、服务、培训、表彰等工作;区、街道分别成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社区建设的相关计划、重点项目的决策、政策规章的制定及社区建设的宣传发动,计划实施,组织社区选举等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社区建设日常工作。社区领导指导机构的建立为整合各部门力量、有效开展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 F/ M2 u9 j* [0 F2、民政主导,齐抓共建。我们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牵头部门,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辛勤工作,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民政部门在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党群组织,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互相配合,根据各自职能参与社区建设,把各自工作融入社区,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F) J& R& Y' h/ f! k
在开展社区建设过程中,在各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开展了以解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结对帮扶社区活动,走出了一条由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包片包点、共同搞好社区基础设施的新路子。在帮扶过程中,各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成员亲自带头与社区结对子,主动帮助解决社区用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各帮扶单位主动与所帮扶社区对接,向社区转让闲置房屋、筹集帮建资金、提供建房材料、支援办公设备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省开展帮扶社区活动的7个市中,先后有4000多个单位参与了社区结对帮扶活动,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通过开展帮扶活动,社区用房面积有了大幅度增加,为社区补充配备了必要的办公用品,与驻社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了社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5 P. s* N- {" X, w9 C& _3、典型示范,牵动全局。为了贯彻好中办发[2000]23号文件精神,深化我省社区建设工作,2001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民政厅起草的《辽宁省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区活动方案》。方案从区、街道、社区三个层面提出了创建示范区的具体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区的创建方案和细则。区、街道、社区层层发动,居民积极参与,争创热情空前高涨。省民政厅及时制发了《社区建设示范区百分考核标准》,明确考核评比办法及程序。各地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发广大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寻找出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工作的切入点,牵动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沈阳、大连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有9个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有27个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社区建设示范区”。2003年省政府专项拿出1000万元资金对500个先进社区给予嘉奖和表彰。
) ?0 o: Y# m0 p(三)基本经验9 W" O9 i. h. f7 V& t3 ?3 c
1、领导重视、列入日程是搞好社区建设的关键。由于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政府的职能转变、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涉及到体制创新,不是一个部门所能推动的,必须要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奏效。一要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组织,领导社区建设工作,并明确党委政府负总责,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二要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三要指导到位,切实解决社区建设中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服务、理顺关系、推进社区自治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具体指导,综合协调,抓好落实。" U3 C8 y; E# j4 ~: X' o7 n5 r
2、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点。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社区的居住环境,保证社区居民的安全,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社区建设中,要围绕着这一目的,把社区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区街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承接居民对部分社区服务的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信息,起到对社区服务站指导示范的作用,社区要建立服务站,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二是发挥社区基础设施的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社区服务的物质基础得到保证。特别是那些基础设施比较好的社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为居民服务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城市低保服务、再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家政服务,法律服务、网络服务等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 _; e e8 \2 i% e# q: @0 K$ G
3、发扬民主、推行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坚持社区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要实现社区自治必须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认清本质,明确自治。必须认清社区建设的实质是社区成员的依法自治,社区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区域化的民主自治;认清社区的主体是社区成员,推进社区自治的主体也是社区成员;认清政府(街道)职能不是直接管理居民,而是有效的指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二是转变观念,强化自治。各级党委政府(街道)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实现四个转变,即在成立与社区组织关系上,由过去的领导关系转变为指导关系;在工作方法上,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协调服务;在对社区工作的评价标准上,由过去的上评下转变为下评上,以居民满意为标准;在社区工作安排上,社区组织由过去围绕街道转、等待街道派任务转变为围绕居民转、主动想办法为居民办实事。三是形成队伍,实施自治。由于社区自治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必须动员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才能实现社区的有效自治。因此,社区在发挥主体组织作用的同时,要建立和发展社区各类协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实现专兼结合,上下联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而保证落实社区自治的内容。四是强化服务,体现自治。为了保证社区实现自治,增强社区组织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必须对社区居民搞好服务,使广大居民从社区自治中得到实惠,深受感染,进而激发居民更大的支持,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五是建章立制,广泛自治。社区有效的自治需要健全制度来规范。为此在指导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起包括社区自治运行机制,社区民主自治程序、社区民主监督制度、社区民主考评办法等一整套确保居民自治有序运行的自治体系,使社区建设有章可循。要推进和完善社区居委会直选工作,通过“四个民主”制度的实施,使社区不同群体的居民在社区的政治平台上充分表达个人的主张和意愿,创造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关系。
, T# y9 _# m* u1 k1 |# N" j4、完善功能、增强活力是抓好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社区风尚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内在精神支撑,提高居民素质、培育社区精神,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载体作用。要通过强化文体、教育设施建设和建立健全文体活动、社区教育骨干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全民健身、科普教育活动,吸引广大社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大家庭建设中来,在各类活动中沟通情感、陶冶情操、营造社区的温馨氛围,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把社区建设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1 s. ^2 S8 {$ x0 K; i& B ~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对流动暂住人口的管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努力营造长治久安、安居乐业、稳定有序的社区。要以优化、美化、绿化、亮化环境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营造社区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 |% g$ b4 q- _4 i5、加强党建、完善制度是社区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因此,创建和谐社区一定要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和各项制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努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不断加强改进对社区内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上狠下功夫;要积极引导和激励社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干部自身的模范带头行动,与人民群众建立互信、互助、互爱的良好关系,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团结社区居民共同创建和谐社区的新格局、新机制。发挥社区党组织协调社区各类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正确反映群众意志,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作用,保障和谐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创建和谐社区政治环境。
' \7 H/ A. V, y I `' P9 ~二、社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0 ?+ a# J" A9 o( o" B4 g我省社区建设起步比较早,沈阳市探索创造了“沈阳模式”,省里积极推广,为全国各省推进社区建设的初始阶段提供了“科学定位社区、合理调整规模、设置新型社区主体组织、以及规范社区组织名称等体制创新方面的做法和经验”。随着中央23号文件在全国的深入贯彻,各省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和迅速发展,我省社区建设逐步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上讲,在完成社区体制创新后,在深化社区建设上办法不多,缺少带有方向性的做法和经验。社区服务的龙头作用体现得不够明显,社区功能发挥得不够全面,群众受益不明显。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外部环境不利于社区民主自治。具体地说,一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较大。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基础和平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社会事业工程,还没有被列入各级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总体投入少,普遍存在补贴待遇低、办公经费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尤其在一些领导重视不够或财力较差的地区,社区工作开展难度大。按照辽委发[2004]3号文件确定的目标,全省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就缺口60多万平方米。二是政策不配套,社区服务发展不快。目前,我省社区服务市场运作机制没能有效建立起来,服务项目和内容有待于拓展和延伸。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创办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方面有待加强。三是培训不到位,社区干部队伍素质仍需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主要由民主选举产生,所以社区干部流动性较大,由于没有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有效实施培训工作,使一部分社区干部素质不高,办事水平和效率较低,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四是“费随事转”落实不好,社区负担过重问题突出。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各部门把本应自己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给任务不给经费,增加了社区负担,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向社区派任务的部门有几十个;一些街道办事处沿用传统的方式管理社区,随意向社区指派工作,应该费随事转的工作经费落不到实处。
/ {* X8 Y8 g' v, x/ {8 L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抢得先机,占据前列。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辽宁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创建和谐社区上下功夫,注重结合,着眼创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我省社区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辽宁做出应有的贡献。
) n9 ~- k) \5 r4 M三、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社区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 ^( d4 W! \! F) U(一)发展思路; A$ L+ K) U7 o* }
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当前我省社区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已从认识阶段发展到客观需要阶段。社区建设成为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构建和谐辽宁的重要任务之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城市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社区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和谐辽宁为目标,以政府推进为主导,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投入,壮大队伍,完善机制,强化功能,搞好服务,推进自治,全面提升我省社区建设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一批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关系和谐、治安良好的现代文明的和谐社区。具体工作思路是:
( s( c6 k/ X# ?2 G- l+ O. S6 K1、认真贯彻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任务。8 @% }( F. W1 H6 W i
胡锦涛同志2003年来辽宁视察时指出,加强社区建设,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对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于推进城市两个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要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形成社会服务网格化的新格局。曾庆红同志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把社区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
; o9 q+ y+ Q( ]4 k q& n- h1 U按照上述要求,我们拟将构建和谐社区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总体目标是:构建“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关系和谐、治安良好”的社区。文化繁荣,就是社区有文化娱乐场所,信息化发展较快,居民求知氛围浓厚,讲文明、讲知识、讲科学;环境优美,就是社区内外整洁舒适,设施完备,居民普遍具有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家园意识;管理有序,就是社区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居民积极踊跃参加,驻社区单位主动配合,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共享;服务完善,就是社区服务设施配套,服务项目齐全、方便快捷,对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有力;关系和谐,就是邻里团结、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品味高雅、互帮互助蔚然成风;治安良好,就是各种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各种不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控制,社区居民安心生活,有安全感。5 o6 n0 P+ T* p1 J4 i
2、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高标准和谐社区。5 h6 E; t0 ]# p
按照和谐社区的标准,在全省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目的是通过典型引路,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带动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全面发展。全省创建和谐社区活动由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方案。2006年上半年拟评出省级创建和谐社区先进区20个、和谐社区200个。参加评比的单位由各市统一向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申报。由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推荐上报的候选区和社区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根据客观检查评估的结果,对照标准,提出省级创建和谐社区先进区和和谐社区候选名单,报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凡符合标准的先进区、社区,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或以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命名并授予牌匾和荣誉证书,各级财政要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给奖励资金,省里也争取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创建和谐社区先进区和和谐社区。全省创建和谐社区活动实行动态管理,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抽查,凡不符合标准的单位要取消其先进称号。同时,组织开展好万家社区图书援建和社区居民读书活动。开展好3年一度的社区建设示范评比表彰活动。
; X6 H7 r0 P+ A9 I( w5 `3、继续开展万家社区图书援建活动和新一轮社区建设示范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社区建设工作内容。$ ^7 C; `9 {# l5 _5 p; B, h3 c
贯彻民政部宁波会议精神,开展第三批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按照全国组委会的部署,今年我省要在未援建的社区中选择1000个社区图书室作为援建对象,省厅拟争取一部分资金对第三期援建对象给予一定经费补贴,各市也要采取措施,积极筹措资金,搞好宣传、申报工作,确保完成任务指标。同时要做好受援社区的续援工作和社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并以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为重点,开展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和社区文明风采展示活动。要逐步把社区图书援建活动和万家社区读书的范围由城市社区拓展到小城镇社区,形成以图书室援建和读书活动为纽带、以城乡互动、城乡一体化为特点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 q0 F* B/ n' N- [# X要积极开展新一轮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民政部将在9月份进行表彰,我省要根据民政部社区建设示范活动评比标准,进一步完善我省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评比办法,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检查验收,评比表彰省级并推荐国家级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3 d3 h7 F# S4 ^; ]/ ?: V4、把握三个重要环节,不断提高我省社区建设整体水平。
9 k8 G6 {. {# Y7 @8 G一是积极争取把社区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要探索建立社区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保证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省及各地正在编制十一五规划,应积极争取将社区建设纳入全省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认真落实3号文件精神,争取各级财政建立社区建设事业发展专项经费,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投入全省社区建房以及硬件建设、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干部培训等,切实在社区建房、办公经费、人员补贴等方面达到省定标准。二是以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要做好第六届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加强领导,分类指导,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的新路子;要建立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和为群众服务的本领。三是完善政策,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社区服务改革发展的政策意见,我省也要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工作发展。以满足群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发挥96100辽宁民政便民服务信息系统作用,推广鞍山市建立四大公司等经验,加快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鼓励并吸收社会资金兴办社区服务设施,培养一批在投入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拓展市场等方面独具特色的先进典型。以典型引路,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多种成份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同时发动社会各界为社区建设做贡献,动员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把已有的各类服务设施,实行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4 b6 k" O$ V1 I% P) d5 m! ?- y
7 O: U! G+ I& C# r0 J(二)主要措施
9 L8 E* D5 j' J. C6 E1、继续争取领导重视,不断加大投入。我省已连续3年省政府将社区建设主要指标作为对各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继续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建设经费不足问题。要按照辽委发3号文件要求,政府要从建立公共财政的角度建立专项资金。另外还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建立多渠道资金来源机制,切实解决“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有钱办事”问题。: d4 T' j2 p" x& w2 H+ \* L7 O
- I1 g+ [+ X6 A* m2、搞好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配合国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组织法修订颁布后,具体出台《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辽宁省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逐步使社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v: |( P* N4 |% Z8 O
3、完善制度,建立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社区“准入”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实行“费随事转”,逐步为社区减负,创造良好的社区自治条件。形成由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密切配合,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实施,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党政领导有力、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完善、生活便利舒适的新型和谐社区。5 P9 v) k/ x3 j( m- d
4、充分发挥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沟通情况,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q& o/ L4 o2 Z
5、深入调查研究,实行分类指导。要全面掌握各地区实际工作情况,在调查中既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总结交流经验,也要注意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地区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着眼全局,使工作平衡发展。8 O& N; J6 R3 Q( G# K. B! E
几年来,我省社区建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社区干部的艰苦工作下,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社区硬件建设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将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进取,勇于开拓,把我省社区建设工作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 v* t" d) R- e. i9 a8 D0 f
3 x0 Y. T: `' k1 u' E
k, N- x% C, _; n1 F7 G原文地址:http://www1.mca.gov.cn/redian/shqgz/shequjs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