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 F( u# O& e1 v+ \) P: I4 x; f' e 给这个命题找个答案,此刻似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发现法治领域有很多人物,他们和他们所身处的事件、所坚持的观点一道散发出璀璨的光华。
0 I$ Z, M5 P" p) a; h, j 他们是为时势所造就并造就时势的法治英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名字会铅华尽洗,甚至无可避免地被人遗忘,但这些英雄人物隐隐散发的云霓依旧氤氲。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符号意义,是中国法治的步履稳健前行的风向标。他们,构成了2004年法治中国波澜壮阔图景中最为动人的一部分。
6 L+ q: W5 w* T* ~ 在梳理2004年这一段法治历史的时候,我们记录下这千千万万英雄中为数不多的代表,谓之2004年度法治人物标榜。9 k1 i( ]/ l, P, I) y
这是《方圆法治》编辑部自己的视角,也许不一定科学和准确。但是,解析这个年度英雄的群落,并以此大致勾勒中国法治断代史的2004年一个横剖面,在某种程度上还原13亿中国民众对于2004的法治记忆,将是本刊编辑部这次岁末年终盘点的指向。 n) w, @8 |9 F; b9 Q! p
: C2 ?& T- J5 { n! \; T
; {& h0 D+ q* |" C4 ?
李金华: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A0 e) R! q4 v$ n/ n2 o2 F: E4 C
★入选理由:% R/ c& M7 K8 R+ u) ?
最大胆。称审计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既忠且勇,不惧威胁。
/ F/ p% U6 R, }$ x: x8 i5 E CCT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中,最热门人选就是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有评委以如是理由投票:“从经济上监督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经济影响也是巨大的。” : ~8 f8 M: ^/ K$ d
本刊编辑部将李金华列为2004年度法治人物。从去年中期指摘财政部掀起“审计风暴”以来,2004年6月,暴风雨更猛烈地到来。李金华代表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审计清单”,成为重磅炸弹:除了淮河灾区和云南大姚地震灾区有关地方政府虚报、挪用救灾款的事实,以及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调查结果被披露外,还有国家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科技部等4家中央单位因虚报、挪用预算资金的违规事实,被一一列入“黑名单”。9 W) ~- A% c: x: l& ]4 t$ x
“审计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
0 ]7 E8 _( ]& J8 c$ R “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
- G. H8 q0 Q4 E. a" w “我不想离开这个位置,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我能干很多事,坦诚跟你讲死猪不怕开水烫……”
6 }! l+ `; G7 U# j/ Z- T “你要当审计长,必须把自己的后路断了,没有这个决心就当不了审计长。”3 m2 S8 Y3 C! d+ q
表面上看来,已逾耳顺之年的这位审计长非常儒雅,但他的强硬是刻在骨子深处的,没有人能够从他这里打开缺口。审计署每年从财政部取得经费开展各项工作,但这位“铁面审计长”和他的同事对财政部一点也不客气。向中央级部门特别是一些强力部门的公开批评和问责,为各界民众交口称赞。& X* S$ N6 t' w, O$ R" |. x
很多人为李金华的安全担忧。2004年7月,新华网a>开展了“您是否为李金华担心?”的网上调查,截至7月15日晚9时30分,3个问项“不担心,好人必有好报”、“担心,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很难说”比例分别各占14.52%、76.04%、9.44%。
. S8 X" I: M2 ^2 ~- c 李金华并无惧色:“十多年了,每天早上坚持一个人走路,有很多人劝过我要注意安全,我不担心!”
' D, q/ J* J, Y7 Q- ?5 A “看门狗”忠勇如此,足见这位审计长对审计工作的赤胆忠心。当然,李金华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背后最强大的支撑,是仍在建设中的中国审计制度安排。
1 x4 m. k2 Y# k6 `/ k; q “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I# F$ o; s1 z4 b! i; c" Q
直属总理领导,独立行使监督权,光这两条,就给了“看门狗”行侠仗义的“尚方宝剑”。
" g! |& R4 x- Y P3 w 这位被称为“铁面”、“铁腕”的审计长也有自己的矛盾和困惑。2004年11月28日,当走上中央财经大学“2004中国财经法律论坛a>”,面对母校师生和众多经济学领域专家,他不禁发问:面对审计出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落实和追究审计责任?
4 U: ?" b5 v( \. R5 S8 M 一个个被审计部委或审计单位暴露出的几个亿甚至几十亿的问题,可以用惊天大案言之,在最为普通的人来看,都应该追究刑事责任,追究领导人的失职渎职责任。可是,到如今追究责任的少之又少。
# A. Q! e; O! z* s9 p, h3 L( l
3 e7 H P% O0 D2 d# g0 {$ [# a, K; Y3 | N. e' ?6 W' Y
熊德明:原始的维权行动
5 f g8 n8 v* c% Z ★入选理由:
+ m, \( j8 d A" V# N# r$ b; a 最天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行为成为一种符号或象征。
) k6 D3 A; O" C! [, J* E9 r% T) S6 ` 2003年的一个冬日,在重庆云阳上演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拉着农妇熊德明的手问收入情况,朴实的熊德明压抑不住地说出了“丈夫被拖欠薪水”的实话。旋即,总理替她丈夫讨回了2000多元欠薪,并由此在全国掀起了清欠民工薪水之役。
}/ w/ g4 _9 c, O& X, Y6 H “她的一句实话,全社会都听到了。”0 B1 A( i! D, A' i5 _3 k
熊德明入选CCTV“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但是,“欠薪”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连环套,熊德明也不甚清楚。就是当选“年度人物”,她也老老实实地跟记者说:“开始不太明白怎么回事”。当选后近百家媒体疯狂的采访,甚至影响了她的“喂猪事业”。 f$ M" ~) }% E2 ~; X; ~2 s$ t
本刊编辑部将熊德明列为2004年度法治人物。原因是:这位中国普通农妇利用自己的“名气”前往温州,为几十名患上“矽肺”职业病的老乡讨说法。! d5 o' G/ E9 c; d5 @+ r% B
名人维权的确有巨大的影响力。自从熊德明决心走上为农民工维权的道路之后,讨薪行动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温州市长刘奇也出面表示支持,但维权的结果却不顺利。' P3 X% h+ Z+ ]: K8 w+ ]
由于提供的委托书法律效力尚不完备和两名矽肺病老乡的致病根源还存在疑点,此次维权似乎陷入了泥潭之中。
, l6 K, ^! n U5 v) C' E 熊德明,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面对温总理的造访,她能敢于讲真话,这一点尤为可贵,更为可贵的是,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在患上“矽肺病”,家庭陷入困境时,熊德明义无反顾地当起了“维权大使”,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道义心肠。她的强烈的维权意识,正是中国多数农民身上所欠缺的元素。
: u9 Z) l o c' M! D- ` 熊德明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没有专门的法律知识,维权行动还需要律师a>们介入,但就是这样一种“原始维权行动”更显胆略与勇气。# ^$ O! Y$ _% y7 a: ~. j+ M
就如同堂·吉诃德与巨大的风车作战,“维权大使”熊德明的讨薪行为,已经幻化成一种符号或象征,那些口口声声说“熊德明你凭什么追薪”或“熊德明追薪收不收钱”之类的风凉话的男人,在这位高贵农妇面前应当羞煞的。
% H. b: _6 X; a! d: \# H 今天,在市场交易的支付链条中,两亿农民工的利益被撕开上千亿的缺口。温家宝以一国总理之尊,为一农妇讨薪,要解决的是千万个熊德明的苦恼;而熊德明以一村妇之愚钝,却勇于奔走异乡为农民兄弟讨薪,是要唤醒千万个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o% c4 W3 m" M4 c
我们为天真的熊德明鼓掌。
) s+ i& w- n9 U& a; d: C 黑龙江省鸡西市政府由于鸡西文化路改造西延等项工程,多年来拖欠黑龙江省国际工程技术合作公司数千万工程款无法结清,导致农民工领不到工资,企业陷入困境。这一问题在2004年年初引起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高度关注,批示要求认真清理,限期解决,并强调这要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鸡西市政府有关领导隐瞒问题真相,将虚假调查报告呈送国务院。温总理察知后,又连续两次批示,要求对此严肃查处,并派出专门督查组,查明了事情真相。6 U& z0 _( k9 E$ |' d
“鸡西反复造假欺瞒中央,总理三次批示追查真相”,这一严重事件经传媒广泛报道后,被称为“夏青天”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夏家骏渐为民众所熟悉,因为在这一事件中夏多次赴黑龙江实地调查,针对当地的假报告向总理几次直接提供真实情况,他的执著对于此事的彻底解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O$ J+ m, t; I 学者是社会的良心。; W6 o( \/ H; G' \- e) \
& o% x( i0 T3 u! }, t$ D" |
; _5 R7 d1 O* Y' {% }
夏家骏被少数官僚指责为“不讲程序”,但在这些缺乏责任感的所谓官员看来,“程序”其实就是“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正是这位满头白发的学者“不讲程序”,才揭穿了这骗局。
' p, y4 r+ ]9 c- M% j+ v: Y 从鸡西市原领导弄虚作假的动机看,他们之所以胆敢以假报告欺骗总理,是以为骗总理被揭穿的概率或者说风险很小。可以想象,假如说温总理不是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鸡西市政府所欠工程款能否得到及时支付,民工工资能否得到及时兑现,有关责任人能否受到纪律处理,都会画上一个个问号。8 v' `" ]. C. m9 r+ P
国务院总理亲自过问一个地方的工程欠款问题,并经历一波三折方才得以处理,这种监督和制约权力的成本无疑是高昂的。这次与鸡西市斗法,夏家骏深有感慨地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机制,让制度来保障每个官员不敢撒谎、不能撒谎,既对中央负责,也对百姓负责。”) |0 F9 s! q8 E+ p) w' O9 s
“夏青天”的誉称使他家变成了“上访接待站”,全国各地进京上访的老百姓很多都奔他这儿来了,跪着、哭着申冤。几年下来,上诉材料能装好几个麻袋。: C8 c' G+ O. U) T) n
“如果有关职能部门能积极解决群众矛盾,我并不想给中央领导添麻烦”。夏家骏家门前的走廊里经常躺着反映问题的群众,“这些事本来不归我管,可我要不管,良心受不了。”/ c( _" ^+ r5 d+ L
读《明史》,常为直言谏诤的言官们所深深打动。“臣言已行,臣死何憾”,他们的风节和精神亦令今人肃然起敬。夏家骏,这位“布衣委员”的敢言直谏,不惧权贵,比之古代的言官更胜一筹。: g( U' H" `" u% F. K# u
" m* i# _/ e5 E# @
0 \& D/ y) K _/ |
张先著:背后那1.3亿HBVer5 k3 _$ `- e" e: Q! A ?' D2 g
★入选理由:最有靠山。他身后有1.3亿HBVer,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维权,放弃隐私。9 w4 N- s$ A1 w% e3 {; r
2003年6月,25岁的安徽青年张先著在芜湖市人事局报名参加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综合成绩在报考该职位的30名考生中名列第一,但被芜湖市人事局以体检出乙肝两对半“一五阳”为由不被录取。同年11月,张先著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芜湖市人事部门“歧视乙肝患者”。此案被媒体称为“国内乙肝歧视第一案”。5 u; q. \( o7 g5 W; D' `' B! J: X: k
2004年4月2日,芜湖市新芜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法院一审判决确认,被告安徽省芜湖市人事局以体检不合格的理由取消原告张先著录取资格的决定,主要证据不足,应予撤销。但法院同时认为,去年的公务员招考工作已结束,原告报考的位置已被别人顶替,因此对原告要求被录用至相应职位的请求不予支持。4月19日,芜湖市人事局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一审作出的“芜湖市人事局取消张先著公务员考试资格证据不足”的判决。同年5月,二审法院裁定维持原判。
' B M" b3 h% B9 T [8 Q# _ 张先著获得了“名义上”的胜诉,但对HBVer(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个群体却是一个艰难的巨大胜利。各省纷纷修改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相当多的HBVer重新获得了公平就业的机会。张先著因此被誉为HBVer中的维权斗士。+ y7 l' k; U3 Z
但歧视,让张先著永远地失去了成为一名公务员的机会。“即使给我机会,我也不会再去那里上班,因为歧视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
7 T# a; X( Q! I0 |, A1 |4 @$ v “因为这场官司,我成为了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代言人,或许,我因此比别人有更多的责任、义务和便利的条件去挺身而出,为这个庞大的群体摇旗呐喊、争取权益。”张先著很高兴因为他的行动,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乙肝歧视的讨论,一些地方甚至修改和出台了新的公务员体检标准,给予乙肝病毒携带者以更为公平、公正的待遇,国家也在酝酿出台统一的《国家公务员体检标准》,并将进一步放宽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公务员就业限制。. j1 }) G4 K* z
6 r9 K" U+ L& C( N0 Q
8 V% v# n$ s/ b! |+ K, g3 {' X 郭钗:诠释法治弱女子
+ p* `3 {. Y1 } h+ H ★入选理由:最无畏。一位美丽柔弱女子的勇敢让歹徒颤抖,让整个中国难过。$ F3 ], n# z0 u
一位非常有情调的女护士,爱打扮,因为穿高跟鞋还被护士长批评。* R6 K" h" O# a0 Y$ c
她最喜欢唱歌星莫文蔚的那首《盛夏的果实》:“时间累积着盛夏的果实,思念却漫溢,这代表了我的心;不用难过,如果你会梦见我,请你再抱紧我……”' d6 Y$ R$ V1 _/ X, Q7 k
然而,这位27岁的年轻女子,在2004年2月27日,面对一个神经病般的杀人者,用美丽柔弱的身躯承担了30多斧,她保护了楼上63个幼小的生命。只是,她没有保护住自己4岁的幼子,这个神经病般的杀人者马闯用砍她的斧子对准了她最爱的儿子。, }8 W3 T, d; ^2 v0 ~0 l3 Y- ]
“那时,她满可以抱着孩子立即走开。但她没有那样做。”
8 d) D. `# N1 E/ X 郭钗,女,1976年5月生,河北辛集市人,河北辛集市中医院外二科护士。
& i* p2 g- E( n1 w* ^, b% b 2004年2月27日上午10时左右,郭钗带着儿子来到姐姐郭妥的幼儿园。正当她在一楼大厅和姐姐说话时,罪犯马闯进来一边问郭妥“园里有多少孩子、如何收费”等问题,一边往楼上走。当时楼上有63个孩子正在上课,郭钗拦住他说:“孩子们正在上课,不许家长上去。”这时,马闯突然转过身来从右手袖管里掏出长刀,向郭妥连刺3刀。郭钗见状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死死抱住歹徒拿刀的肩膀和胳膊,并大声对姐姐喊:“赶快报警,保护好楼上的孩子!”郭妥跑出去报警时,恼羞成怒的马闯又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斧头,凶狠地向郭钗连砍数十斧,致使郭钗死亡。马闯随后又将哭喊着要妈妈的郭钗4岁的儿子砍死。郭钗的英勇举动为保护孩子们的安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楼上的老师们死死顶住了上楼的门,凶残的歹徒被及时赶到的公安干警当场擒获。
' n- W4 d% D' H e. n 杀害英雄郭钗的罪犯马闯,34岁,是辛集市陈马庄村农民。他因自己结婚后生活状况一直不佳,感到很自卑,遂想报复社会,以杀人偿命的做法结束自己的生命。2004年8月13日,马闯在辛集市被执行死刑。% V$ {/ z1 {& d. H* p
郭钗,一位美丽柔弱的护士,直面歹徒时的壮烈,是普通中国公民诠释法治的典范,是真正的见义勇为英雄。
. Z4 o) J( S. H( v8 A 一位让整个中国难过的女子,她的牺牲使有关部门开始认真面对一系列校园安全事件。* i2 B8 c3 K$ x; Z
c d% ]7 M* F* L8 Z- i/ ^& l; @2 ]- K
高正:挺身而出的草根力量
i6 M/ F5 D$ K- K* P: |# e* G ★入选理由:最执著。一个真正来自民间的草根力量的声音,为政府执政为民政策深化落实提供了鲜明案例。# y7 [ ]" Z" S6 W! B$ c. [! G
2004年12月9日上午,“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名单在京正式发布,第一个举报阜阳劣质奶粉的安徽农民高正入围“年度社会公益奖”。而在5天前的12月4日,在由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特别节目“法治的力量”晚会上,高正当选2004年度全国十大法治人物。; \( {# ` ?+ w: H6 a0 P
央视网站发布的资料显示,高正入选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的原因是:他是第一个对“伪劣奶粉”投诉无果而持续向新闻媒体举报的人,掀起了一场震惊全国的“阜阳奶粉事件”。" o- U# W7 l4 A6 f7 C+ g+ y
2003年10月下旬,高正才生下2个月的外甥突然生病,带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高正,小孩得的是营养不良综合并发症,吃的奶粉肯定有问题。为了拿到科学的证明,高正让妹妹找出没喝掉的7袋内蒙古自治区水欣乳业公司生产的“伊鹿”牌奶粉,自己掏钱送到阜阳市疾病控制中心检验。2003年11月18日,检验结果出来,奶粉蛋白质、钙、铁、锌等主要指标均不合格。疾病控制中心人员还告诉他,此前,该中心受不同部门委托,曾检测过阜阳市场上的一些奶粉,大多不合格。拿到检验报告的高正,心里沉甸甸地如灌重铅。为了不让劣质奶粉坑害更多的孩子,他决定找经销商要一个说法。4 K; h' k7 l" q+ r7 J
高正首先找到当地消协。然而经销商根本不买账,消协的调解无效。走投无路的高正想到了媒体。他找到了阜阳市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此事。然而面对舆论的压力,经销商依旧无动于衷。倔强的高正决定“把事情闹大”,他不断地向北京、上海和省城合肥的报纸打电话,引来了外地大批记者前来采访阜阳劣质奶粉害人事件……
9 Y: Q+ g/ N: L
& E9 W) @) e8 Z1 v8 q* G/ _ k% U; d, q* O% P
2004年4月19日,事件终于有了进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示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随后,调查组奔赴安徽阜阳。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劣质奶粉、维护食品安全的行动。许多省市的假奶粉生产企业、销售网点被曝光,制假售假者得到应有惩罚,这项整治活动轰轰烈烈、波澜壮阔,受益的婴儿不计其数,许多孩子被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性命。始于阜阳的假奶粉事件,还促进了一系列关于奶粉、以至相关食品新的政策法规的出台。' F- m5 n* D# G% e1 N7 g) K
面对维权,多数人选择了沉默,只有高正这样的少数人挺身而出,并用智谋取证。一个普通的农民,有如是勇气和智慧,值得尊重。9 P& Q7 w: O! g4 T& f5 P
高正,一个真正来自民间的草根力量的声音,为政府执政为民政策深化落实提供了鲜明案例。) `: ]0 l! ?% Z
5 y! l# l! E3 v& P6 ~5 j* ?6 h4 r. `, W6 U
甘德怀:挑战潜规则的“马蜂”
, f; i: F8 U: c3 D ★入选理由:最冒险。勇于挑战北京大学以及学术名流,引发强烈地震。0 D* K! _% |8 O2 Z' a1 v
2004年4月6日,河海大学法律系讲师甘德怀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上看到了自己考博士的初试成绩:英语52,法理学84,法社会学63。甘德怀很高兴,因为他的各科分数均过了复试线,而且是法社会学唯一具有复试资格的学生。 1 _& \1 B7 B* |" j3 n7 K6 @
然而,甘德怀的高兴却为时过早,在后来3人参加的复试中,他被刷了下来。唯一的被录取者,据说是北京大学法律硕士艾佳慧。甘由此质疑此次博士招生的公正性,于7月9日在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新语丝”网站发布一篇重磅炸弹级“揭露性”文章《我的北大考博经历——北大精神的蜕变》,并声明“能够对其中的每一个字负责”,其矛头直指北大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苏力以及北京大学。+ P/ s9 Y- g6 b0 t# z( A
《我的北大考博经历》上网后的第三天,也就是7月12日,甘德怀报考的老师、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向新语丝投去一篇《关于甘怀德同学a>面试情况的说明》(朱教授将“甘德怀”误为“甘怀德”),就甘德怀的“质疑”有选择地进行了回应。然而,争议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演绎成一场“强烈地震”。
! E! ?: W5 W4 Q& B) Y 有媒体称之为2004年度“科场”第一案,此事件由“个案”的是非曲直上升到对中国博士招生制度的改革以及优秀人才a>遴选标准的问题上,由此,“甘朱事件”从单纯的学术事件上升为社会公众事件。网友们的强烈关注,已经让“甘德怀与北大法学院孰是孰非”的纠缠显得不太重要,而使中国博士招考制度面临的困境凸现出来。
+ C1 w7 _: Q( ?8 R$ L( M 学者邓正来撰文说,作为博士生导师的我们,应当本着对那些由衷热爱知识的年轻学生的责任心、应当本着对建构良性的发展中国学术的制度安排(包括中国的博士招生制度)的责任心、也应当本着对中国学术之品格的责任心,对中国当下采用的博士招生制度进行全面且深刻的反思和重构。
$ h# ?( y# Y- e7 K3 _5 X “甘朱事件”曝光后,甘德怀成为挑战“科场”潜规则的第一只马蜂。他面临着一种风险:那就是从此成为朱苏力以及相邻“科场”中不受欢迎的考生。《新京报》2004年7月27日报道,朱苏力表示不欢迎甘德怀再报考他的研究生。4 A9 G& K2 k9 r
然而,甘德怀并不孤独,学者邓正来就公开说欢迎甘考他的博士,还有其他的一些老师也通过各种途径表示过欢迎他报考。
& C% ?4 D. w8 @, \ 甘德怀有自己的学术追求,欢迎他的学者们并不是同情他。- @9 r' [$ v0 A3 |9 Z5 ?1 ?
7 Z9 m! d5 R3 J Q8 N% q2 a
1 |% p; ?+ Y& X 陈敏:为理想矢志不渝
* j. ` S K" X5 |3 l: q$ N3 C ★入选理由:最理想主义。虽经历不少挫折,但为了改变很多妇女的命运矢志不渝。& P4 U, o+ E* [3 @0 o+ v. c9 ?
在中国,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暴力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是引燃诸多社会问题的导火索。不少受虐妇女在求告无门的情况下,采取极端手段进行抗争,比如杀夫。
- e$ D6 a/ l2 P. F( N 中国政法大学的学者陈敏,从2003年来,始终在为这些采取了极端抗争手段的姐妹们而奔走呼号,目的是呼吁司法官减轻对这些妇女的刑事处罚。本刊就此几次专访过这位令人尊敬的女性。
8 z4 Q, V/ f# |6 `% l @: H( [- V8 z 不堪忍受前夫的长期虐待,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农村妇女王雪英抡起铁锤将前夫砸死。2004年10月27日,北京市一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雪英有期徒刑十一年。陈敏认为这一判决过重,她说王雪英杀前夫行为应比照正当防卫认定。现有的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忽略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对于身高、体力、徒手格斗能力都不如男性的女性,期待她在男人施暴时还手,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s* V) B9 N4 T: X s3 i, h) ]
从2003年起,陈敏一直试图推广一个叫做“受虐妇女综合征”的理论。
/ l1 e" k r8 e “受虐妇女综合征”原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美国临床法医心理学家雷诺尔·沃柯医生在对400名受虐妇女的跟踪治疗和研究后发现,长期受家庭暴力虐待的女性,通常会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受虐妇女长期受暴后,通常会产生了一种无法摆脱施暴人的心理。这被称为“后天无助感”。她们变得逆来顺受,直到家庭暴力的严重程度超过了她们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自杀或杀夫。妇女杀夫时,是不是处在“受虐妇女综合征”中,需要专家鉴定。如今,在许多国家,“受虐妇女综合征”的鉴定就如同指纹鉴定、DNA鉴定,进入了诉讼程序,并且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被告人(受虐妇女)一旦被专家鉴定为处在“受虐妇女综合征”中,法官将大幅度削减刑事处罚,直至宣告无罪。
" Q- W& f' l9 f T: s0 d! [+ x 2003年陈敏带着“受虐妇女综合征”理论,介入河北刘拴霞杀夫一案。河北省宁晋县苏家庄乡妇女刘拴霞,自1990年结婚以来,一直遭受丈夫张军水的殴打。刘拴霞想离婚,但张军水威胁:如果敢提离婚,杀了你全家!2003年1月15日,刘拴霞将买来的“毒鼠强”倒在杂面糊里,毒死了张军水。案发后,张军水的全家人和全村400名村民请求法官法外开恩。陈敏和刘拴霞的律师a>想在一审前见到刘拴霞,从而来获取“受虐妇女综合征”的证据,但是法院拒绝了“受虐妇女综合征”是鉴定申请和正当防卫的辩护意见。最终,刘拴霞被判十二年。陈敏的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 }. o O, A5 X! h2 [/ c$ D 但陈敏并未放弃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对这一理论的推广与尝试。( I8 Y& S2 N4 w5 `' Y( X
2004年,她向福特基金会申请了一笔资金,选择了10个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研究,探讨适用这一理论的可能性。这一年,她还将“性别视角”和“受虐妇女综合征”专家鉴定导入北京市海淀区的检察实践,海淀区检察院的一名主诉检察官接受培训后,在办案中发现一起女性杀前夫的案件,她想到了“受虐妇女综合征”的可能性。经请示,陈敏作为家庭暴力问题专家正式介入该案。虽经鉴定,该犯罪嫌疑人被排除了在“受虐妇女综合征”的影响下杀前夫的可能性,但检察官们在现行法律框架提供的空间内所做的尝试,创新意义不言而喻。1 g% h: B6 Y/ X
陈敏的目标,是让全社会了解并重视家庭暴力的性质、特点及其给受虐妇女带来的身心伤害,主动地干预身边的家庭暴力,有效地保护中国妇女远离家庭暴力,维护她们的人身权益。1 l. s5 x" P; P* k; P
因为陈敏这样一种默默无闻、矢志不渝的姿态,她被本刊编辑部评为2004年度法治人物。她不懈努力的结果,将在未来几年凸显。; U( k, q9 ~6 E- P
$ V$ c9 W6 y7 M' s0 @2 }1 S. G a/ f4 x( k$ M0 j% L
反劫谈判专家:完胜于近距离# F# r. M' r" C, K& E8 _. q$ s, r
★入选理由:最前卫。他们用智慧与血肉之躯,尊重人质和劫持者的生命。
7 c% | t7 y/ W$ Y) e 劫持型犯罪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犯罪的新趋势,对社会不满的人都有可能利用这种犯罪方式,向社会提出他们的要求。/ B6 M0 F* Z: e; y7 m
反劫谈判专家的应运而生是一个里程碑。
' L: Y. G) W1 h8 ]( C5 q8 v 这是中国警察执法理念转变的一个显著标志:以往警方习惯于“以暴制暴”,一味将劫持者置于死地,会从反面教唆其他劫持者顽抗到底,反而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牺牲;此外,即便是劫持者,且正在实施犯罪,然而在没有得到法律的裁定和判决前,任何人无权处置他的生命。
+ L3 z8 Z' f, [0 D
- d+ n. M/ o( |' h3 B, i( j2 f- R
2004年8月底,北京人民警察学院为首都警方举办的第一期反劫谈判研修班结业。17名刑警经过3个月近乎残酷的培训,初具反劫谈判专家的雏形。+ ^/ ?9 n0 x4 v f5 a9 E5 @
8月26日,一位来北京打工的22岁东北女孩,因感情受挫,留下遗书离开了住处。前一天刚从培训班结业的北京市海淀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现案队队长顿松涛赶到派出所时已是凌晨1点,此时距女孩失踪已有14小时。打她的手机不接,顿松涛忽然想到了发短信:“我是警察,是来帮助你的。”女孩终于回短信了。交谈中,女孩问他:“如果跳河尸体会不会浮肿,几天才能腐烂?”这一信息使顿松涛为之一振,他想起老师在培训时讲过:女孩子如果在自杀时还很在乎自己的外貌,就证明她热爱生活,就有说服她的可能。当第89条短信发出去后,女孩终于说:“你们不用找,我自己回来。”
2 y( Y! Z7 n! ]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还将回来参加复训。2005年,17名学员将经过两个月复训,最终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能赴国外深造,成为国际水准的谈判专家。”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教授、谈判专家高锋说,“今后,一旦发生劫持人质及与警方对峙的暴力事件时,谈判专家协助现场指挥员对事件进行处理。”% B+ c0 `7 ]$ S" J
根据西方国家的统计,在劫持现场中有效使用谈判专家,能使案件处理的成功率达到80%。既然谈判专家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什么样的人才a>能够胜任这样的工作呢?北京人民警察学院高锋教授说:“要丑的不要帅的,要矮的不要高的,要胖的不要瘦的,外表一般,但是里面非常优美。”
$ C1 v4 T8 x3 q+ I' S" N 按照高锋的理解,谈判专家相貌一般,能够避免劫持者在危机中产生自卑心理,而做出危险举动,同时这也有助于麻痹劫持者。此外,谈判专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更主要的是,他们必须要有非常优秀的口才。
( `- L0 q7 |. {* f8 y4 } 这位谈判专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反劫制暴战术谈判”理论体系,这也是目前我国培训谈判专家的主要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反对以暴制暴,坚持生命至上;近距离谈判,用心谈判。在西方国家,谈判的距离一般是离劫持者2000米以外,劫持者和谈判专家一般用通讯工具进行对话。而高锋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从11米直到“零距离”的“近距离谈判”理论。他认为:“谈判的效率、把握劫持者的情绪、掌握局面都需要近距离。”高锋认为,我国培养的谈判手应该具有三大特点:近距离谈判、不轻易对劫持者开枪、和平解决。
# g, S. f# v0 w2 C5 F) W: _0 `) f8 p" l' u" M1 }1 _$ @7 P! B. x4 O
+ v' o4 |8 R9 N9 `# z. i( I+ f8 X* y
霍岱珊:淮河的守望者0 ?4 G W7 ]8 z" j
★入选理由:最本真。他用镜头守望淮河,让皇帝的新衣现出原形。, H& g- Z6 I0 k% i
在搜索引擎GOOGLE上键入关键词“霍岱珊”,电脑提示:简体中文网页约有1830项符合查询结果。, {4 i2 `3 f2 c$ k: X# f% d
我们还找到三首标题为《赠淮河卫士霍岱珊先生》的诗,其中一首:“手中相机如投枪,直刺腐败和愚盲;待到河清海晏时,碧血丹心报家乡。”. V. K- u2 R6 y# f: v
霍岱珊,一位民间环保志愿者,1953年生,原《周口日报》摄影记者。1998年辞去公职专门进行淮河污染调查。6年来,他通过镜头告诉世人,淮河污染的受害者过着怎样的生活。
/ ~/ l2 G8 r3 N 在大家都为沿淮企业实现达标排放而庆贺的时候,他拍了一张沙颍河岸边中小学生因污染严重而不得不戴着口罩、墨镜上课的照片;在官员们都在为淮河流域“官清了,水也清了”而自诩的时候,又是他的一组《污染造成肿瘤村》照片让人回到了尴尬的现实。他第一个向公众揭示了淮河十年治污不成的真相和癌症村的生态灾难,并创办了淮河流域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通过民间参与,来救助淮河流域的污染受害者。+ D" E' e! f# ~3 [, R, i9 W
长期关注污染让霍岱珊成了当地百姓眼中的名人,也成了某些官员的眼中钉。2002年,霍岱珊获得了“全国环境新闻大赛”的一等奖提名,考虑到他在环保方面的贡献,大赛组办方来到沈丘考察,准备给霍岱珊颁奖。当组办方征求当地有关部门意见时,却没人愿意出来接待。僵持到最后,当地环保部门站出来丢下一句“他是民间的,我们是政府的,不了解”。结果,主办方对老霍的工作将信将疑,获奖也泡汤了。此后,霍岱珊后悔地说,若是获奖成功,奖金能办不少事。( z; k) t9 ?& o1 @% L5 R4 k
“老霍对环保的积极,让那些官员都觉得不好意思”,河南沈丘县一位干部这样评价霍岱珊。( Q2 _" f/ l9 t* E
在霍岱珊的努力下,淮河水污染问题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他在电视上呐喊“十年治污一场梦”,他在全国各地办图片展览和讲座教育青年。在他的影响下,一些生长在淮河边的孩子报考了大学的环保专业。他原单位的同事也有人想要像他一样放弃公职做环保。3 |; P8 h" Z( ?5 o
民间环保之路该怎么走?霍岱珊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民间环保组织在教育和引导公众、促进公众参与,推动和帮助政府实施环保政策,监督和帮助企业关注环保三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霍岱珊说,政府环保部门有权威优势,有执法权;但民间环保组织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亲和力,更能发挥社会监督功能,对污染企业、地方保护主义乃至环保部门的执法不力能施加强大的社会影响。# i" W) P) W" q( G5 p: t! w
霍岱珊相信,现在是民间环保力量在淮河治污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5 R* n( D9 J r6 t! L, b) f
/ E1 D5 G6 T$ G, H
" I2 f+ y( o$ g$ Q4 H% {
补笔:
0 c# h5 i h X# q; H9 r 我们不喜欢悲剧色彩- ]5 ^2 t4 i8 r0 n; D
似乎媒体在岁末年终都喜欢搞一些盘点,诸如“十大”之类。但大家都很清楚没有一家媒体能够真正用“十大”来涵盖这一年在每个领域发生之种种,因为角度、挑选标准都各异,甚至还有偏颇。比如入选本刊编辑部2004年年度法治人物的甘德怀最近就CCTV2004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发表评论说,缉毒警察吴光林、乡村调解员曹发贵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他们都是各自家庭的顶梁柱;厨师张兴国因为拒绝烹饪野生动物数十次被老板解雇,为了生存下去,身有一技之长的他却不得不以瘦弱的身躯承受建筑工地的劳苦;年届七旬的老人栾文堂花费近十年揭露卖假彩票者,最后才因偶然的契机得以成功。他认为,这些法治人物的个人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这些人物事迹中我们并没有感受到法律的力量,相反,法律往往是缺席的。这位本刊评选出的年度法治人物指出,一旦感到维护权利、实现正义是那样的艰辛、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甚至最沉重的代价的话,人们就不容易选择法律,法律就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看上去很美但一无所用的装饰品。
2 C7 H' K6 z H 本刊编辑部在评选2004年度法治人物时,注意从“法治在民间”、“法治给人以力量”的角度甄别,因此所选择的对象基本上能代表这个法治时代的潮流和方向,这些英雄能让悲观者前行,让无助者看到希望,而有些法治人物的悲剧色彩不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的候选对象还有不少:一是告状大王杨立荣,这位普通公民几乎是见谁告谁,让很多部门和名人倍觉头疼,骂他是“疯子”,他善于利用手中的诉权进行维权,但本刊认为杨有滥用诉权的倾向,只列为候选人;二是“网络妈妈”刘焕荣,33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使她失去了外在的美丽和健全的肢体,33年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她给自己取了“心灵美”和“蓝天”的网名,她在网上播撒着真情和爱心,使迷途的孩子找到方向,本刊认为她是道德楷模,和法治缺少更多关联,未能入选;三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常务副局长范汉云,2004年4月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内蒙古金穗工业食品公司诉被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局行政答复一案,这位中央国家机关的高官亲自出庭,为官员依法行政、服膺法律作出表率,然而本刊认为行政机关当被告后官员出庭应诉是应有之义,不宜大力鼓吹……此外还有很多人选,这些鲜活的法治人物,构成了2004年法治断代史上一幅壮美的长卷,值得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