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295|回复: 0

杭州飙车夺命案如何演变成一个公共舆论事件

[复制链接]
tutvljv 发表于 2009-5-12 19: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发后人们自发悼念谭卓。(图片由网友提供)
5月7日晚上8点05分,年仅26岁、“阳光、帅气、幽默、优秀”的谭卓止步于杭州文二西路紫桂花园门口斑马线,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身影是被高高抛起,然后重重地坠落,蜷缩的身体横陈在一辆红色的三菱跑车跟前……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发后由于权威信息发布的缺失,一时之间,坊间关于肇事者事发时的车速、肇事者的家庭背景等等各种猜测、议论、指责流言四起,各大网络论坛上,关于这件事的跟帖动辄长达近百页。昨晚8点,当我们在百度页面输入关键词“飙车
谭卓”之后,0.31秒的时间里出现127000条相关新闻,均来自于国内各大媒体和论坛。
昨天,是事情发生的第5天。“70码”成为网络新名词,网络知名人士周曙光等人建立70km网,不少网友在网上为谭卓建立纪念馆,一天访客量超过6万。
短短5天,一起交通事故,演变成为了一个公共舆论事件。
也许,一年以后,或者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回头再看,在这个事件中,政府、媒体、民众(包括网友)的各自行为,已经构成了一个“有关交通事故酿成公共舆论事件”的典型样本。

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试图按照时间顺序解剖这一事件,希望能够让这一事件成为提升杭州城市管理能力和公民法制意识、人文素质的一个契机。
果真如此的话,相信善良的“眯眯”,会在天堂眯起眼,绽放他灿烂的笑脸。
5月7日 核心词:悲剧发生
晚上8点05分,悲剧发生。
根据此后在媒体和论坛上目击者的描述,事发情景为:三辆跑车疾驶而来,其中一辆红色的三菱跑车将正走在斑马线上的谭卓撞飞了起来。
三菱跑车挡风玻璃破碎,肇事者此后被带上警车,他“双手不停地盖着脸,不停地挤着前额,揉着眼睛,偶尔通过手指缝看着外面的动静”。
街道飙车是最该谴责的
兼具作家和赛车手身份的韩寒在其博客上就这起车祸发表的看法:
街道飙车是非常危险的,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达,富二代的增多,年轻富翁的产生,汽车改装和街道飙车一定不可避免会出现。但是,在闹市飞车的确是非常危险和极其错误的一件事。一般来说,开快车分五种,一个是赛道,一个是空地,一个是山路,一个是环线,一个是闹市街道,后三者的受鄙视程度和业余程度是递增的,尤其是最后一个。但往往我们的汽车爱好者比较喜欢在街上开快车,因为街上人多,人多看的人就更多。这是最该谴责的。

5月8日 核心词:交警通报
当天下午,杭州市交警支队、西湖交警大队在西溪路的港昌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目前这一起车祸的处理进展。
交警部门的初衷是想及时通报事故的进展,但是新闻发布会上,并不严谨的表述,引发了一轮舆论热潮。
新闻发布的现场有点混乱,有记者有市民有肇事者胡斌的同学和同事,交警部门引用肇事者和同伴“车速70码”的说法引发质疑,此后质疑迅速在网上蔓延。
晚上,交警以涉嫌“交通肇事罪”依法对肇事者胡斌执行刑事拘留。与此同时,当晚8点,一场群众自发举行的悼念活动在事故现场开展。
希望政府部门爱护百姓对你们的信任
市政协委员、杭州市交通设施建设处党委书记陶俊的爱人正巧与受害者谭卓是同事,他第一时间就听说了这个噩耗。夫妻俩一直关注着这事,直到那天交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据当时目击者称肇事者时速约70公里左右。他的反应与大多数市民一样,觉得这一调查意见有些草率。

“我认为作为权威的政府部门,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公布的数据至少是应该经过专家或者精密仪器科学论证过的。但70码的说法显然有待商榷。”陶俊说,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政府部门应该是权威的、可信赖的,这样贸然的结论会对政府的形象有影响,会让百姓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打折。
 
5月9日 核心词:网络舆论
进入事发第三天。人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尽早解开大家心中的谜团和困惑,尽早还原事情的真相,哪怕仅仅是事情的进展。然而恰恰是这个关键时刻,权威信息发布却缺失了。

在此期间,各大网站都以显要位置追踪报道此事件,而网友则纷纷通过网络等途径声讨肇事者。特别是交警引用的“70码”饱受质疑,肇事者被人肉搜索。
同时,受害者谭卓的信息也逐渐清晰:原计划今年8月结婚,阳光、幽默、优秀。
肇事者胡斌的相关信息也被网友贴发在网络论坛上,其中包括他当时所驾驶的车牌,以及目前所就读的学校班系。而他设置了密码提示的QQ空间也被网友轻而易举地攻破。另外网友还通过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信息网的数据,查找到肇事者胡斌所驾驶的三菱车曾有过恶劣的超速行为。

5月9日傍晚,肇事者的父母第一次出现在谭卓的灵堂里。
据网友的记录:原本一直哭泣的谭妈妈,一反常态的平静,对着肇事者母亲说:“我不会打你,我就是想跟你说我养大这个儿子有多么的不容易,我摆过早饭摊……什么都干过,好不容易养大了,成才了……”

此事件注定会引发公共舆论
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者沈爱国:此事件所具备的几个要素注定会引发公共舆论,我们可以从传播规律上来分析。
首先是这个事件的传播价值,该事件本身具有强大的戏剧性反差。
一方是刚刚毕业2年,口碑很好的80后,“阳光、帅气、幽默、优秀”,一改以往社会舆论对80后略带贬义的评价。谭卓可以被树为“80后正面典型”、“优秀的新杭州人”。

另一方是富二代,富裕不是错,关键是为富不仁。
如果肇事方开的是桑塔纳,而不是三菱跑车,如果不是飙车而是普通车祸,如果撞的不是80后优秀典型,而是外来民工,从社会学中注意力投射规律来看价值都不如目前强大。正是具备这些要素,使得事件本身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从公共舆论的传播途径看,5月9日是个引爆点。
“权威信息发布的缺失”正是流言传播的核心规律。民众无法从权威渠道得到权威消息,但出于对热点事件的关注,老百姓开始相互打听、猜测,因为没有权威信息,他们无法判断事情的真相,各种流言被传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又要相互印证,这个阶段的传播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加上网络这个相对民间的渠道,公共舆论率先在网上引爆是必然现象。(记者
肖菁 章晴)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2 08:17 , Processed in 0.0793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