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4356|回复: 8

[转贴]芍林:那个曾经有过大师的地方

 火... [复制链接]
shanhe9 发表于 2011-10-20 13: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很多次,我路过华东师大老校区六舍和七舍之间的丁字口时,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怀想1995年初春,大学三年级,在这个地方听到哲学家冯契逝世的消息。
# j8 q0 q$ y# _7 d4 S. H
% o0 v" J! O. L
5 P/ |9 X+ k6 |( K& z1 x, L8 g% }3 S7 J9 H1 D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上午,天阴沉沉的,我和一个同学夹着书,有说有笑,从七舍出来,打算去图书馆看书。走到那个丁字口时,迎面过来一位旅游系的朋友,拦住我们,悲伤地说,你们的冯先生去世了。3 [# C7 R5 O: ?3 F( g* \" G5 e7 B& {* g
0 \; D" _- N' f! w
* B. ?- r- Y& x/ k
# _- ~2 m: R/ ~! S) a
至少在我,精神崩塌。& K1 J" v# I. ^: n7 _) w# u

+ T$ n+ D4 v. u$ q. t1 u3 i# m4 U9 t/ q* p+ p% W

' O8 F# C$ V  H3 T9 m) A0 `& b打从进入这所美得让人心醉的大学校园,我就从师长那里,断断续续听到他们以崇敬的口吻,提到“冯契”这个名号。自己心里,其实有些不以为然——思想类的书籍,鄙人进大学前,还是看过一些的,至于那么崇敬么?2 v9 J3 C/ e+ w1 g8 |  N5 J/ U

9 S3 v3 L( F& M1 A; P8 E& {/ C; o, L$ _4 d2 d
0 R2 A$ }6 v0 m) @5 x
我们这个班,算是思想活跃的一群,因此认识了很多其他系的同学,中文、历史、法政、教育、数学、化学、环境科学、旅游等系,都有交往至深的同道,大家在一体,谈学问,办讲座,搞社团,外出考察新出现的“民工潮”……热闹得很。
3 m9 h; ^( L4 m7 E- Q4 ]# @6 c, \/ \1 y! P  M$ S9 W
* u- a8 a9 `9 [4 E6 F0 N
, m$ {, y6 W: E
随着专业课程的深入,我的那些宽广兴趣渐渐丢失,最后纠结在语言哲学上:老子、庄子、柏拉图、康德、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这些人之间,难道是壁垒森严的?总有一个可以汇通的东西。它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诚然,这是一个很高级的问题。$ Z% Y: F6 X0 C% f9 W2 B
0 n7 c4 V1 H4 @, @

) W6 r3 ^% {1 \, H& Q( Y6 t0 F$ [
2 N3 u/ n9 k: m6 z+ ~1994年初冬,我读到冯先生在那两年先后写成的《忆在昆明从汤用彤先生受教的日子》、《忆金岳霖先生以及他对超名言之域的探讨》和《智慧说三篇导论》等文章,一下子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从冯契思想的角度来看,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当下那些让人无所适从、形形色色的争论,可以更为顺畅地判定所提问题的质量高低。在我看来,理论尽管是灰色的,但富有洞见的理论,同时是有美感的。1 m, [1 Y' Q4 @+ S& V# H

0 }, n( K8 n" `# P- L
! V& c) |# ~8 e5 {8 _8 G
  i' @: ^# h  o. j# J& U% W从那时起,冯先生在我心目中,不再是一个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笑起来有些腼腆的普通老学人。他逝世后,有人赞他“汇中西之学,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至今仍然认为,这不是溢美之词。他,是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最后一位大师。同一年,牟宗三在台湾逝世,并称当年思想界两大损失。  P* v/ K, x. @7 u

- Z( ]+ S6 O3 t
9 Y$ D; M8 u* o2 F, r; ?4 n- ~
, m% `8 Y$ X  M; p" t冯先生师从金岳霖,金岳霖师从罗素,这种学脉,使我们不仅在小环境上沐浴着来自西南联大的风气——自由的思考,拿冯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管处境如何,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是爱智者的本色”——而且可上承分析哲学的源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有根底的。4 ~( K1 p2 e* ]7 H4 ?
9 y/ E$ G; [( R! l* z
; u( [* l" i1 ?& B
! O' M" y, Z  e: p! Q0 v
一所有大师的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方今各高校,校园建设美轮美奂,这是学校财力和景观设计师的杰作。而那些景观的生命力,要由居住和生活在其中的杰出思想家赋予。杰出思想家的存在,使大学校园具有神圣性,大学因此成为世俗社会的精神堡垒,而不是一间机制复杂的职业培训机构。
) u( A2 y; }& I' a, t+ R
% R+ N3 @+ S/ P' I" A( t/ T1 {4 l$ {) ]5 F3 k  U# s. a3 I3 A

/ M$ @- o3 Q* t! D4 T我有幸,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清晰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所精神堡垒中。受冯先生思想和人格魅力的影响,系里师生之间,很多或亲如父子,或情同手足。二十多年过去,一个叫焦兵的系友最近在他的微博上动情地写道:“身处转型年代,每一次见到久违的老师,都觉得像在山间激流中遇到一块磐石,无论浊流如何冲撞,自己如何颠沛,都让你沉稳笃定、心有所系,情感上扎扎实实充了一次电。老师真的是一生的亲人。”
, C0 I8 S9 s+ d  ^
$ U  X; e* v1 y5 I6 ~; Z( j: ^# N4 V6 w1 X. W% J0 [

0 D7 I9 H" D- I8 i但在大时代冲击下,这种近乎学派传承的师生关系,成了一种回光返照般的绝响。各所大学,包括那些中国顶尖学府,还真的具备了职业培训机构的一切特征。学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其中市场需求恐怕是第一考虑因素,我们这种哲学专业,也曾学习过商务贸易之类的课程。1 e) j1 k0 `1 _& g; r
4 M* Y" o! q8 `/ Q, g, f% k

. W0 ^4 e( M8 ^; v" l2 x5 `" j8 [) a  b' p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热门进,冷门出,成了许多新设专业的常态。这种过分贴近市场的办学方式,渐渐地把原先较为纯粹的师生关系,强行置换成客户关系。毕业之后能够找到好工作,拿到一个高额的课题,是第一位的选择。人格的砥砺和养成,形上问题的追问和诘难,渐成了次要和“荒唐”的要求。" `2 o0 A5 m# k& Z, N0 j( z3 l0 s6 o
# @, p  J" w. _
- |( O- `5 I; a6 P( W5 w( V5 G3 D  U

0 i5 Y/ Z. A& x) Z+ |% K7 ]% u所以,冯先生的逝世,对环侍在他周围的长幼学子来说,还饱含着一种时代的忧伤。0 N3 y' i; j7 O  h* Q1 e! [8 ~7 K

* n. I! V9 d+ c9 |8 @
* v2 ]. ]6 [, v8 H5 B4 }
6 E, I9 B- [& e* e3 r这所美得让人心醉的校园,曾因有吕思勉这样的史学家,有冯契这样的哲学家,有王元化这样的思想家,还有中文系那一长串著名作家、一群披头散发的青年画家和举止怪异的人物……而显得那么意蕴深广,深不可测。0 z" q$ b2 _, W) e6 ?8 f  s

5 R7 j: R6 s! c% |- [, l+ E7 ]+ t# ^# t$ t
5 ?% \7 p8 I4 W. f5 a* ~# n6 R+ z
然而随着人物凋零,校区迁移,人文鼎盛的老校区渐渐显得更像一所适合休闲游走的公园。只不过,每次去那里,总可以见到一些中老年的校友,在那里凭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泪水。# D3 F' n( b+ T# q( [0 }, C
" I: i8 D" |3 C8 @0 F0 j5 H
/ |" @6 Z5 A3 Q- _% x) i3 s& @# n. o

2 v% r7 {; I) K0 g社会是浮躁的,大学也是浮躁的,但曾经有过大师的大学,可能有更强的抗御浮躁的能力。
3 {7 N/ Q8 t- ]: Y2 O# o8 N8 C, f* G  j5 |5 b4 ?1 u- S8 A

9 B- z: _  [4 H& d/ F  C
+ s  f- P, z' {, g5 S9 h今年是华东师大建校六十周年,按照常理,加之学校财务状况好转,办一个华丽的校庆似为题中应有之意,但是很意外,打开师大门户网站,最主要的校庆内容,是大致从三月份开始,举办的一个接一个的学术讲座,我初看内容,很多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地点几乎全在闵行新校区,路途遥远,算是再次切断了我与这所大学的精神纽带。这是个人损失。但我还是要祝福那些还在学校的师生,你们的精神家园还在。
1 C; B/ [* O- ?. ]# w  f8 r6 b
/ ~3 s$ i$ F+ p- x! l( d( Q1 x
0 }8 b- i2 F( x; }; W* T% G, _, Y6 Z
而十月十六日这天是校庆的正日子,见多识广的新闻记者发现校庆会场竟然没有设主席台,也无权贵到场,于是这个成了新闻看点。其实,这是这所学校本来的常态:有大师的日子,谁能坐到主席台上去?) c2 ^2 R, h- c, O9 u

) z& j6 n0 r# e# K% i2 q
6 @2 F8 S) G. ~7 x+ X& b0 F6 C& Z+ ]! i& X8 t5 V

5 ?) U- l  u5 F0 L6 f7 v9 z
志言 发表于 2011-10-20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我没注意shanhe9老师未退出,直接操作转帖了。请版主删除。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1-10-20 22: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志言 发表于 2011-10-20 13:38
* b& b* c1 L4 k. J% u' @# @不好意思。我没注意shanhe9老师未退出,直接操作转帖了。请版主删除。
) @2 v8 d" L2 Y8 K, N# x
你也是版主啊,试试自己删除看看
志言 发表于 2011-10-21 17: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不会删啊。
徐阳 发表于 2011-10-21 20: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啊,有新浪微博账号吗?能否透漏一下先{:soso_e113:}
志言 发表于 2011-10-22 18: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倒是有,还有搜狐的,不过对你们小年轻的就保密吧,老师的微博有些东西不太着调,怕毒害了青少年,呵呵。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1-10-22 19: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不怕,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的微博,全都是“法眼天下”,哈哈
徐阳 发表于 2011-10-23 16: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好吧{:soso_e101:},不过我们这代人,从小接受“马列主义”等先进思想教育,对“不良信息”几乎拥有了后天免疫,我天朝上国,泱泱五千载,岂非四方蛮夷可比,如今,“境外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意图通过网路来混淆视听,用心极其险恶。一些”异见人士“的”反动“言论造成的思想混乱,这得看多少新闻联播、环球时报才能治愈啊(估计半年已经不够了),甚为焦虑!因此,有必要打入敌人内部,从内部攻破堡垒,察其言观其行,戳穿其谎言,不能再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再遭蒙蔽为其所用(用心良苦啊),要深入学习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先进思想(就是在最高庙堂之上的那位),指引我们向前行。求辟谣,据悉,有先知言曰:自从学习了先进思想,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都有劲了(谁用谁知道)。
志言 发表于 2011-10-24 20: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你小子比老师还“不着调”!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4-20 02:03 , Processed in 0.0949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