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3823|回复: 0

[转贴]高校的就业率指标该不该存在

[复制链接]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06-12-4 21: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校的就业率指标该不该存在! D4 u) p* Y# l& S6 N, o( i
2006-12-01
* F/ @6 @: N* J9 Q7 T
王立新. u' h0 l! L$ ]1 ]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搀假问题十分普遍,几乎已经成了一个社会常识,在饱受诟病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各高校即将面对一个带有强烈行政命令色彩的词汇:一票否决。新华社报道说,教育部今后对就业率造假的高校,将在教学综合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并要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V- T# |, @  [4 A
     这里姑且不讨论如何制止就业率造假问题,而把视线伸向这个问题的源头:就业率指标本身的存在合理性。为这个指标,值得动用如此多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吗?     按照有关方面的说法,就业率是反映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未来招生规模提供决策依据,并关系到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 u2 m3 `6 ?# a
    就业是一个人长期的过程,绝大多数人在离开校门后,他的人生历程就与学校失去了关联性,大学教育只是一生中所接受的诸多谋生教育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揣着大学文凭的年轻人,往往要经历时间更长、内容更丰富的社会再教育,知识再补充,乃至人格再塑造,才会使自己的人生轨迹慢慢清晰起来,以学生们毕业当年的就业情况来“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实在是太牵强。
- V* j1 K* h! R+ l0 R# D5 e
     在统计时点、统计口径等技术层面上来看,就业率也是一个“无法真实”的指标,在市场条件下,择业过程高度复杂和动态。据报道,深圳大学生在毕业后前5年,平均更换工作7份,也就是每9个月就换一份工作。对学生毕业后即时性的统计,无法反映毕业学生就业的真实状况。7月份的签约率,往往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同时,就业过程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毕业之初,学生们还会尝试寻找一份对口的工作,但一段时间下来,仍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人,大大减少。而这些情况,就业率指标已经不可能有所反映了。
) \4 v: r7 @$ h, ^: K+ C" u
     另一个隐藏在就业率背后的问题也被人为模糊了:那就是学生们的就业机会,除了来自教育程度本身外,尚有太多的社会因素掺和进来。相当多的学生能找到工作,是依靠父母亲友的帮助,他们所依靠的那张关系网与学校毫无关系,自然,这些学生的就业率,与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没什么瓜葛。

$ d8 D9 X, c: c( H% m1 L9 o     其实,就业率造假的实质是,在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学校间的教育质量之争,已演化为利润最大化之争。就业率与其说是反映高校教育质量的指标,不如说是反映高校生存能力的指标,这个指标已经迅速由一种商业包装升格为生存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批评家“传道解惑”的道德拷问,还是管理者“一票否决”的行政恫吓,就业率造假恐怕都无法被制止。
     所以,我们永远无法获得一个真正能“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就业率指标。因为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其本身就是一个伪指标。或许,使用“谋生能力”这个概念可能更准确些,但这已经离开统计学范畴了。
" _1 z0 c' U  I, S4 d
原文出处请点击查看

2 k/ F0 ]( c7 w# D8 Y* E6 S+ r" @/ q% N
[ 本帖最后由 十里青山 于 2006-12-4 21:53 编辑 ]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4-23 20:58 , Processed in 0.1124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