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仔碗仔面 发表于 2009-3-13 20:50:47

为“贫困公安局长”三忧

  安徽某县公安局长为给妻子和母亲筹集巨额医疗费,不仅卖掉了房子,而且举债30多万元。日前,安徽省政法委为这名公安局长特批困难补助金2万元。(《新安晚报》8月14日)。此事一经媒体披露,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这位“贫困局长”,赞扬之声甚多,质疑之声亦不绝于耳。虽然面对记者,该局长坚持“只交流、不采访、不报道”,但报道还是发出去了,而且影响甚大。我猜想,这恐怕是“贫困局长”始料未及的,真不知此时此刻他作何感想?作为一名公安战线的同事,我不想怀疑局长的清廉与诚实,而且希望他能善始善终、功德两全。但看到他如今闹出个“名”满天下的局面,我不得不对他说,我为你有三忧:
  一忧你言多必有失。你一向排斥媒体采访,但这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你却给记者谈了那么多。我猜想,也许是身在官场、长期压抑所致,你这次把新闻记者当成了人生知己、倾诉对象。但别忘了,官场有句话“防火、防盗、防记者”,中国有句古言“言多必有失”,你这次的确是大意了、疏忽了,你说的太多,难免会给人留下了话柄。这不,已经有人从你的谈话中找出了许多矛盾和疑点,比如:你为母、为妻治病借款30余万元,但借的多是弟弟及内弟的钱,按说你弟弟出钱为母治病,乃属自己尽孝,怎么成了你的借款?再说,他们又是做什么的,哪里来那么多钱?还有,你标榜“不贪钱财”,连一箱烟花爆竹都要退回去,为什么家里的工艺品、手里十几元一盒的香烟都是别人送的,你这不自相矛盾吗?所以呀,虽然你可能是官场少见的清官,但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你把自己说的太崇高、太理想化,反而不为大家相信、不为社会认可,也弄得自己没有余地了。
  二忧你清廉遭人忌。官场有所谓“潜规则”,想必你是懂的,说的好听点是要“入乡随俗”、“打成一片”,说的难听点是“同流合污”、“要黑大家一起黑”。否则,你就是官场的“异类”,是大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大家必欲先除你而后快。学术上有“劣币驱逐良币”之说,清官被赶出官场的事还少吗?湖北黄石市河口镇原镇长董阳、湖北省监利县原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还有你所熟知的原安徽省利辛县县委书记夏一松,个个是清官、是英雄、是改革家、是斗士,但全都败走 “滑铁卢”。历史教训,殷鉴不远,你何必要出头标榜自己“清廉”呢?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你把自己弄的如此清廉,让别人怎么混、怎么贪、怎么生存呀?你断了别人的官路、财路,谁还敢把你当朋友,谁还愿意跟你干呀?你说你推崇“能廉者”况钟,希望像他一样“能在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同时,又能巧妙周旋于官场而不至于被排挤陷害。”但环顾古今,能够如此者又有几人?你如此理想主义,早晚要付出代价!我真担心,在你今天“名满天下”之时,你离“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的状态已经不远了!
  三忧你隐名难隐身。你一再坚持“只交流、不采访、不报道”,而且之前曾拒绝过央视记者的采访,说明你对此中利害早有预料。这次,《新安晚报》记者来访,作了技术上处理,把你的姓名隐去。此举虽然惹的《中国青年报》发出疑问:《贫穷的公安局长为啥没有“姓名”》。但毕竟是减少了影响,起到了一点自我保护的作用。但这种保护是短暂的而有限的,原因很简单:虽然外地人不知你是谁,但本地人一看就知是你;本地人知道了,外地人自然也瞒不住;更要命的是,你因贫困而接受政法委2万元补助的事,早被别人当成政绩在《新安晚报》上作过详尽报道(见《新安晚报》7月31日 “安徽警方”版)。关于你,不要说在安徽公安系统无人不知,就是普通的读者稍微用心到网上一搜,就能把你的真名实姓“搜”出来。一旦你原形毕露,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你的命运也许就会因此而改写!想一想你那个县的原县委书记夏一松吧,他上任不到一月就收到“礼金”22万元,到医院住院又收到40余万元,但他是清官,把钱交给了纪委。为此,他受到中央领导批示表扬,《焦点访谈》和《南方周末》对此都有报道。结果呢?却引来该县利益集团的疯狂排挤和报复,连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最后在上任180天后败走麦城。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局长先生,你想成为第二个夏一松吗?
  哎!说了那么多,真希望都是杞人忧天,是“以小人之心”度“社会之腹”而已。临近搁笔,我忽然想起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无知的年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冬天……”。“贫困公安局长”,愿你一路走好!

  (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贫困公安局长”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