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古董真假难辨
古话说,盛世收文物,乱世收黄金,这样的世道正是说明国泰民安。加上一些新闻媒体的宣传助阵,可以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收藏变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分职业不分年龄的人群纷纷走入这样的行列。两年之间,我国的收藏队伍从6000万人已经上升到1亿多,人数上升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古董捐赠的前因后果
镇江有位姓向的先生,是收藏队伍中的一员。因为尤其喜欢收藏古董瓷器,向先生花费了数年时间,从古玩市场到街弄小店,从市井小巷到农村郊外,收购了100多件古玩瓷器,在其藏品中,传统名窑之一的官窑瓷器有88件,最近价格火起来的高古瓷100多件。
今年上半年,为了鉴定自己收藏的古董瓷器,向先生专门请了一些大学的教授到家里来鉴宝,根据这些教授鉴定,这些瓷器都是真品。参照市价,向先生估了下自己收藏瓷器的价格,近亿元人民币,对于向先生来讲,这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向先生就想赶快转手卖掉这批瓷器,省得这么价格不菲瓷器留在自己手里惹贼惦记,但向先生又担心自己的藏品落入其他商人手中,致使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流出国门。于是,向先生就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将手里的这一百多件古董瓷器半卖半送地出让给国家管理的博物馆。打定主意后,向先生就向南京博物院打了电话,提出准备出让自己的古董瓷器。南京博物院方面很重视向先生的提议,那么多件的官窑瓷器以及高古瓷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真是非常少见,于是,就立刻通知向先生带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收藏品来南京。
当向先生到了南京,展示自己收藏的瓷器时,几位南京博物院以及几位南京收藏家协会的几位专家先是吓了一跳——几件瓷器的样式都是极为珍贵的宋瓷,其中一件竟然是名瓷“孩儿枕”。几位专家再三仔细地鉴定后,发现向先生所携带的瓷器虽然乍一看让人吃惊,但仔细查看细部特征后,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南京收藏家协会的一位专家认为,向先生的瓷器有的“火气”比较重,有的面上太新。南京博物院的相关专家称,几年就收了80多件官窑,简直就是神话,这么大批次的官窑瓷器有人穷尽一生也难以收到,他怎么可能几年之内收得到?因为瓷器疑点较多,所以,几位南京的收藏界专家都认为南京博物院不宜收购向先生的瓷器。向先生一下子蒙了,不甘心的向先生又找了很多文物鉴定方面的专家,给自己的瓷器作鉴定,许多收藏界的专家甚至开出了专业的鉴定证书。但这种文物鉴定证书,并不为南京博物院所认可,博物院仍认为瓷器的本身疑点过多,疑似仿制品,不予收购。向先生没有办法,只能回到家中,将自己收藏的瓷器都放置起来。一件原本引起轰动,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文物捐赠活动,就这样偃旗息鼓了。
开始收藏与古董来源
据向先生介绍说,他是在几年前,偶然翻阅一本介绍中国瓷器艺术方面的书,对书中所提到的瓷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喜欢上了中国瓷器才逐渐加入到收藏队伍中。在好几年前,他就逛遍镇江的文物商店和古玩市场,成了这些古董交易市场的常客,在江苏的收藏界也算得上小有名气。谈到自己的收藏品,向先生就开始滔滔不绝,这100多件古董瓷器中,除去其中很小一部分是祖传瓷器,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向先生几年的到处收购,花去几十万元,因为对瓷器有种特殊的偏爱,他曾经为一件看中的瓷器,死死追了卖家好几天,好话说尽开出高价,卖家才将东西卖给他。记者问向先生,这些瓷器怎么可能在短短数年内收购得到?向先生回答说,这些收购来的瓷器都是他深入农村、边远山区以及文物市场收购来的。
业内混乱源于法规缺失
在经历这样的一次风波后,向先生对记者说,虽然受了这么一次打击,但仍然坚信自己收藏的瓷器是真品,他会继续搞古董古玩收藏。向先生说,现在的古玩收藏业之所以有些混乱,就是因为《文物保护法》没有明确一个法定权威的文物古玩鉴定机构。我国如果能尽快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a>,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有宝难收”的局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