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a 发表于 2009-4-10 17:22:16

河北外贸“订单骗局”

  上:“订单骗局”套牢南方企业主STRONG>

  在国内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站上,对于“订单行骗”的声讨近来颇为热烈,有人专门为国内几个外贸大省按北京度排了序,认为近年来河北外贸业的骗子公司大有赶超河南之势。一些南方的中小企业主甚至发出“不要相信河北的外贸订单”的预警。

  据记者调查,近来,一些河北的外贸公司,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订单作为诱饵,引来不少南方的外贸加工企业与之签订加工承揽合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这些南方企业交纳了数万元不等的保证金或律师a>见证费之后,却被告知“样品不合格”,合同成为一张废纸,这些缴纳的费用也就此石沉大海。“订单骗局”愈演愈烈,河北外贸行业多年来苦心打造的北京形象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浙江商人河北受骗

  “别人都是上一次当就学乖了,我们却是一个月里连着上了两次当,还交了10万多元的学费。”9月15日,李平在记者面前显得一筹莫展,他这次来石家庄的目的与前两次不同,是专门来和两家外贸公司解除合同,并要回5万元的保证金,但几天来的经历却并不顺利。

  李平是浙江桐庐一家阀门生产企业的业务经理,这家企业的规模并不大,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年销售额只有几百万元,老板想在今年拓展一下外贸方面的业务,没想到第一笔外贸生意就“栽”在了石家庄。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河北五强进出口贸易公司有一个法兰盘的外贸订单,于是在经过几次电话联系之后,李平的老板决定到石家庄来拿下这笔订单。

  这个浙江老板来到石家庄之后才知道,这个订单其实并不在五强公司的手里,一个业务员告诉他,只要拿1万元的“红包”出来,就可以得到这笔订单,由于这笔价值500多万元的订单做成后能有几十万元的利润,所以浙江老板毫不犹豫地付给他一万元的红包。

  之后,浙江老板被带到了相隔不远的河北中海进出口贸易公司,8月18日,双方正式签订了“出口商品收购供货协议”,按照合同的约定,浙江老板向中海方面缴纳了2万元的保证金。在这一过程中,中海方面始终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向浙江老板出示外商的订单。

  接下来就是样品的检验,9月5日,中海公司向李平所在的企业发来一封商函,称样品经外商公司检验不合格。第二天,李平和老板就来到了石家庄,与中海方面进行交涉,中海方面终于答应再重新检验一次。同时,中海方面向他们透露,还有一家外贸公司手中有一个700万元的加工轴订单。

  这一次,浙江老板被领到了河北兴发进出口贸易公司,当天双方就顺利签下了第二份合同,浙江老板又向对方缴纳了3万元的保证金。

  直到他们回到浙江,才发现事情不妙,厂里的工程师看过签约的图纸之后,惊呼“这分明是造航天飞机用的材料,我们这种小厂哪里能生产呀!”他们找出对方之前传过来的图纸,才发现在签约图纸的下方多出了一行不为人注意的技术参数,工程师告诉他们,这分明是在捣鬼,因为按这种技术标准,国内没有几家企业能生产的了。

  几天之后,李平和另一位同事再次来到了石家庄,他们的任务是解除这两份合同并追回保证金,然而几天的奔波却一无所获。在当地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中海公司总算把2万元保证金退给了他们,而那位接受1万元红包的业务员却再也联系不上了,在他们来到兴发公司时,却意外地发现才不过一周时间,这里已挂上了河北东亚泰进出口公司的牌子,但所有的工作人员却还是原班人马,负责签约的业务经理向他们承诺,新公司会承接原来兴发公司的一切债权债务,既然要解除合约,就需要给出一份书面的理由。

  “我觉得他们这是在拖延我们,让我们觉得耗不下去了只能回去。”让李平稍感欣慰的是,这几天他们在网上查询后才知道,类似这样上当的不止他们一家,还有许多南方企业和他们的遭遇如出一辙。

  博朗公司的“败招”

  尽管已经追回了部分保证金,但上海宝易工艺品公司经理赵阿新的心里仍然很不痛快,据记者了解,在众多的受骗个案中,赵阿新的企业是惟一一个样品检验合格的企业,这一过程却充满了斗智斗勇的戏剧性变化。

  今年6月,通过北京一家中介公司的介绍,赵阿新来到石家庄洽谈一笔男式睡衣的外贸合同,她的谈判对象是河北博朗进出口贸易公司。6月22日,双方正式签约,赵阿新向博朗支付了25000元保证金。

  6月27日,赵阿新从上海寄出了6件样衣,本来只需一周即可得出结果,但一直拖到7月21日晚上,博朗方面打来电话,说检验结果“不够理想,尺寸普遍偏小”。

  这令赵阿新深感疑惑,因为她曾经反复地测量过,尺寸都在正常范围内,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样衣缩水了才会尺寸变化。于是赵给博朗发传真,要他们把样衣和检验报告用快递寄过来以便核对。

  过了两天,博朗的经理打来电话,“你们做的样衣没有问题,是你们听错了,现在是外商要求重做两件缩水后的样衣送检。”但赵阿新仍坚持向博朗索要检验报告。7月25日,赵阿新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检验报告,上面明确写着“检测项目均达到规定标准”。但令赵感到惊讶的是,博朗方面送去检验的样衣只有两件,而不是她们寄去的6件。当赵向对方提出这些疑问时,对方的回答是“那就干脆把合同拆了吧”。

  赵阿新为此咨询过许多律师a>,得到的回答都是对方已经违约了,因为她商检已经通过了,而博朗方面却不按合同继续履行,在后来的一个月里,博朗方面又提出种种要求。9月6日,无奈之下赵阿新再次来到石家庄,被合同弄得精疲力竭的她这时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回属于自己的25000元保证金,合同就此终止。这一次,博朗公司无计可施,退给了她20000元,附带的条件是,必须把合同文本予以销毁。

  “这样一来他们才能放心我不会去法院告他们。”赵阿新告诉记者,如果按合同里约定的商检合格,博朗方面却不继续履行合同,要支付1%的违约金即5万元。而据赵阿新的观察,即使是起诉的话,对方很有可能只是个空壳公司,根本就没有能力执行。而且她已经为这个空头合同付出了上万元的花销,再打起官司来又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了。

  在石家庄期间,赵阿新曾去公安部门咨询,才知道这家公司原来早就被别人举报过,公安部门给她的建议是,先上门去软硬兼施,实在不行再去法院起诉。

  与赵阿新比起来,南京的马霖就不那么幸运了。今年6月,他与河北某进出口公司签订了价值400多万元的浴衣加工合同,并向对方支付了15000元保证金,在随后的样品检验中被认定为不合格,外贸公司告诉马霖,外商已对该业务撤了订单,因此宣布解除与马霖的协议,这还不算,该贸易公司甚至声称将保留追究马霖相关经济责任的权利。

  相关链接:诸多被骗企业网上求助

  1、网友adong2000:

  我在中国塑料模具网上看到有一个一万件PC料杯子的订单(来自安徽),咨询后商定1.1元一个,后来我们去了合肥,当天见面约好去石家庄,后来到了河北某进出口公司。我们要求涨价,结果没怎么交涉就谈成了。随后他们要求做律师a>见证,我们掏了近4万元的见证费,中午我请他们吃了饭,然后签了合同。回来之后我们发现图纸有错误,这在外贸单出现的几率是很小的,随后他们就发来传真,说我们没有诚意,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他们。(作者留下了联系方式及邮箱。)



  2、angel

  我也是被石家庄的一个律师a>事务所以做见证的名义骗去了20000元,我有时候在想,那么有名的一个律师a>,能做这样的事情吗?我们是和一家香港公司签的合同,(签约地点也是在石家庄)在这之前,我们曾和石家庄一家外贸公司签过一笔800多万的单子,签合同时也做了见证,交了2万多的见证费,后来我们把样品送去,对方说不合格,后来他们说经过协调,由买方直接和我们签订合同,所以我们就又和这家香港公司签订了合同。结果签完后一周,香港公司发来传真,要我们出示资信证明,而且还要银行担保,才会打预付款,但是大家都知道,银行才不会为任何合同做担保呢。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这家香港公司的具体地址呢。

  3、慈溪超越:

  我也是有同样的问题。也是安徽公司介绍,然后去河北,做见证被骗去20000元。我现在真担心网上的那些所谓的安徽订单,都是几百万的大单,担心会有很多人要上当。说实话,我现在对河北的生意是做怕了,不是熟人的话我不会再做了。

  下:谁搅乱了原本清澈的河北外贸?STRONG>

  “律师a>见证”卷入订单骗局

  从目前看来,除了用保证金的方式来设置“订单骗局”外,收取律师a>见证费也是常见的一种方式。

  饶志荣是浙江义乌的一名个体商人,去年他从安徽合肥一家商贸公司处得知有一笔冲压件外发订单300万片,在联系多次后,合肥公司告诉他要订合同的公司在石家庄,在交了2000元的中介费后,饶来到石家庄,很快就与一家外贸公司签订了合同,签完之后,对方要求再做一个律师a>见证,在交纳了32000元的见证费之后,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就与以上的例子一样了,样品检测照样是不合格,对方提出终止合同,饶无奈之下打电话向做见证的律师a>求助,律师a>也无奈地告诉他“只能这样了”。这时他才醒过味来,自己的32000元见证费就这样被套走了。

  另一个与饶志荣有着相同遭遇的企业主叫杨张财,他是福建万江服装有限公司的老板,今年4月在与河北一家外贸公司签订合同后,杨向律师a>支付了26000元的律师a>见证费,后来也是因为样品检验不合格而导致合同终止。

  对此,在省会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网络防骗专家高丙田认为,近年来,一些不良外贸公司通过互联网络或中介机构,大肆发布虚假外商加工订单或假的加工承揽信息吸引外地加工企业上钩,并从中选择没有任何外贸经验的厂家让其签约,却不考察加工方的场地设备及有无履约能力,还恶意制造种种样品质量陷阱。签完合同后,外贸公司就常常会提出,咱们是第一次打交道,需要做个律师a>见证,然后再找一家由外贸公司指定的律师a>事务所进行律师a>见证,费用由双方分担,由于外贸订单的金额较大,仅律师a>见证费就得好几万。还有的直接收取保证金。实际上,这是不良外贸公司设置的一个“连环套”。网上众多这类上当投诉现象有一个规律性的特点,均是在封样和送检过程出问题,而后不良外贸公司就以样品检测不合格为由而终止合同,并借此不再返还收取的几万元保证金。

  近两年,这类虚假外贸加工订单骗局又有反弹现象,各地上当投诉或网上披露现象比较集中在省会的一些不良外贸公司,这对我们河北的外贸形象和投资环境及北京河北的形象影响极其恶劣。

  “订单骗局”的奥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外省企业的受骗上当其中有不少共同之处,从中不难发现目前的“订单骗局”的内部分工已相当明晰。

  首先,受骗企业大都是从安徽或是北京等地的外贸中介公司处得到有关这类订单的信息,其中尤以安徽最多,然后由这些中介公司再领到河北来签约,所采取的手段也大致相仿,都是让这些企业交纳数万元不等的保证金或律师a>见证费,然后再借口样品检验不合格来终止合同的执行。

  “这些企业之所以会上当,一是外贸经验不足,其次就是这几百万的大订单实在是太诱人了。”记者采访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站防骗论坛a>斑竹孤山一叶表示,这些设局的人其实有不少都从事过外贸行业,对这一行业比较熟悉,所以才能使许多企业信以为真。

  据记者了解,由于国家对外贸行业的放开,自营进出口权成为非常容易办到的事情,所以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小型外贸公司,一间办公室,三五个人就可成立起一家外贸公司。目前在利用“订单”行骗的大都是成立时间不长、没有多少实力的小型外贸公司,他们的行骗手段看上去是在打一种“擦边球”。在工商部门都有正规注册,而且行动极其隐蔽,对陌生人的警觉度非常高。此外,从赵阿新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些外贸公司使用的手段在有经验的商人眼里很容易被识破,而对于那些喜欢较真的企业,外贸公司最终还是会败下阵来。

  针对这些外贸公司手中所握的那些虚虚实实的“外商订单”,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质疑,有两种说法比较可信,一是这些所谓的订单根本就不存在,二是确实存在订单,但却被外贸公司“一女多嫁”,从中渔利了。

  在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站上,对于“订单行骗”这种方式的声讨近来颇为热烈,有人专门为国内几个外贸大省按诚信度排了序,认为近年来河北外贸业的骗子公司大有赶超河南之势。一些南方的中小企业主甚至发出“不要相信河北的外贸订单”。在这些声音的背后,是多年来苦心打造出来的河北外贸行业诚信形象正在受损。

  (本报记者:赵志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外贸“订单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