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08-1-30 15:36:50

书永远没有读完的那一天[转载]

回忆2007年,有很多的书指引我继续法律前行的路。在这一年由于我的任务一直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有关,我的角度一直是普通人关心的法律视角,于是,我很感谢我的老师和朋友推荐给我的书,这些书使我在激昂和奋进的生活和工作中充实、快乐和有目标。在这岁末辞旧迎新之际,很愿意把这些书奉献出来,一同去辞别那即将封存的岁月。







法律的表达和传播







  我读的第一个系列的书给我的最重要的指引是:法律是如何在这些国家形成和传播的。在这些书中,我看到了法律亲和的形象,法律与政治的结合,法律对整个社会生活的规制,更重要的,我多年的司法感悟在书中寻求到表达的淋漓和理论的升华。如:《英国法释义》有很多段落我都划了下来,在此举几例说明:







  书中开篇第六页写到:“在古代罗马法时代,每一个男孩都必须把《十二表法》铭记于心。对他们而言,在他们的幼年的脑海中打上古罗马宪法和法律基础知识的烙印,是幼年时期不可或缺的一课。”我当时读到这儿时,就在想,孩子们铭记于心的法律对其未来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这个国家如果有一部让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法律是否将会改变法律的世界?







  我们都知道英国有衡平法,对衡平法的解释也见之于书本,在这本书中有一例定义将衡平法的晦涩转化为生动和具体。书中写到:“曾有法律规定,那些在风暴中弃船而逃者即丧失船上的所有财产,在一场危险的暴风雨中……







  只有一名生病的乘客因为有病在身未能逃离船只……”案例中的问题是:这位病人能否依照法律享有船只及船上货物所有权?书中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奖励那些冒生命危险保护船只的人”。病人呆在船上,“既不是为了保护船只,而且也没有对船货得以保全起任何作用。”因此,书中进而对衡平法进行了描述:“从这些解释法律的方法中,从它们所蕴涵的理性中,产生了所谓的衡平法,格劳秀斯对其定义为:‘对于法律不足之处的修正’……因此,衡平法从本质上说是基于每一个具体案件的特殊情况。”







  读完《英国法释义》,真正理解了译者在前言中所提到的“该书的分析推理浸透着一种令人愉快的、浅显易懂的风格”。也真正理解了为什么“美国学者甚至把英国法释义称为‘法律圣经’”。







  看看德国的《近代私法史》,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法律在德国的智慧。法律用其技巧性的手段先是征服了教会,后是征服了政府,最终,以其胜利者的姿态让德国社会崇尚了法律。德国的法律人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财富,书中博大精深地描述和记载给予我们太多的启迪和技能,法律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艰难的推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信仰法律的人们如何让法律的理念贯穿于领导者和社会主流的群体是一个智慧的过程,而我不得不接受这本书给予我们的更多的警示。



Carpzov作为Leipzig参审法院三十年的法官“不是以正义论者、体系学家或历史家的身份,毋宁是以努力工作者的典型进入其时代的文明史中”。“对此,有决定影响的是:在中欧,理性法与开明专制主义结盟……这一代的思想家则有机会进入宫廷与政府。作为国王或宫廷人士的顾问,他们成为领主、公务员以致全部民法的伦理导师……它带来欧洲法律文明的黄金时代”。







文化书籍的法外精髓







  我读第二个系列的漫画丛书时,原是因为受理了一起漫画案件需要补习一下漫画课程,但没想到这套丛书一接触就让我爱不释手。作者李元馥在韩国首尔大学工科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开始了漫画家和设计师的职业。1975年,他赴德国明斯特大学留学,获得校长奖。在这套丛书中,作者描绘了包括他的国家在内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各方面的“心灵地图”,而它的形式可以覆盖全世界的所有读者,包括老人和孩子。现在,它在韩国已经狂销400万册,因为它的思想,一本内容与形式老少都能适宜的书一定是有思想碰撞的部分,它可以解读为一种书中的老师,提炼出一种民族奋斗的精神,尤其直面自己国家的完美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走下激情的理性。在司法的过程中,法律折射出改革时期不同人的思想,这种思想如不能汇聚成一种认同的方向,纠纷的解决以及纠纷暴露的社会问题很难用法律的逻辑去很好地驾御,所以,判决和调解最大的阻碍是人的各种表现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这套丛书让我想到中国人的丛书也应该尽快出台,世界面临变迁,我们应该有各种形式的精神食品。







  书永远没有读完的那一天,思想也永远在飞扬。







  2007年很多人用“浮躁”两个字来形容我们的社会,而我想用“繁荣”两个字来形容我们的法律,因为实践法律的人有了极其丰富的积累,为法律奋笔疾书的人也提供了脍炙人口的法律盛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永远没有读完的那一天[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