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735|回复: 0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失误

[复制链接]
guuusdl245 发表于 2009-6-22 08: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调查,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大致有三种类型,其中以离异形式存在的占主体;其次是因丧偶而形成的单亲家庭;另外还有一种更特殊的形式--非婚生的孩子与母亲组成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属于有缺憾的家庭,就如一个圆缺少了一大块,而孩子在这当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是深重的。许多孩子在家庭变故几年之后,其心理创伤仍难以愈合,甚至会影响到他将来的婚姻观。
3 `; M* O- c$ q; G8 l+ e& B8 I7 q' X' U' C; h2 J8 j* a
7 D9 u* N; O$ P, ]- F
  单亲家庭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 n: G. g* S8 ~$ i1 ]1 c- j  A6 k8 q& p, c5 E, O* s

. u3 {/ e) U5 K% O7 s  1、内向自卑. P( w4 k, a: f  _5 X: s; A
# D8 J2 q: |# `& Y- G, V6 ?' @

: u8 U) b9 [+ k) g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再加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久而久之,孩子内心的自我确认就是:我是一个生在不幸家庭的不幸孩子。
; L( N5 o& C( \( u$ Q3 j! K# m" I: ~- P. R8 f5 O
. U# H) x! Z& Z: O; ~# T/ {( `2 d
  2、抑郁冷漠
, b4 q( Q4 F$ _: V  ]: Y0 t+ e: h9 l4 }

1 v7 ]# ?4 {# h) M4 Q  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 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经常表现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 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无论在如何喜庆的日子和场景里,他们的想法是,快乐和热闹是别人的,对他而言只有悲伤和忧郁。6 W$ O% K' r# }

4 t  T% i: W6 r' f- l1 o: ]/ l, X. l. e
  3、充满憎恨0 F* P% X7 [9 ~6 g  \" S7 ?1 i

) H2 S  [+ ^' T  B" y5 H, H0 e9 a+ w+ ^# C) a* @) }
  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亲或母亲,或站在父母其中的一方, 憎恨另一方。常常用离家出走、自我虐待、故意和父母作对等极端方式引起父母关注,发泄对父母离异不满、抗争的心理诉求。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孩子,父母突然离异后,他立刻门门功课不及格,接着就是离家出走,泡网吧,偷窃,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五毒具全的坏孩子,据了解,这一切都是他故意表现的。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甚至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
( d$ x8 J! V& ]# Q
& i( y; b+ }% G( G4 i# G5 Y! W
: n6 }* y, A9 z( y  4、暴躁易怒  x3 y3 e4 i) B3 K7 ~- Z/ u

2 k+ y+ L" |2 ?
& p3 G: u- T8 k+ k  有些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 常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团结、友爱、宽容、合作的态度,敏感、狭隘、固执的个性使他们总是用苛刻、防卫的心态冷眼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常常假象、夸大周边的不利因素,细小的误解都可能引发他们偏激的行为。# Z7 {( v" H# m, n& B' \

: Y' A; A  H* C" Y/ w2 A; Q) y" B" }- q' v& e
  5、嫉妒敌对% w) T2 p1 g% v; I) \

& h" w# d( C0 b' O) G& a6 g9 O! {, j
0 a) p7 j1 t6 @& o; d  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a>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自卑和憎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1 w6 }% ^/ I7 y. R# S
7 ?  ~6 t  e) `

8 F$ Y" `8 @' W6 ~$ w  6、对婚姻和家庭有失望和抵触心理+ o& \: v4 x% T

6 v. w: H: R) s5 J3 R+ x1 c3 y- X+ [
* J7 K! k5 g( }6 \  离异家庭的孩子,因为目睹了父母婚姻解体的家庭战争,经历了家庭解体的痛苦,对婚姻家庭美好的一面缺乏了解和认识,他们甚至会对为什么有婚姻,父母为什么生养他产生强烈的质疑,婚恋年龄后可能出现单身倾向,对婚姻有恐惧、抵触心理,步入婚姻后对配偶比较戒备,不能完全信任。5 H9 v* B: {0 B: f

- M4 v7 z, W' y# g1 ]* i8 D$ d* p
% W; Q/ S! {$ J* V  单亲孩子的心理缺陷并非与生俱来,家庭变故引发的心理危机本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予以有效避免,单亲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老师的正面疏导和关爱也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单亲父母应该尽力避免以下几种教育误区:" O- y+ V0 q4 h; T! X& ^8 T. I; I

( ~- X$ m3 u$ e; |% j4 |3 H) n5 I5 c: Y
  方式一:专制式
& f+ j$ v9 y8 `& D; |( P
( V9 Y! Z) K5 Y: p0 Z0 i* b, {$ J. C, l7 g: n# s$ w
  专制式教育使家庭缺乏温馨,使孩子易变得自卑、腼腆、孤独、内向,以母亲家庭为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总让人联想到温和、无微不至,但是女性一旦遭遇家庭变故,其自身的性情和心理往往也会产生裂变,她们往往把不幸归结到对方身上,把自己看成被抛弃的人,有怨妇心态,她们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唯一希望,常常对孩子寄予极高的期望,试图让自己的心血化为孩子的成就,弥补婚姻的失败和自身家庭不幸留下的遗憾。这种心态往往使单亲母亲的教育近乎疯狂,她们只注意到了自己的想法,忽略了孩子不仅暂时还不能承担如此重任,而且孩子的创伤还需要她悉心照料,需要她们用母亲特有的温暖去抚慰。
. G. t! J5 ?, Z0 j/ ]# y4 `; U& S# p, j* `+ s2 ^

( E" ~, N* C% S) R  方式二:放任式& M  m& D" \! R$ H
, Q7 }, x2 S5 [/ [

1 H3 B! k% \, U# C: K: L  放任式教育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着落,孩子在校表现有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于管教。一般以单亲父亲为多。男性的粗心以及男性对后妇的爱情转移使得孩子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轻,他们对孩子缺乏观察、了解,对孩子的用婉转方式表达的诉求不懂,少数缺乏责任感的父亲甚至把孩子看成累赘,一旦孩子和其他新的家庭成员不和睦或者发生冲突就迁怒于孩子,给孩子的感觉是他同时失去了父母,是多余的人,这样的单亲孩子命运凄苦而悲惨。
# E6 f1 m- ]3 Y. L0 E2 o$ K( g6 T5 o
! E) `  l. r, b2 {3 a. g
  方式三:溺爱式
" u" x2 c3 N9 P- g4 G
: L2 C$ j( T7 `2 x( U" W
) q! ?' U0 a( V  溺爱式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损,而忽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不知不觉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等坏习惯,使孩子成长出现了片面性。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的家庭居多。一些单亲父母因为生活照料上的能力问题,或者自己再婚的原因,把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照料,这种做法实际上本身就不可取,因为老年人的精力、教育理念都跟不上,能给的往往仅限于生活上的照料,父母不明白教育孩子和饲养动物是本质完全不相同的工作。祖辈因为可怜孩子,往往百依百顺,误解这样就是对孩子的补偿。5 ]* a# C* Q4 }4 {/ B

# ]: c' A3 m) o8 e$ C/ F$ \8 `# O9 ^
  方式四:仇恨式* V2 ~) ~* @, S: F" s

2 \6 A5 z5 n# Z% u( L. L4 v5 m% s0 j% V
  在一些离异的单亲家庭里,婚姻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随之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仇恨,一些父母争吵不避孩子,离婚的时候夫妻和孩子早已伤痕累累,婚姻解体后,往往一方对孩子灌输仇恨另一方的思想,故意在孩子面前历数对方的种种“罪行”,毁谤对方的其他家庭成员,有的拒绝对方探视,有的任意改变孩子的姓氏,有的把孩子当作武器,借提高抚养标准等理由,动辄向对方发起诉讼,不让对方安稳、好过。种种仇视的教育使孩子纯洁的心灵备受折磨和煎熬,一方面他们误解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仇恨日深,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以自己有这样“卑鄙”的父母而感到痛苦和自卑。离异夫妻相互攻击的枪林弹雨中,受伤最重的是孩子。仇恨让人失去思考的能力,失去理性。明理的父母应该对孩子夸赞另一方,甚至不惜编织美丽的谎言,因为那不是强迫自己爱对方,而是因为你爱自己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为自己的父母感到自豪,而不是自卑,既然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为什么不能有一点牺牲精神呢。) T/ S" j6 l5 }: V4 d
6 X7 [0 y8 _- @/ C4 w: n

7 T9 Q" L' R+ h% v! H  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古人说,人有旦夕祸福,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固难全。社会不可能避免单亲家庭的出现,但是社会能够并且应该给予单亲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为人父母的,为人师长的更是责无旁贷,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真诚地和他们沟通情感,尊重教育科学,避免教育误区,那份因单亲而缺失的爱完全可以得到弥补。1 F& J: I  B% x6 A! e6 S

5 a# t* h( B$ Y; X' T% b: m1 L9 I) d0 V( r, s: k
4 l# ^* B0 t; z9 J1 ?. e

6 K8 M. G7 K' ~1 g7 U* \" J/ Z, z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2 16:08 , Processed in 0.0879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