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264|回复: 0

官员应习惯接受公众监督

[复制链接]
xwl011 发表于 2009-7-12 20: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对“最年轻市长”的“人肉搜索”,有人说这已经超过了正常的舆论监督范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在民主政治状态下,官员应该习惯接受来自社会大众和媒体的监督。笔者也深以为然。
官员不是普通老百姓,手中拥有公共权力,这就决定了官员没有任何隐私而言,就是“鱼缸里的鱼儿”。公众有权随时查看官员在干什么、曾经干过什么,敦促公共权力在理性、法治、透明和公正的框架内运作。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称:“人民有权知道政府做什么。”
有了密集的社会监督,西方国家的官员会因为一个小问题而“翻船”。比如,瑞典政府曾有两位大臣因为逃税被迫引咎辞职。还有某高官因为用公务卡在超市购物,本来有可能成为首相继承人,也不得不引咎辞职。
密集精细的社会监督对我们仍是奢侈品。群众想知道官员的财产收入、住房情况等,是不可能的。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出了“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透明精神,但“打开天窗说亮话”,很多官员还不习惯,也不愿意。
具体分析对“最年轻市长”的舆论追问,群众对于官员提出各种质疑和猜测,只是知情权和民意的一种延伸,是在认真履行监督责任而已。所不同的是,这种监督从平面媒体延伸到了网络,从个别人关注延伸到了大众而已。而且,这种质疑源于公心,没有不良动机。不能因为被质疑者年仅29岁就可以放松监督力度。
开明理智的官员,就应该有勇气走到群众和舆论的聚光灯下,接受监督和考验。只要自身没问题,就不用害怕任何形式的监督。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经受住了密集监督的干部,才是过得硬的干部,才能得到更多群众信任。
当然,正如有人所说,群众监督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可能有些不准确、不属实,这也不要紧,只要受到监督的部门或个人拿出充分有力的证据,舆论最终必然会还以清白。在质疑中前进,在前进中质疑,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常态。 (雷振岳)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11-24 21:57 , Processed in 0.0733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