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7413|回复: 0

[分享] 法眼看唐诗——重读《唐诗三百首》18:塞上曲、塞下曲

[复制链接]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2-5-22 09: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昌龄是盛唐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齐名的还有岑参、高适、王之涣等人。% {7 n$ z5 Q- Y5 F  \
名为《塞上曲》者,戎昱、李白亦有诗传世:; L! T8 M9 [2 Q. K- ~9 q* @; l
塞上曲 ·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l0 O/ ^9 e9 l0 M% L* n
塞上曲 ·戎昱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 N; u" A4 X  l/ B8 A! D! J/ P' N/ L+ W' r) q
名为《塞下曲》者,卢纶、李白、高适、常建等人有诗传世:
# b, W+ @9 g$ S( r  S" G$ P2 x" v塞下曲·卢纶
, p! f$ r  d$ y/ r; D' h) ~) s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Q  y, d# Z" s% R" W6 R% s* w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7 Z1 }) T* ^! \$ j& d9 p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 N4 u& {7 ~" x' ^3 ^

* a$ j  a% ^9 T% y7 T塞下曲·李益
; N" W/ v$ D5 a$ A# f5 ^其一: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3 X) {/ y% s2 k: e1 f- T6 C: V3 r
其二: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7 h* W( d$ X# v9 a: c; J
" Q, e/ o' s* L7 B# p- \2 d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8 a( \: R6 d5 {/ A0 H
0 L: Z4 u3 b8 N$ T; U% D4 t塞下曲·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 D4 V* h4 X5 q! A* @6 Y  T/ ]2 i
8 Y2 \/ q: J3 L  f7 x* \/ u7 ^" r
塞下曲·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 F3 H* t2 Q: l6 ?8 ~
# j, j( s4 i- S8 L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 {% o% H- F( {. G+ g* Z# T: ~' y4 R: @# O( ]: ]2 S5 E, x1 d
塞下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W; P. t* l3 b: T' Q7 b
" ?0 A4 K7 W2 f& z- A
塞下曲·王涯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 R0 J; _0 p( A! w& m+ g! |# P9 D( H8 F' l
通观这林林总总的边塞诗篇,回顾王昌龄的二首,便知此二首入选之深意。边塞诗在唐诗中可以独立为以流派,参与者之众便可想而知。盛名如李白者,其诗比之王昌龄者,实则逊色。因为众人之诗多以描绘边塞征战之艰以托壮士报国之雄心大业。卢纶之诗则更以描绘英勇无敌的将军形象,为戍边将士而歌。以今天的话来说,他们都是战争的拥护者,甚至自己都有报国戍边的愿望,想要积极投身于此。惟独王昌龄二首,在盛唐的戍边之战的背后,看到了“征人的泪”——“皆共尘沙老”,“白骨乱蓬蒿”,写的便是战士们老去的年华和为战争而付出的代价。这些,使得“咸言意气高”的赫赫战功,都被上了难以言说的苦涩,令人深思。! B: k; ?" Q* K; e
; T: @, X5 }3 Y5 o6 Q
上列诗人,多活跃于盛唐。盛唐是中国乃至世界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世界各国派来的“遣唐使”,相信会让每一个学习过中国历史的人印象深刻。一个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完全有实力抗击外族,打几次战争,完全不在话下。可是王昌龄偏偏看到了这繁荣所仰仗的残酷,这强大所依靠的累累白骨。其中的悯人情结,和那朴素的非战思想,以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心系平民、反对战争——远在唐代便能有如此警醒的目光,岂不令人钦佩?4 x/ n! v% z$ j/ J7 _
. ^0 B) L: b6 u) M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我们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沾沾自喜于眼前的成绩,而忽略对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等现实问题的关注,就容易陷入“矜夸紫骝好”的浅薄之中。“莫学游侠儿”,这是唐代诗人对我们的警示!
) [0 V/ V/ q/ \! ?  R7 p
2 G) S% a! [6 I% j) Z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7 20:34 , Processed in 0.0802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