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时任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的汤敏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利用大学扩招来拉动经济的建议,他也因此被称为“大学扩招之父”,而后轰轰烈烈的大学扩招开始启动。追溯历史,让我们看看当时他提出的大学扩招的原因、方法以及预期效果,至今是否一一实现了呢?' `& m7 T: J" E7 C( J$ p% T" a% J ~
4 R0 Z& ?8 t* H h' O) R扩大高校招生量一倍的建议——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的思考- X- q! ]0 m7 @/ [& m: U' w- Y( O3 C
7 [7 Z5 x. K/ r: z. f9 r/ c汤敏 左小蕾; h: L7 K" T1 _ g0 A
; n# W4 l$ O `& u% {
通过扩大内需来启动经济,是使中国经济走出当前的增长低谷,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因此,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热点 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_7 R# ^$ ^8 S* s2 x
我们认为,在诸多的选择中,扩大高校招生将是一个国家投资少,刺激内需力度大,又能实现群众迫切愿望的有效措施。& {" R& e2 V" t+ }( @, f
为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在三至四年内使高校(含成人教育等)的招生量扩大一倍,即从每年两百万人增加到四百万人。新增学生实行全额自费。(按目前的标准为每人每年一万元左右)同时国家建立助学贷款系统。给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贷款。0 q0 E7 w/ D* P. z
此项建议基于如下理由:0 F& p9 a3 s1 {8 n) n
第一,扩大高校招生每年可增加一千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 a+ j( [9 J4 ]" E- \# A
根据我们的估算,如高校招生量扩大一倍,每年可多收取学费两百个亿。加上这部分学生在校增加的消费约四十亿,则共产生直接消费二百四十亿元。这笔钱所带动的间接消费,即高校使用这笔钱后所产生社会上的第二轮以及尔后若干轮的消费,再包括大学附近的服务业和有关行业的投资消费,还有因大学招生扩大所带动的高中的扩大从而一系列增加的投资与最终消费等等,用我国的消费乘数匡算,这二百四十亿元可拉动近一千亿元左右的投资与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每年也可达半个百分点以上。- K( {2 h6 @) r$ c0 p/ X
值得注意的是,与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同,这一巨额消费的形成全部来自于城乡居民的收入与储蓄。它并不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相反地,国家还可以通过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它对通货膨胀也没有不利影响。
( {/ `$ V' u8 t" a 第二,扩大高校招生可部分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h8 ]; \+ S& D* \* D7 s3 j
我国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国营企业及行政改革。职工和干部下岗的压力在未来的几年中将更为严峻。而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又会与下岗职工争夺有限的工作岗位。大学的扩大招生可使每年一至两百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延迟进入市场。在今后四年内可给下岗职工腾出五百万至六百万个工作机会。换言之,下岗职工的人数有可能为此减少近三分之一。(据估计未来几年内下岗职工的人数将达一千五百万人左右)对正处在改革攻关的关键时刻又恰遇亚洲金融危机的我国经济改革来说,这几年的缓冲期无疑将发挥重大作用。
5 Q5 f' z( ^: {+ G& k3 i# l 第三,通过挖潜与增加投资,我国现有的大学有能力承担招生量增加一倍的任务。
$ a' k, E' R# p0 j) R5 m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我国大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为7:1,(不包括职员)这不但远远低于韩国的33:1及我国台湾省的21:1,也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15-20:1。如果我国大学生与教师的比例能提高到15:1,则现有的教师就可以基本满足扩大招生的需要。据粗略估计,如果增收的学费能基本留在大学里,则每年大学的收入与开支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将近一倍。学校可用这笔经费来提高教师待遇与改善条件。再配合适当地增加博士生与硕士生留校人数和延长老教授退休年龄等措施,师资应不成问题。短期内,在校舍与图书和教学设备上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只要资金充足,经两至三年的努力后,这些问题也应该不难解决。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扩大走读,办校外公寓,办分校,办社区大学等措施来缓解对校舍的需求。
8 j' ?) B+ j6 ~" m$ v% @ 第四,配合助学贷款系统,大部分群众愿意也能够承担全额学费。
+ \; f' _6 ?3 x- N6 g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给下一代提供一个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以说是所有家长的最大心愿。不少社会调查都揭示,老百姓储蓄的第一动机是为子女上大学做准备。投资子女的教育应是老百姓真正愿意花大钱的项目之一。
% T: p" g# }3 ]) G; K7 n 当然每年一万元的学费对相当数量的城镇居民与大部分的农村居民来说,还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对确有困难的家庭,国家可以考虑建立助学贷款系统加以解决。按目前的利率,以十五年期的贷款为例,四万元的贷款每月连本带息要付三百元左右。如果家长补助一些,加上大学毕业生本人的收入一般要高一些,这一负担应该不会太重。对特别贫困的学生,国家还可以用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 D; U( K3 {. T7 ]$ \+ E 对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扩大高等教育,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通行做法。在澳大利亚,挪威等发达国家,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靠助学贷款上学。在美国,这一数字也高达百分之三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助学贷款系统。+ f" |$ t4 A4 Q; y+ }
第五,扩大高校招生对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 K) |- X. F) v 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十八至二十二岁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仅为2。4%,包括成人教育等在内也不过为4%。这不但远远低于韩国的51%,我国台湾的39%,香港的20%,也大大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我们接近甚至低于我们的印度(8%),印尼(10%)和泰国(19%)。8 m5 {- Q3 l' t* ^8 ?! p
长期以来,国家包投资,包分配的高等教育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路。从发展速度与人均GNP水平看,印度经济只相当我国的一半。如果他们的市场都可以支持和容纳8%以上的适龄青年接收受高等教育及就业,就应该没有理由认为我国反而没有这个条件。在这一问题上,我们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找出更多的办法来。+ G" W! ~* ?3 s# E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校扩大招生是于国,于民均为有利的大好事。它不但可以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数量。1 F- D: t+ T9 ]7 O$ C& X; S
为此,我们建议:
- m7 h3 I4 f- _- k 一、迅速组织一个高层次的专家班子来评估在三至四年内使高校招生扩大一倍的可行性;
# S1 B; a4 u% D; o/ `+ m# S* z/ d S6 t 二、制定一个从1999年开始,每年递增25%-30%的扩大招生计划与具体的实行办法;% [* i4 R+ n. \0 h: Y2 k, K
三、防止一哄而上,不注意质量的方式扩大招生。招生扩大的重点应该在正规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对那些高质量的,有条件的大学,扩大招生的规模可以更大一些,速度也可以更快一些。而对那些条件不够的新办学校,应少扩大,甚至不扩大招生。
. k0 z8 ?" u2 G# T% \, d* O( q 四、组织教育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同探讨设立助学贷款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具体做法。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或亚洲开发银行的技术援助项目来引进国际经验。) G% q) I* e& u7 u U; u
五、发动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力量来帮助高校解决因扩大招生所产生的困难。
( ?0 Y* ^% w- I+ B 六、加强监管,防止部分高校的不合理收费。同时也要防止一些部门对高校的借机乱摊派。! [' }+ M. ^2 i6 p* |1 U
七、扩大高校招生不应是权宜之计,也不应局限于扩大一倍的规模。要从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化,全球化的新环境中能否重新崛起的高度重新认识与设计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在十五规划以及国家的远景规划中加以通盘考虑。! I" M5 ?3 j/ s6 G* }4 ~
(1998年11月呈交有关领导。)5 U! a: K5 j% K+ N
注:该文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2月19日以“教育启动消费呼之欲出”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