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2338|回复: 0

法眼看唐诗——重读《唐诗三百首》10:忆山阴崔少府、西山寻隐者不遇

[复制链接]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1-6-17 2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仰望明月遥寄相思,这是中国古文学中最常见的情境之一。但凡仰望过明月的人应该都知道,事实上我们无法用肉眼从月亮中得到比“玉兔”或环形山更多的信息。那么,为什么要望月?
; a  T$ |. U! O斯以为,以意境论,古人如王昌龄者,为我们营造了太多关于明月的意境,几乎深入中国人的骨髓,望月而思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惯式;以科学论,明月皎洁,给人纯净的美感,在夜晚的凉意之下,人们较容易沉淀浮躁,还原内心的原貌,相思之情更易凸显而给人较深的烙印。
2 G' p  D: ~+ X; N! V' f0 W/ D今夜,我欲望月而不可得。绵绵细雨,时歌时诉,月不可得也。今夜之月,即丘为诗中之隐者。欲求而不遇。
: v! F+ f. G. Y; P+ K所求者为月否?否。所求者何也?恰在欲说而不说之间。言者尚不自知。故而求月。$ {1 F1 t5 H: K! n& K8 k. P+ B
世所当坚持者,皆简明无须再论。但世所能坚持者,常寡。常自问,何故?何以简单明了之道,常倾覆于无形?人之故也。确言之,众人之故也。一人之坚持,难敌众口之铄金,一人之坚持,难敌众人之无视。则,或不坚持,或对众人无视。而后者,谈何容易!故不坚持为常有,坚持为异类。
( F3 ]! K8 j$ ?2 g/ `若为异类,且无视众人罢!直上三十里,何必待之子?兰之幽香,纵千里亦可闻也。
% _! }: G: \! x* R3 n3 L# k' `; c何况,在2007级同学行将毕业离校的日子里,在与他们共饮之后裹挟着微醺的酒意的时刻,我大可合拢帘窗,不问窗外是否有月在演漾了罢!
* ~6 D. ], s) y% D
. |( u) U* D) }4 V  ^/ i* B% `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5-29 19:17 , Processed in 0.2604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