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1090|回复: 4

如何评价教学?

[复制链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07-9-16 13:37:27 |阅读模式
听过很多次同事们的讲课了。但是,每次听课之后,我仍然、一直地不敢妄加评论。因为,同事讲的课程,自己实在说不上熟悉。不熟悉,怎么知道他的安排是不是恰当、比自己的可能的安排更好?于是,一直都只是看看皮毛。如果妄加评论了,一则是不懂装懂,对人家很不尊重;二则不仅仅是露怯的问题,更可能会弄出笑话来,自己怎么好意思?+ z4 |/ e  |3 I. v4 q, O

0 N) n8 G4 V' g% r; b/ C. C可是,如果不评价呢?那怎么行?!你要填写听课记录啊,要提交这样那样的材料啊,要给同行评议啊!没有这些,怎么说你虚心向人家学习了啊,怎么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啊,你让学校凭什么去评价老师、末位淘汰啊!你不评?那不是难为学校么!你又凭什么不评呢?% O  \5 _7 k% {- d  ^5 @" T
! b6 w  B8 Z4 A0 B  s/ J5 b
可是,你让我如何评呢?看他的板书,听他的语气语调、声音是否洪亮?是不是主次分明,或者是不是有争论必澄清?或者还有课件到底是不是课件、而不是电子教案、电子板书;课件是不是够好,是不是吸引人乃至花哨?
6 u$ u6 c7 \8 ^( d
1 J2 W9 y/ h# |老师应该怎么讲课?
( l2 C8 s) O) s7 @- Y
! T3 ?4 c) U4 U我一直以为,老师应该努力讲好。只要他一秉善意,勤奋认真,传道了,授业了,解惑了,那就没有问题。当然,最好还要有恰当的方法,比如让学生觉得更有趣、印象更深等等。自我当老师以来,这种看法未曾改变。0 \. F8 c$ p! y. I% q* u
2 v- J" |, S! @7 p' ]
但,好像我错了!因为不少人在看讲课的时候,在看你是站着还是坐着,你是死站还是行走,你是不是用了黑板,是不是声音够大,诸如此类。就算我想反驳说:站着和坐着有什么区别?明明有现代化的手段可以提高效率便不用黑板了有什么问题(这是不是比明明可以利用电脑以提高效率却不用要好)?可是,似乎这般问题没有人乐于回应。- F' \* _5 d$ E

! a0 b; Q! S6 ?9 h7 ?* `于是,我可能就真的错了!
( `8 l6 C9 ^; K" \, Q, U- f8 j$ J5 O' C: R* z7 w$ m! ?
不知道孔子讲课的时候,是不是写了板书,不知道他是不是拿了戒尺时时“点醒”自己的学生,不知道是不是安排得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 q9 j4 w3 N5 Z
$ O' ^; ~# I8 `4 J# I3 ^# N不多想像了,因为我觉得耳畔响起了一种声音:你不是孔子。
- n, a% [& q, T, H  L: H1 `! p- Z; L( L3 V* _
我当然不是孔子!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一点。8 v4 o) O$ y' D  g- `, V0 `

$ I' x3 |9 f0 g# l( u( P但是,我还真有不清楚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说我不是孔子的人,不先衡量一下,他自己是不是可以批评孔子的人。  `  |- X1 F  q& H

, O6 v5 j- ~' E& m/ K4 m9 {只怕,其不自量力,更胜于我罢!; P- g0 W9 q% i7 p# w. @# g
7 u% C: l1 y! f
嘿嘿,又有了一点想像:如果有人干脆问我孔子是谁,我又该如何……
- F4 t; E5 l1 }1 `! `- o  h+ {% Y; W
* K# I  V2 \' v" h. x  ?/ F真可恶我那高中同学,给我起什么外号不好,偏偏要起个秀才,这个外号,可真不好啊,实在不好,哈哈!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07-9-16 13:38:39
我理解楼主的郁闷。“同事讲的课程,自己实在说不上熟悉。不熟悉,怎么知道他的安排是不是恰当、比自己的可能的安排更好?于是,一直都只是看看皮毛。”这句话我深有同感。所以,如果非要在他人的课里说点什么,我们也只能是在“皮毛”问题上挑一点骨头,诸如内容安排之类的问题,旁观者一般说来发言权是有限的,至于具体的专业理论问题更是隔行如隔山的。
) i8 D+ j0 s( G% E3 X不过,有道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内部探讨而已,楼主不要郁闷。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07-9-16 13:39:49
郁闷和批评无关,自己远未到没有问题到程度。有关的是批评的标准。
1 Y: t7 u+ W9 |; B! H5 B如果标准乱了,批评只会更加误导,包括误导被批评的人,也包括误导听到批评的人。
& P3 e. {$ u0 B9 ?& j4 o6 B个人认为,所谓课件的标准,流毒尤甚。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07-9-16 13:41:48
俗话说“闻过则喜”。这个境界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相反,都是闻过则不喜反郁闷。这郁闷又可分两种:一是批评是正确的,被批的人过于自信,一是批评是错误的,被批的人过于心重。第二种情况又可以分成两种,一是批评是错误且刻薄的,被批者郁闷得要死,一是批评是诚恳且错误的,被批者也郁闷要死。
; Q' X. d8 f& o; w$ T- O; Z& a不管怎么说吧,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们看别人的烦恼时,都觉得不算什么,但一落到自己头上,就觉得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 B0 N2 u) @: u0 d
唯一的办法是,还是我的名言,如果是第二种的第一种,就忘记它吧。不怕不怕啦~~~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07-9-16 13:42:5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公这一名句所表达之境界,自己固然相去甚远,但亦不乏时时提醒自己努力为之。坦白讲,人生之大悲,我早已经历,郁闷当然是有,但于我,岂能如此足道哉?何况,那般,未免有些过于心胸狭隘了罢!' H& l5 O) ^( G" k4 U2 V
可是,自己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来自于环境的侵蚀。一次、一次;再次、再次,无数次的在左右摇摆、毫无道理的指示、要求之后,我觉得自己在被奴役。何故?
/ \# X, k  L. d9 Y1 l1 H* Z9 Q7 j有句话叫防微杜渐。可惜,古训,我们从来都是那么容易忘记。于是,我们就只能吃下自己种的苦果。
% [& u% \6 f. I3 w回头想想,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曾经会那么多次容忍无聊的“说法”。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2 21:15 , Processed in 0.0707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