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330|回复: 0

“夺命疫苗”的背后

[复制链接]
pJaTSGhX 发表于 2009-2-21 23: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疫苗事件正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去年江苏宿迁曾经发生过一起“违规疫苗”风波,而那次事件中的疫苗批发商竟与此次“疫苗事件”中的疫苗批发商同为张鹏一人。据调查,2003年底到2004年5月,不具备疫苗经营资格的张鹏使用假发票向宿迁市妇幼保健所非法出售6000余支免疫疫苗,获利30多万元。事后,宿迁市的药监部门对此事进行了调查,没收了非法疫苗和当地妇幼保健所的非法所得,但张鹏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时隔不到一年,他又以康普公司安徽授权销售商的身份故伎重演,向大庄镇防保所出售了3000支疫苗。不久,“疫苗事件”发生,2500多名孩子的生命健康立时被笼罩在阴影之中。
+ C1 e% v. d  K# T3 m1 B. {1 @2 Y  一叶知秋,两次如出一辙的违规经营活动表明,当前繁荣的疫苗市场已经有了“染病”的迹象,而违规经营蔓延与政府监管不力是疫苗市场的主要病状。
5 h) ~; T- D! T3 R; K, I  当前的疫苗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优质市场,总销售额达二三十亿元,年增长率达15%,超过10%的国际平均水平。同时,由于疫苗这一商品的特殊性,我国的疫苗市场又是一个捆绑着“冷链”的不完全开放市场。因为疫苗大多属于活性生物制品,需要在冷藏状态下运输和流通,必须按照生产厂家——省级卫生机构——地市——区县——乡村的“冷链”系统逐级供应;这在客观上造成市场中间环节的增多,使得下游疫苗价格虚高。这种特殊的市场格局意味着只要经营者绕开“冷链”就可以占据竞争优势、获取巨额利润。于是,一片放开疫苗市场的呼声中,众多批发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绕开“冷链”,从疫苗生产商手中购得疫苗后,直接卖给医院、诊所以及基层卫生防疫站,从中赚取可观的利润——张鹏就是其中之一。$ @4 {& e8 J7 x7 ]
  单从经济的角度考量,绕开“冷链”的行为虽属违规,但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十分符合市场效率原则。但是,疫苗并非普通商品,而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药品;效率并非疫苗市场的最高价值诉求。违规经营的蔓延意味着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的积聚。市场机制不能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而在疫苗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蔓延的结果往往意味着无辜生命的消逝。因此,政府必须对疫苗市场实施严格的管制,相关监管部门要制定刚性的规则,约束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销售行为,对违规者进行严厉的惩罚,以弥补市场不足,防止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忽视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然而,现在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对于张鹏这样存在明显不良记录的违规经营者,监管部门既没有对他进行有力的处罚,更没有剥夺他的从业资格,以至于他可以继续踩踏着人们生命健康实现个人财富的积累。9 ]& D( ?( v% n7 B' |
  “疫苗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正积极追查张鹏的下落。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当透过“疫苗事件”这个个案深刻反思当下疫苗市场的病症。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有效率的疫苗市场,因为那会让我们得到更便宜的疫苗;但我们更需要一个严格监管之下的疫苗市场,因为那会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11-14 14:39 , Processed in 0.0867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