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316|回复: 0

拿什么拯救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复制链接]
大喊包 发表于 2009-5-11 12: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湖北省襄樊市的两家酒店开展了一场“激情宣泄枕头大战”娱乐活动,双方员工相互用枕头“攻击”对方,宣泄工作压力。但是,原本是一场没有任何法官参与的普通娱乐活动,却被少数别有用心的网络媒体肆意涂抹为“法官与酒店女服务员枕头大战”,且以讹传讹地败坏人民法院和法官形象。同时,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问题,时下也再次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
2 D. T# C. k% y+ X9 Q1 N( ]: H7 f# [/ }( A+ }7 X
$ K  D1 Q  F: Q+ z5 u
  笔者认为,这起恶意报道事件中,折射出的是少数网络媒体对社会极不负责的严重病态心理,他们似乎彻底忘记了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惜用牺牲公信力的代价吸引网民“眼球”,其行为应遭受鞭挞与拷问。这起严重失实报道的初作俑者又分明是在“拿巴掌搧自己的耳光”,可以想见,当被蒙蔽的公众完全清楚事实真相的那一刻,震惊之余更多的应是一种激愤。& ~  o$ x! _) T& H- \1 i: A

5 T8 b$ A4 K+ i$ N. n# |  H4 \, w; x6 O5 o2 S1 B( Z& p
  显而易见,少数网络媒体通过添油加醋地转贴“枕头大战”,其中故意煽动社会舆论,给新闻媒体抹黑的意图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龌龊行径最终损害的却是广大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起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少数网络媒体已经完全背弃了自己所担负的宣传弘扬法律和维护社会正义的神圣职责,充当了破坏社会法治建设进程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极不光彩的角色。
6 A7 O6 P( ^0 U) ]! n! \$ [' I/ I1 `4 G
; A" _- y) b# q
  我们应当看到,少数网络媒体通过混淆真假炮制假新闻的过程,完全是人为故意歪曲事实,通过移花接木以假乱真的伎俩,追求所谓轰动达到某种效果,而造假者有恃无恐更是钻了新闻立法不健全的漏洞。造假者之所以胆敢选择法院作为造假对象,正是由于人民法院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新闻敏感性更能起到牵人心魄提高新闻点击率的效果,而且司法公信力问题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的焦点话题,因而这种恶意炒作行为在客观上加重了公众对司法公正权威的不信任感,不仅侵犯了人民法院的正当权益,而且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肇事者的行为完全越出了社会道德的范畴,显然触犯了法律理应受到最严厉地制裁。4 {1 n9 A! S  N/ q* h- [! E

6 n8 c$ m( t: U# @+ Z2 @. r. [
. t) e3 s+ K/ L; Q8 J% v+ S  毫无疑问,如何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特别是加强对少数非正规宣传网站的规范管理,提升新闻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迫在眉捷的重大问题。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26 15:03 , Processed in 0.0880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