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滑一族 发表于 2009-3-5 21:26:15

江苏泗洪招68名“便衣纪检” 名字用编号替代

泗洪纪委的“地下别动队”
江苏泗洪县纪委聘用68名“监督员”,他们身份保密,与纪委单线联系,任务是对官员“隐性监督”
[你的看法]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03/05/xinsrc_03203060510075312411813.jpg


    2009年2月13日,“便衣纪检”孙立站在泗洪县的大街上。他的身份和任务都被要求保密。郭铁流


核心提示:一个被称作“隐性监督”的制度,在江苏泗洪县已推行了半年有余。
去年7月,泗洪县纪委公开招募了68名“特别监督员”,让他们对党员干部8小时工作之外进行隐性监督,随时向纪委举报。泗洪纪委称此举是为扩大群众监督路径。当地官员称被许多双眼睛盯着“如履薄冰”。而当地纪委官员认为,“如履薄冰”恰恰是隐性监督的成果。

秘密监督官员8小时之外,是纪委对官员生活的“无孔不入”,还是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自该方法推出至今,争议之声从未断过。
“千万不能让人认出我来!”

穿上羽绒服,戴上帽子,墨镜罩住半张脸,又举起一本“党风廉政监督手册”遮住另一半的脸———2008年2月12日,面对记者的摄像镜头,52岁的乡村教师孙立(化名)焦躁不安,“我还有老婆孩子呢,会被报复。”

2008年7月底,乡人大代表孙立多了一重身份,通过应聘,他成了江苏省泗洪县纪委的“特别监督员”。
“不要问我姓名、住址,也不要问我举报了谁、什么事。我不会说的。这是纪律,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孙立说。

对于做监督员的动机,孙立称自己不满某些官员的不公、不法,但公开举报怕遭报复,而“政府给了一个畅通的批评与建议的渠道,发挥个人热情”。

2008年7月中旬,泗洪县纪委在全县范围海选“特别监督员”,对党员干部8小时工作之外进行“隐性监督”。
这群人被称为“党风廉政特别监督员”。民间称之“便衣纪检”、“卧底”、“地下别动队”等,也给这群人蒙上了神秘色彩。

“黑暗中有一双,不,或许很多双眼睛在注视监督你,随时可能举报你,不知何时就被纪委盯上了,如今我们如履薄冰。”2月15日,泗洪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如是说。

“我们存在的价值更多在于对官员形成威慑,敦促其个人素质的提高,预防腐败。”孙立称。
  纪委海选“便衣”
县纪委党风室负责人称,以前监督员身份公开,因碍于情面又易遭报复,监督流于形式
2008年7月16日晚8时起,一条招聘启事,在泗洪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并迅速成为全城讨论的焦点。
启事称,县纪委在全县范围聘请60名党风廉政特别监督员,身份保密,与纪委专项管理人员单线联系,实行隐性监督,可向纪委直接举报干部党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必要时配合纪委案件的秘密调查”。

招聘启事称此举目的是扩展监督渠道,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并使群众监督更有力和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当天的《泗洪新闻》也滚动播出了《泗洪县纪委、监察局聘任党风廉政特别监督员的暂行办法》,称凡常住泗洪县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不限,无违法乱纪行为纪录者,均可报名。

根据《办法》,监督员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监督,对部分官员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如行贿受贿、公款旅游、公车私用、赌博、大操大办等,直接向县纪委专项管理人员进行举报,并有权追踪所反映案件的查处结果。

“刚开始我都不相信这个事情,觉得政府在作秀。”作为乡人大代表,孙立说他看到启事时心存疑惑,不过还是有所期待。在他看来,此前基层群众对官员监督很难,“这不失是个好想法”。

泗洪县纪委党风室副主任高学升介绍,以前县纪委也设过监督员,但主要是由人大、政协的老干部担任,而县城很小,大家都是熟人,监督员身份又是公开的,碍于情面,监督流于形式,此外举报者也容易遭遇报复。

认为“身份保密”、“单线联系”,可以有效保护监督者,“爱向上级反映情况”的孙立,去报了名。
泗洪县纪委称,招聘启事播出后,一周内报名者300多人。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newscenter/news_xy.gif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泗洪招68名“便衣纪检” 名字用编号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