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行政成本仍可压 “零增长”还不够
压缩行政成本,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增加公信力,凝聚民心,重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价值“行政成本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在今春两会召开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研究员正在忙着做这样一份提案:把明显降低行政成本作为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
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三公”(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旅游)耗费巨大,是一个非议多时的老问题,但在当前更显急迫性。迟福林说,未来相当一段时期,财政增支与减收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政府带头节约,能体现用实际行动积极应对危机的责任政府形象,并由此提振市场信心,更好地形成政府与社会的合力,共克时艰。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也明显“瘦身”,其垂范式意义不可低估。“共渡时艰,要从小事做起。”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说。
老问题起“质变”
中国的行政成本高达何种程度近于谜一般。
据专家介绍,目前的财政支出大体上可分三部分:一是行政管理、国防、司法等维持基础性社会秩序的国家基本开支,二是包括公共工程在内的建设性开支,三是包括教育、医疗、各种福利保障在内的民生开支。
财政部门提交两会审议、讨论的预决算报告采取的分类与统计方式与此不同,行政管理费用并未单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至7571.05亿元,12年间增长了6.6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1995年为14.6%,到2006年上升至18.73%。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九三学社中央提出的《关于建立行政成本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的建议》提案显示,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
作为中国较早研究行政成本的学者,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与竹立家都对本刊记者表示,准确的政府行政支出数据谁也无法精确认定,“政府支出除了预算内,还有预算外。由于预算外收入的不透明、不公开,财政收入到底有多少钱谁都不知道,用多少自然也不知道。”
接受本刊采访时,竹立家感叹,“现在已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了。公款消费的状况,群众有目共睹,它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关系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的基本价值问题。这是根本所在。”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newscenter/news_xy.gif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