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1-10-4 11:36:45

大学教授应该干什么?——读方舟子博文有感

这个题目是方舟子的一篇博文。关于大学教授/教师与论文,自己亦曾有所思考。方舟子的博文给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视角。
学术垃圾是必须反对的。教授写论文也是应该的。但眼下的中国,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教授的论文并非为了科学研究而写,而是为了职称、为了待遇。这种论文,不成为垃圾,是比较困难的。
论文的数量无论在美国是什么指标,在中国,显然是首要的指标。其次是期刊的等级。这两个指标与教授的“票子”密切相关。但,却都不是衡量论文应有的“质量指标”。除了少数能够恪守学术道德的期刊外,中国大多数的期刊都已经沦为了垃圾期刊了吧!何况,在绝大多数期刊发表文章,现在是要收费的。既然只问有没有,不问哪个期刊,什么内容的论文,为了少掏腰包,为了应付差事,为了无须在广大同仁之外因特立独行地追求论文的水平而白耗经历,不发垃圾论文,可是对得起自己?就算所发论文真的不是垃圾,可有人知?可有人识?

当年在北大“偷课”时,似乎曾与贺卫方教授有过一面之缘。但我始终是不了解这个人的,不好轻易评价。维基解密的内容,我也未曾看过。但对贺卫方曾经主持编纂的期刊质量,还是认可的。我倒是认为,就算他没有论文,就算我们无视他的散文、评论,其对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中国能发表论文的法学教授不难找,但能如贺一般有如此影响的法治人物,却鲜有。何况,中国的法律、法学、法制、法治的进步,与论文的关系不大。

前些天和某位同事闲聊,说起过一个观点。中国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难在我们把很多简单的道理抛弃了。想再改回来,才发现并不容易。中国的大学,十年内不发表论文,如何?学术停滞?法治倒退?

依我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方舟子在内,都需要歇歇笔。沉淀十年,再提笔不迟。

志言 发表于 2011-10-4 23:39:57

“中国的法律、法学、法制、法治的进步,与论文的关系不大“、”中国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难在我们把很多简单的道理抛弃了“---------深以为然!中国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民主、法治、宪政、人权的启蒙,不是别的。

志言 发表于 2011-10-4 23:54:37

”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古之文人便有如此之坚守;北大历史系教授中曾推崇“一本书主义”,主张一个教授一生写好一本书就不错了;国外的很多教授决不让博士生写论文,求学期间只要求其好好积累。反观当下中国大陆学者,动辄四十几岁,便“著作等身”……其不孕而产之能,恐令天下所有母鸡汗颜啊!

徐阳 发表于 2011-10-5 12:31:17

两位老师说得好,民主法治之路于当下的中国,何其漫长,自辛亥始也已有百年,期间反反复复,路上荆棘丛生,有时感到前进的脚步过于缓慢,偶尔也会心存悲观,但却从未丧失希望,明年就要离开校园,不知自己还能否坚守?又该如何坚守?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1-10-5 20:54:54

徐阳 发表于 2011-10-5 1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两位老师说得好,民主法治之路于当下的中国,何其漫长,自辛亥始也已有百年,期间反反复复,路上荆棘丛生, ...

身体力行可也。

溜达的猫 发表于 2011-10-14 09:08:23

我认为无论谁写论文都要遵循这几点: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有价值可言。这几点看似容易,却需要经过阅读、思考和体验之后才写得精彩有意义。而我们被赶鸭子上架时,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来?

志言 发表于 2011-10-14 11:10:14

是啊,只要真的是鸡,若有蛋,自然会下,否则,“它憋得慌”(赵本山语)。但若无蛋而硬要下,要么下不出来,要么只能下软皮蛋。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1-10-14 11:49:31

志言 发表于 2011-10-14 1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啊,只要真的是鸡,若有蛋,自然会下,否则,“它憋得慌”(赵本山语)。但若无蛋而硬要下,要么下不出来 ...

问题在于,不下蛋的鸡,人家宁可杀掉吃肉。人家要的,只是鸡蛋,甚至不问蛋从何来。依我看,狗蛋、猫蛋甚至驴粪蛋,也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要么做只下蛋的鸡,要么变成可以下蛋的阿猫阿狗阿驴——貌似别无他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学教授应该干什么?——读方舟子博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