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 发表于 2009-6-14 22:41:48

酒泉“喝奶令”的法律依据

  “奶粉事件”发生后,奶农、奶企都在艰难中蹒跚前行。如何挽救局面,拯救市场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重要使命。作为地方政府,日前,甘肃省酒泉市的“救市”举动却引来了广泛争议——酒泉市规定,为帮助农民渡过难关,所有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每人每天饮用1斤牛奶,“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一方是陷入困境的奶农和奶企,而另一方却是被要求强制消费奶制品的消费者,此举一出,网友对此褒贬不一。

  政府下发“喝奶令”

  自9月“奶粉事件”被曝光以来,整个奶制品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受此影响的,不仅是苦苦挣扎的奶企,处于产业链底层的奶农更是处于绝望边缘——不少奶农只有忍痛,眼睁睁地看着鲜奶倒掉。

  不少奶农在“倒奶”与“卖牛”的无奈现实中煎熬、徘徊,不知所措。

  此时的政府主动出面“救市”,无疑是奶农、奶企的救命稻草。

  为了救市,帮助奶农渡过难关,甘肃省酒泉市政府日前作出了一项规定:各县市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人每天饮用1斤牛奶;中小学生采取政府补贴、半价配送方式配送,期限为3个月。市属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属驻酒单位工作人员每人每月饮用两箱牛奶。

  酒泉好牛乳业公司是酒泉市最大的乳业企业,它生产的奶粉和液态奶行销西北五省区。好牛乳业涉及到肃州区4万头奶牛7000多家养殖户。受“奶粉事件”波及,这家贴牌“三鹿”的生产厂家也跟着受到了影响。

  事实上,经过甘肃省及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检测,酒泉好牛乳业公司贴牌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并不含有三聚氰胺,“可以放心使用”。

  在9月16日的甘肃省政府关于“奶粉事件”新闻发布会酒泉通报会上,酒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春明提到,由于本土好牛乳业受到影响,如果不关心企业,不关心奶农,势必会毁了酒泉的奶牛产业,毁了农民生活的依靠。因此,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小学生和驻酒部队官兵都要带头饮用酒泉乳品企业生产的液态奶。帮助农民渡过难关,任何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为了鼓励公众放心消费,恢复公众对奶类产品的消费热情,有媒体报道,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会场,酒泉市长陈春明当着众人的面,剪开一袋包装袋牛奶喝了起来,不少干部也纷纷效仿陈春明拿着牛奶喝起来。

  有观察者认为,市长带头喝奶,这样的工作方法,比一般的批示、讲话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陈春明还说:“我们领导干部要带头喝酒泉好牛乳业生产的奶制品。不仅是为了企业的生存,也是为了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无疑,此举的推出,对于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奶农奶企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尽管如此,但对于那些受惠的人群来说,却并不是人人都领情。

  评价褒贬不一

  “在奶粉事件发生后的大背景下,整个奶制品市场确实需要政府加以扶持和引导。但如此通过强制性规定来挽救行业的行为,将影响到整个市场。”有人认为,政府不应该充当干预市场的角色。

  甚至有观点评论称,如果上升到法律层面,这种来自政府的强制性规定可以说是涉嫌违法。

  随着这则消息的广泛传播,一场关于是否支持政府强制订奶的讨论也在不断刷新。

  相对于群情激愤的反对者,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个政策不错,既解决了奶农的问题,还让我们喝到了放心奶,这是好事”酒泉当地某机关一位刘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有专家认为,从法律上来说,此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想挽救当前由于三鹿奶粉所造成的食品业及奶业危机,动机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强行要求每个干部职工每天喝一斤奶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这样不仅干预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干预了人民的消费,也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习惯。所以,政府要考虑的不是通过财政补贴、强制规定来获得短期稳定,只能通过无形的手,提高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措施,以此来扶持奶制品行业,应该注重长远,发挥引导作用,让奶制品行业健康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朱晓喆认为,如果本人不愿意去买,而被强迫消费的话,就违反了最基本的法律理念,实际也是对于人格自由的一种限制。从事任何法律意义上的交易行为,必须由交易者本人自由决定,政府部门不得妄加干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酒泉“喝奶令”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