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2014级法理学作业之三:法治之行,始于足下!
夜间随意翻阅,竟看到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有“五十年间似反掌”之句,读罢感慨。日间所云十余年来教师生涯中学生之义愤之词虽不常有却也不断,若干年后仍然没有从制度上解决最初的问题,更知问题被时间淹没之易。反而言之,问题解决之不易,可成立否?恐不能。以未尝有人寻求改变之故。空口伐之而无所为,怠也;身体力行而改之不能,时运也。不图改之而空付时运,无解、无益。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其背后必然是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立场,通常取决于不同的利益诉求。任何只从自己利益、立场出发看待问题,都将是片面的、无法说服对方的。好的解决办法,一定是要弥合分歧,而非各说各话。所以,本次作业,需要每位同学既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表达观点,又须从双方兼顾的角度出发给予合理的权衡以求恰当的进路。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必要时也需要对自己的冷酷……记住,我们最后要有解决办法,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法律人,不好当。因为,法律人必须要有担当。在当下的中国,法律人尤其不好当,因为需要更大的担当。中国的法治建设,任重道远。我们的未来,你、我的未来,子孙的未来,都需要我们、在今天、甘为子牛。十多年前要是你们的学长们努力过了,估计就不会有今天的芥蒂。未来的芥蒂是否会出现,是由当下决定的——祖国的未来在你们手中。各自跟帖,言之有物,限时至下周三,届时关闭。纸质版同期,由学委及时收齐,下周三或周四等我通知,通知到便一并交齐。过期不候。中心话题:大学生评优现状的观察、分析与建议大学生评优
大学生评优工作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并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无论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入党推优、优秀学生党员等的评比,都与学生的成绩以及年度综合测评紧密结合,还有班级的推荐、辅导员直接确定等推选方式。
我个人认为这些评选方式形同虚设,除了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我认为无论学校还是学院根本无法收集到学生日常的真实表现,仅根据班干部的口头汇报,或者同学们的选举是不行的,而且在同学们的内心里总会有一种“老好人”的思想。例如,一个同学的学习成绩以及日常表现都不是很突出,但他也不是很“张狂”,同学们就会认为他是个好学生,并且很“优秀”。还有在评优的过程中,某些老师也会有偏袒的行为,对他自己看好的学生有“特殊的照顾”。
以上内容完全是本人的个人观点,能力有限,认识的也许不正确,也许并不彻底。对于建议,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还请老师和同学们见谅。
在现在的高校中,学校大多数对通过评优这种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大相径庭,由于评优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同学对它失去信心,感觉就是谁当班干部,谁是学生会的,就是谁了,既然已成定局那就破罐子破摔,对学习也失去了积极性,奖学金不就是跟学习有关吗,那为什么把一些不必要的因素加进来,是纯粹的东西不再纯粹。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无规矩不成方圆,评优制度缺少具体明确的指标,指标随辅导员心意变,指标因人而异。 第二,辅导员拿到的资料不一定是真实的,他拿到的关于平时表现的说明只是班长整理出来的,只是同学投票投出来的,谁人缘好分就高,主观性太强,有时候导员宁可做假好人,选择相信数据真实,可能他也不愿意在这上浪费时间。 第三,我们学校评优制度本身就不完善,我想,公平公正应该是它当初建立评优制度的初衷,那为什么人数多的院,给的评优人数多,难道一个国家的素质跟人多人少也有关系,笑话,这种表面公平实则猫腻的事真是披着羊皮的狼。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杜绝这种现象呢,保证评优制度发挥他的最优化的?第一,大学不是高中,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不够,也许教了一年连名字都没记住,学生存在思想上的偏差,老师也不能马上纠正,这样,学校和学生的矛盾越来越深,老师如果加以引导会使同学了解到没有绝对的公平,这样学生也不会那么极端。 第二,在评优制度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指标,一切按指标办事,阳光办学, 第三,全方面收集考核信息,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做到一切透明公开,让每个学生当监督员,让公平更加接近于每个人心中所想。 大学生评优现状看法 在当今大学生评优中学习成绩依然是第一位,但是在同学中的威望也很重要,在我经历的评优评奖中威望也可以说是人缘的好坏更加重要,人缘好的更有优势,人缘差的只能说自认倒霉了,尤其是对于男女比例不平均甚至严重失调的班级来说更加严重,在大学的评优评奖中,因为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使班级的男女生交流过少,基本可以说是男生投男的,女生投女的现象,这么看来是不公平的,第二在投票过程中同学基本是敷衍了事,竞选人永远是那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对于这个我们是没有什么异议,在班级中最吃亏的是班级成绩中间的人,没有任何的突出点,但也可以说中规中矩,以后在评优中应该重视这些人。第三在评优过程中老师拥有最后决定权,所以说即使评优投票成功,但是老师有最后决定权,可以说程序不透明,令人深思.
大学生评优
我认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评优的投票成员,多存在应付,同学之间了解不够,大多数同学只是抱团应付,不现实考虑这个奖项应否给谁。评优应该也有专业课老师的百分之五十的决定权,专业课老师与我们一学期的接触是最多的,学生是否符合评优的资格应该有老师的考核,而不是小部分掌握在同学手中,而大部分都由导员决定,这样势必会产生腐败。
第二评优的结果半公开,学校规定的看似民主的投票机制实质已经被导员偷梁换柱,某些导员视规则于不在,旁若无人的更改选票结果,这也说明我们的投票制度就是形同虚设,那么劳民伤财大费周章的选票干嘛,直接由老师内定岂不是更简便,那么某些导员又是如何内定的,必然是那些经常接触的学生,那么进入学生会和当学生会干部的初衷是不是也被扭曲了,这还符合党的理念吗,我们的初衷都是为了功利,老师也是为了利益而选择他所看重的人,我们作为法律人,在大学都无法为了维护学校制度奉献一点力量,何谈到社会去拯救社会。
第三,对于某些贫困评优问题,学校面对这么一大笔资助是否应该尽义务去调查一下实际情况,手拿苹果身穿耐克用着成千上万包包的同学拿着被评上的奖助学金看电影喝着星巴克,真正有需要的同学晚上打着零工,穿着不应季节的衣服,几年用着同一个水杯,难道这是国家提供这个奖项和奖金的目的?这不仅令贫困生心里不平衡,也会导致大家的学习热情只是奔着贫困证,拼着拿励志奖学金而去。希望老师能够反映上去让某些导员自省。
大学生评优旨在促进积极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出发点是好的,也有着一定的激励和促进的作用,但在评选的方式上欠妥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评优也向着民主化的方向发展。但就是民主后的结果令人费解,最终的的当选人一部分是我们知道的,另一部分不知怎么来的。因此民主投票失去了其作用。
民主程序真的具有可操作性吗?这值得思考,经过民主投票的当选人就真的品学兼优吗,或许不然但民主程序却有其积极意义。经过民主程序的当选人必然会得到投票人的拥戴,而不知如何得来的评优当选的利益既得者处境就十分尴尬,不得不遮遮掩掩,自欺欺人,让有资格评选的而落选者更觉得不公平。这里的不公平就体现在半透明半公开的结果公布上,让人想问凭什么?这样的追问往往是无声的也得不到回应的。
要使民主程序真正起作用,我认为应该做到下面几点:首先民主投票全员参加,不参与投票者视为放弃投票资格,不得代投,代交。保证如实反应投票者的真实意思表示。其次综合各方意见不能仅由成绩投票两项考核学生,我认为还应增加考察学生的出勤,各任课教师的评价等,综合全面考核学生,这样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最后评选结果要公开,在校办有一定影响的网络公开平台,便于师生查看。此外还应有一定的监督,倾听异议并能切实调查的组织机构对当选人的真实性民主性进行考证,最后将调查结果和当选结果进行反馈。这个环节要保证异议者的各项权利,做到匿名而且匿名要做得彻底;也要保证符合程序当选的同学的利益,防止他人的不实举报。
希望通过民主程序的细化和后续保证将民主进行到底。让其更加积极的发生效用,真正积极促进大学生发奋学习,树立学生榜样。营造公平公正的大学环境,有利于日后从事法律职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净化大学乃至法律行业的环境。乃至构建全社会的法治民主的大环境,目标或许太过远大,但我相信也坚信,通过一批批法学在校大学生思想的转变终会扭转局面。 大学生评优评奖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鼓励,二是奖励。
然而现在大部分的评优评奖是通过投票的方式进行的,表面说是民主投票,而实际上呢,其中掺杂了多少水分?民主投票确实进行了,然而结果却和我们投出来的不太一样?这让很多同学心里都有疑惑。尤其是当事人,内心的不满自然很多。名额和奖项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员的心情,这让人哭笑不得。要不然就不民主,直接全部内定,要不然就真正意义走民主,这种表面民主,实际上内定的模式算什么?投票形同虚设,美其名曰民主,实际上呢?
奖项名额也同样,定好了人数,事后却私自进行更改?其他没选上的同学自然而然的有意见。这样下来,评优评奖也失去了它本身“奖励”的意义,既然内定,就不能算是对好学生的一种奖励了。反而会让人更加在意与导员、领导者的关系。
尤其是在涉及到金钱方面,奖学金、助学金之类的评选,是不是应该更加严格的考察参选者的个人问题?是否真的应该拿到奖学金,或者说是否真的需要助学金?
大学的评优评奖,真的让人哭笑不得,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个笑话。
大学生评优的个人看法
大学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不觉已是大三的老学长了。期间也经历了多次的评优工作,但主要还是负责投票这一环节。就我个人观察,评优工作有如下现状:
1.以成绩来进行筛选,固然成绩是体现大学生优秀与否的一部分,但变现有益的难道就没有机会么?
2.投票过程中,多以各个圈子,小团体来投票,人情似乎大过该人是否优秀。
3.“人情”是中国自古以来就难以避免的两个字,在学生中似乎也难免有与负责评优的负责人关系好的存在,难么是否会让人感觉这个人与负责人关系好或者其他的事情就可以获得奖项?
4.就贫困奖学金这一项看,难道有一张贫困证明就真的是贫困么?过着超过大部分同学的优越生活而拿着奖学金的不敢妄言比比皆是,但也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当今大多数的机械的考察似乎不足以成为判定标准了。
总而言之,评优这件事已经不具有设置当初激励大学生的目的了,社会上很多糟粕的关系融入进其中,把大学生三观搞的乌烟瘴气,评优还是评巧言令色之徒。虽然我并不优秀,但“优秀”之人似乎也没有令我服气。 先说观察:
评优到底好不好?好!怎么好?不知道,反正领导说好就是好,领导说是就是是,服从领导听指挥嘛,总没有错的。
这句话是我根据前年与某位在政府任职的亲戚交流对话所改编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小到大每次期末前后总是有各类评比,什么三好学生,什么优秀干部,什么先进个人等等,这些评优评先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令人反胃。
从上大学开始,不管什么投票,我的票面只有一种,那就是弃权!
民主不应该只有赞同和反对,还应该有第三者声音,或许我的声音微不足道,甚至令人非议,但是若是做的人多了,或许就是真的可以做到倒逼民主了。
至于评优的过程以及其他操作空间,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只是在台下骂上位者的我不便发表意见,也只能说一句,真的是和外面社会接轨了。
分析:
高中时候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大学是哪所,我说北大,民国时候的北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民国时候的北大是自由,开放,包容,民主的学校,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灌溉,这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的精气神。
而一个大学最重要的也就是这股子精气神,有精气神的大学纵使破烂不堪却可以令人向往,没有精气神的大学纵使奢华万分,也只是黄粱一梦,持久不了。
一切评优的逆评价其实都是源于一个词,高校行政化,让高校这个高贵的地方沾染官僚的腐朽,是可耻的,也是为人所唾弃的,凡此种种只能一言蔽之。历史会证明一切,历史也会将所有被歪曲的真相还原。
建议:
大学者,非谓之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想要改善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杜绝阴暗面的一切,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大学生真的可以监管这些东西,发动群众,动员人民,真正的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我相信光明也就不远了。
大学生评优是大学期间学校对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给予肯定,但其中的评优过程是否如上层当初所想的那样,其中的实施过程是否是能够服众。还有就是大学生评优的标准如何设定,仅仅是班干部配得到优,未必见得吧。所以还是采取一些有效的标准才能服众。 我认为学校之所以会设立大学生评优制度,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大学生学习。然而随着评优制度的贯彻落实,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评优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评优条件。因为评优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拥有一个固定的评优条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评优的条件主要会涉及两点,一是学习成绩,二是民主投票。对于学习成绩,一定要符合评优所规定的条件,而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成绩不符合评优条件的人也可以取得评优的奖项,这种情况对于符合评优条件的、学习成绩好的人都是一种不公平,难道那些符合评优条件的、学习成绩好的人要把这些不符合评优条件的人当做榜样来学习?这也就失去了评优最初的意义,这只会让那些付出努力的人失去动力,心灰意冷,让“得到便宜的人”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这会造成“不正之风”,这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状态。所以,一定要改变这种状态,让有能力有实力默默努力的人实至名归,激励着大家好好学习,变得有见解,而不是要大家学会投机取巧。对于民主投票,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评优要全方面考察,包括一个人的品行。然而在此阶段中,仍然存在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省略掉民主投票的阶段,直接可以获得评优的奖项。既然已经设置这种条件,就要遵守它,不要因人而异,人人生而平等,不要让这些“内定”来左右我们。民主投票的方式就应该是透明公开的,而我们若是在大学就碰到这种不公平的“内定”,这对我们日后的价值观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 看着评优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固定的评优条件不要因人而异,公开、透明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从老师学生的观念入手,学校也要明确设立一些关于“不正当评优”的处理办法,可以通过举报等方式进行“立线侦查”,查明事实后要有明确的处理办法,这样也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有人认为“其实这些不公平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关系的,你完全可以忽略它”,而我的观点就是作为一个法律人,面对不公平、不公正的事就要站出来。未来走上法官、检察官的岗位,没有这些还怎么打击社会的“不正之风”?还怎么做到廉洁自律? 法14胡馨予 发表于 2016-10-16 16:33
大学生评优旨在促进积极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出发点是好 ...
现状:
学生评优旨在促进积极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出发点是好的,也有着一定的激励和促进的作用,但在评选的方式上欠妥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评优也向着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民主后的结果令人费解,最终的的当选人一部分是我们民主选举出来的,另一部分是不知怎么得来的。民主投票失去了其作用,造成了选票高不高都能当选的结果。
分析:
民主程序真的具有可操作性吗?这值得思考,经过民主投票的当选人就真的品学兼优吗,或许不然但民主程序却有其积极意义。经过民主程序的当选人必然会得到投票人的拥戴,而不知如何得来的评优当选的利益既得者处境就十分尴尬,不得不遮遮掩掩,自欺欺人,让有资格评选的而落选者更觉得不公平。这里的不公平就体现在半透明半公开的结果公布上,让人想问凭什么?这样的追问往往是无声的也得不到回应的。
建议:
要使民主程序真正起作用,我认为应该做到下面几点:首先民主投票全员参加,不参与投票者视为放弃投票资格,不得代投,代交。保证如实反应投票者的真实意思表示。其次综合各方意见不能仅由成绩投票两项考核学生,我认为还应增加考察学生的出勤,各任课教师的评价等,综合全面考核学生,这样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最后评选结果要公开,在校办有一定影响的网络公开平台,便于师生查看。此外还应有一定的监督,倾听异议并能切实调查的组织机构对当选人的真实性民主性进行考证,最后将调查结果和当选结果进行反馈。这个环节要保证异议者的各项权利,做到匿名而且匿名要做得彻底;也要保证符合程序当选的同学的利益,防止他人的不实举报。
希望通过民主程序的细化和后续保证将民主进行到底。让其更加积极的发生效用,真正积极促进大学生发奋学习,树立学生榜样。营造公平公正的大学环境,有利于日后从事法律职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净化大学乃至法律行业的环境。乃至构建全社会的法治民主的大环境,目标或许太过远大,但我相信也坚信,通过一批批法学在校大学生思想的转变终会扭转局面。 法14王天娇 发表于 2016-10-16 15:06
大学生评优
我认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评优的投票成员,多存在应付,同学之间了解不够,大多数同学只 ...
现状观察:
现在高校的各种评优,我所观察到的就是评选结果不公开,不民主,虽然大家都说学校是现今社会的唯一净土,但是,现在的大学已经不必当初了,很多评优的人并不是真正优秀,导员还根据自己意愿串改评选结果。
在评选的时候带票现象贫出,这更是导致评选结果的不公平,带票者根据自己意愿使得投票结果极其不公正。
评选后票数应老师要求不当场公开,使得老师更好开展以后的改结果工作,甚至有公开票数上交给老师,老师以投票人数不够为理由重选然后严令不准公开。
这样的现状使得大学乌烟瘴气。特别对此总结一下问题,分析其出现不公平的原因,并予以建议解决办法。
大学生评优问题分析:
我认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
评优的投票成员,多存在应付,同学之间了解不够,大多数同学只是抱团应付,不现实考虑这个奖项应否给谁。评优应该也有专业课老师的百分之五十的决定权,专业课老师与我们一学期的接触是最多的,学生是否符合评优的资格应该有老师的考核,而不是小部分掌握在同学手中,而大部分都由导员决定,这样势必会产生腐败。
第二
评优的结果半公开,学校规定的看似民主的投票机制实质已经被导员偷梁换柱,某些导员视规则于不在,旁若无人的更改选票结果,这也说明我们的投票制度就是形同虚设,那么劳民伤财大费周章的选票干嘛,直接由老师内定岂不是更简便,那么某些导员又是如何内定的,必然是那些经常接触的学生,那么进入学生会和当学生会干部的初衷是不是也被扭曲了,这还符合党的理念吗,我们的初衷都是为了功利,老师也是为了利益而选择他所看重的人,我们作为法律人,在大学都无法为了维护学校制度奉献一点力量,何谈到社会去拯救社会。
第三
对于某些贫困评优问题,学校面对这么一大笔资助是否应该尽义务去调查一下实际情况,手拿苹果身穿耐克用着成千上万包包的同学拿着被评上的奖助学金看电影喝着星巴克,真正有需要的同学晚上打着零工,穿着不应季节的衣服,几年用着同一个水杯,难道这是国家提供这个奖项和奖金的目的?这不仅令贫困生心里不平衡,也会导致大家的学习热情只是奔着贫困证,拼着拿励志奖学金而去。希望老师能够反映上去让某些导员自省!!!
建议解决方式
建议一:增加专业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优意见,这并不是给任课老师添麻烦,而是让老师与同学有更深入接触,使得老师更在意老师,也让同学更关注老师,这样不仅提高老师对课程的上心程度,而且也使得同学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关注课程和提高上课的质量。
建议二:导员退出对同学评选评优的舞台,不仅使得校园回归一片净土,还一定程度的减少了导员收礼的问题,使得同学不用因惧怕导员的背后操作而导致的学生的俯首帖耳,这使得同学能全心全意的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建议三:全院同年级进行统一评奖评优,这样使得评奖评优全面公开化,当场宣布评优结果,当场填表上交,这样就减少了导员的暗箱操作的可能,如此公平正义岂不是更体现了一个学院的浩然正气。 法14汪樱同 发表于 2016-10-16 17:00
大学生评优评奖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鼓励,二是奖励。
然而现在大部分的评优评奖是通过 ...
现状观察:
大学生评优评奖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鼓励,二是奖励。
然而现在大部分的评优评奖是通过投票的方式进行的,表面说是民主投票,而实际上呢,其中掺杂了多少水分?民主投票确实进行了,然而结果却和我们投出来的不太一样?这让很多同学心里都有疑惑。尤其是当事人,内心的不满自然很多。投票形同虚设,美其名曰民主。
奖项名额也同样,定好了人数,事后却私自进行更改?其他没选上的同学自然而然的有意见。尤其是在涉及到金钱方面,奖学金、助学金之类的评选,在上交一份贫困证明之后,一次演讲就定了这笔金钱的归属,名单定下来,大部分是老师比较熟悉的,譬如学生会、班委,或者是平时与老师交流比较频繁的。而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其中到底有几个?大学的评优评奖,真的让人哭笑不得,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个笑话。
分析:
评优评奖,名额和奖项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员的心情。这让很多同学在这方面,更加重视与老师的关系,而忽略个人能力的提升,这样下来,评优评奖也失去了它本身“奖励”的意义,既然内定,就不能算是对好学生的一种奖励了。反而会让人更加在意与导员、领导者的关系。
解决办法:
在评优评奖之前,更应该全方面的考察参选者的整体素质,不光是与老师的关系,而是全方面的素质,成绩。
尤其是涉及到金钱问题,是不是应该更加严格的考察参选者的个人问题?是否真的应该拿到奖学金,或者说是否真的需要助学金?我认为需要更加严格的考察参选者的家境以及能力。领导老师也应该参照学生平时的日常表现,综合起来,杜绝许多不是真正需要这笔钱的同学依靠着自己的人缘而领到这笔钱。
我是一名普通的同学,从我的立场观察出如下现状
第一:无论是奖学金的给予还是评优评奖,首先看的是学生的成绩,但是成绩不仅是我们专业课的成绩还包括导员手中掌握的综合素质的6学分。说实话,我们普通同学平时根本不与导员沟通交流,他根本不了解我们,他怎么就会知道我们平时的表现?怎么就会有资格给我们打分?导员可以通过提高综合素质分让一些同学得到奖学金,而却不看这些学生平时是否去上课,而那些学习态度端正的同学却因为国二、四级未过或仅因为一科成绩不合格而被取消了资格,即使成绩靠前。
第二,投票方式——民主投票,此时就要看人缘了,但是人缘的好坏是自己的问题,怪不得别人。民主投票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但是我们的民主只是形式上的,实质上则是内定。打着民主的旗帜做着非民主的事情,还浪费了我们投票占用的时间。
第三,投票结果并不公开。导员不仅私自改变了投票结果,而且连最后的结果也不向我们公布,这就会导致有许多同学根本不知道改变结果的事情。我们连最基本的知情权都被剥夺了那么我们还会有什么权利呢?
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导员的自主权利过大。他认为班级干部为班级服务为学生会干活付出了辛苦理应得到一定的回报,谁和他关系好也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这样就会很不公平了。
所以,我的建议如下
1、公平公正公开。只有符合资格的人才可以参与竞争,评选的结果要公之于众,最好有公示期。
2、控制导员的权力,不得滥用权力。
3、专业课老师也要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给出一定的建议。
大学生评优现状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大学生评优评奖制度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发展,促进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营造一片积极向上的氛围,然而赤裸裸的现实却并非如此。现在的评优制度早已经流于形式,民主投票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民主,同学和老师都没有认真对待。同学们投票选举出来的和最终的结果完全是两回事。另外老师的手里总是预留几个名额,随意分配,随意更改结果。
我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评优的标准不明确。很多老师不了解学生,只能与学习成绩挂钩,而班级评选中的民主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班级同学的投票标准主要是看人缘,和谁关系好,谁是老好人就投谁。2.奖学金的测评标准应该以学习成绩为主。但是现在需要计算学生的综合素质分,而综合素质分的计算标准又模糊不清,情何以堪?3.老师个人的权利过大。很多时候班级评选是一回事,真正的结果公布又是另一回事,看的同学们一头雾水,怀疑自己的记忆力。而老师心目中的标杆则多倾向于学生干部。学生会成了最抢手的一项工作。
要做到真正的民主,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纠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摒弃旧的观念,评选出真正优秀的同学,放弃老好人思想。2.评优过程透明:从老师下发名额,到综合测评分数的计算,都应该摊在阳光下,做阳光评优制度。3.运用权利制衡原则,将选、测、评三个方面分开进行,努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4.专业课老师参与测评,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也计入考核之中
大学生评优现状
观察:大学生评优制度是一个激励学生进步的有效手段,但是评优制度如何进行,评选是否合理就存在着问题了。首先,关于投票,方式单一,仅仅由学生来投票;并且投票人是否按照各评选奖项标准来评选的也存在着疑问,这样一来仅仅依靠人缘来决定,略有不妥之处,评优应当多方面来评选。另外,由于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的原因,同学间交流的机会也很少,也会影响一定评选结果,因此,仅依靠学生投票一项来决定是不合理的。其次,关于评选结果,我们都应该看到,往往最终的评选结果与我们当初投票结果是略有不同的。既然选择了民主投票,为什么不按照该结果进行呢?如果还有其他方式,为什么不在此之前公布出来呢?这些是我对大学生评优现状的观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评选结果不同的原因呢,我认为首先是该评选制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另外评选方式单一,不能完全看出一名学生是否符合评优资格。还有,老师也没有完全按照民主投票结果决定的,也没有将最终结果公布,这样也会让我们感觉到不公。
建议:以下是我个人建议,关于评选方式,有的学院采取民主,有的采取老师定的,不论哪种方式由学院决定是应该的,但是选择了就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评选。第一,如果选择民主,那在评选方式上应当多元化,导员给分、任课老师评分、学生投票相结合。另外,既然选择民主就不应当再有老师内定,这样的话民主就失去了意义。第二,如果选择老师来定,应当事先公布标准或者最后将结果公布,让同学都应该了解,如果没有原则的想给谁就给谁,那老师和同学间的关系又成什么样了呢?
以上是我对大学生评优现状的观察、分析及建议。 大学生评优
上大学之前,父母关心的最多的是班里的排名。然而上了大学,父母关心的却是在班级的任职情况,进没有进学生会啊,当没有当班干部啊。上大学之前,父母辨别一个学生的好坏是以学生的成绩来定论,上了大学,父母怎么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听子女打电话说每天都在泡图书馆,没用,父母更多的认准子女获得的优秀凭证。所以说大学生评优评奖,对于父母来说,还是有一定用处的,说的直白一点,让父母心里得到极大的安慰,供子女上大学的钱没有打水漂。
从学生的角度讲,评优评奖只能说是对学生努力程度的一种认定。如果说学习成绩真的不是很好,根本不可能获得评选候选人的资格,更别谈获优获奖了。从小到大,我脑海里对优秀学生的定义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大学里,能够评优的,肯定是成绩够资格了,努力了,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谁在乎呢。不是说任何人都不在乎,但至少现在的大学生不在乎。因为所有人都一个样,唯一有差别的可能就是有些人比大多数人认真,其他还有什么区别吗?能够考上大学说明智肯定都不差。
学校想通过评优评奖,来鼓励获奖的学生越来越好吗,还是激励那些没被评选上的学生再接再厉,在我眼里,一切都是浮云。何为优秀,优秀不是被别人评选出来的,而且自己做出来的。就像一个人的气质,气质是怎么表现,气质,是由内及外散发出来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被评选出来的优秀,对其他人无任何运用,对于获奖者本身,可能会对以后工作简历添点小光环罢了。毕竟大学生,都是成年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评价一个人好与坏,自己心里都有数。大学评优评奖,走的是民主程序,说是投票选举,这种评选,真的能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吗?我就笑笑不说话。都说步入了大学,就等于步入了小半个社会。社会公平吗?社会公正吗?还是社会能做到公开?大学生评优评奖,只是大学这个小社会的一小角,没有所谓的心悦诚服。只能让社会上的烂风气在大学里散发的淋漓尽致。
但是大学里没有评优评奖,也万万不可。虽然在我眼里,评优评奖没有实质含义,但是,这些荣誉可以为以后的学业、工作提供一个很快捷的路子。可以直接保研究生啊,获过奖的比普通的大学生有优先的面试资格啊!这也是学校评优评奖的缘由之一吧。
再来好好说说评选程序吧,学生民主投票。学校认为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可以投选出让学生之间满意的结果,其实,这种学生投票,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人情。成年人,对于社会上的关系,表现的极为敏感。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比如寝室关系,老乡关系,各种关系参杂在里面,怎么可能民主。小学生投票还知道我经常跟他一起玩耍,我把票投给他。更何况大学生呢。导员也起作用,至于什么作用,我不知道,毕竟我没当过候选人,其中的程序我不了解。导员也会给出意见,至于是不是建设性意见,我就不得而知了。然后评选就结束了,静静的等待颁发奖项。大学三年,我印象里,没从集体面前颁发过奖状奖杯证书啥的。这种做法还是让人心情愉悦的。话说,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哪里去了,评选,最值得发表见解的就是老师了。可是现实生活中,老师直接被越过去了,这就是大学评选最搞笑的地方了。还有谁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学生吗?可能有人会说,大学老师跟高中老师不同,他们不了解学生,是大学老师上完课就走,可是上课的状态,老师还是看在眼里的。最有发表见解的人就是老师。其他人的意见或者建议只是一个前提,最终决定权应该在老师手里,可能决定权在老师手里这样的想法也有些偏激。
我个人感觉,评优评奖,投票应该实行比例制。用学生成绩选择候选人,然后学生投票占一定比例,导员投票占一定比例,任课教师占一定比例。这样的评选结果,不会绝对公平,但至少比现在公平。
大学生评优 大学生评优是要鼓励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让我们更好的发展自己的能力,评优评奖也是对我们的肯定,正因为有这样的的标准,我们就会努力去争取,把那些成为优秀的大学生当成自己的榜样,向他们学习,努力完善自己,做好自己,凡事都有阴阳两面性,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滋生,有的时候不能做到真正的民主,评优的时候我们都是用手中的票来投自己觉得可以承担这份荣誉的人,但是有人可能并没有重视这个权利而是觉得自己跟谁好就投谁讨厌谁就不投谁,没有做到真正的物尽用,有的时候可能票数统计的也不透明,导致能评上的没有评上,那么这个评优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和电视上的选秀节目有什么区别,只能哗众取宠,但是我们用自己的权利来正确的衡量别人让优秀的人取得这份荣誉,换来的是正能量的积累与循环,我们就可以让这份公平传递下去,感染别人做好自己而不是单单为了那份利益,把我们从一个旁观者变成权利人,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评优的重要性,法律人就应该有这份责任心和使命感,让我们都积极的参与到评优评先的活动中来,让评优评奖公正公开。 现在大学校园生活中评优评先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缓解,评优评先旨在表扬平时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励大家。但是现实执行中评优评先的过程却存在诸多问题。 许多同学的简历存在造假情况,不清楚后选人员确定的标准和范围。普通同学获得消息不及时,以至于不能及时进行准备。投票后唱票过程混乱,不能进行有效监督。选举结果不透明,存在严重的暗箱操作,按照个人喜好决定人选,不能被同学所知。我们确实进行了所谓民主投票,选择了我们心目中的人选,但是最终出来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上报的名义在某些环节因为种种原因被换掉,得到通知的结果是老师心目中所谓的好学生,好干部。 我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就要形成明确的公平公正的选举制度,从开始到结束过程完全透明公开,接受全体人员监督。要有一套可以明确衡量的规则,严格按照规则确定人选,不能参夹个人情感,一人独断。只有这样的公开透明才能确保选举的公正性,才能达到最初评优评先的积极意义。